31个省区市锚定2023年经济发展目标航速

今年各省份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大多数都超过5%,其中三分之一省份设定目标为6%,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尤其是经济大省普遍设定的目标也集中在这一区间。今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定?...

多地奋力冲刺稳增长 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多地纷纷抢抓时间窗口,全力以赴冲刺经济稳增长,并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央行:国内经济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多重挑战下的中国低碳转型之路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什么关系?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建言献策。...

[两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制定政策防范高碳资产价值重估风险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这可能引起高碳资产价值下跌和重估,进而影响区域性金融稳定。...

中国经济结构性潜力很大

最近几年中央特别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不要发展数字经济,而是数字经济如何与传统的实体经济有效融合。...

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怎么“稳字当头”?

会议除了对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方面政策进行部署外,还就共同富裕、资本、初级产品供应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五方面问题进行着重阐述。...

发力稳增长 专家预计明年经济下行压力缓解

对于明年经济增长态势,专家普遍持积极态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明年经济将延续2021年复苏动力和基础。“预计2022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左右,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

煤价上涨两三倍 政策“组合拳”如何见成效

取暖季开始,能源短缺的局面在全球上演,碳达峰碳中和的“减碳”要求又箭在弦上,能源供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央发文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

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首要的一条即是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

限电停产席卷10余省,“一些电厂越发电越亏,缺口扩大”

限电、停产,正在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山东、广西、云南等在内的至少10余个省份。 ...

“双碳”愿景下,新的经济增长之路怎么走?

多位专家表示,在新增长逻辑下,投资仍然是支撑疫后经济复苏和中长期增长的动能,但是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会产生新的变化。...

专家:建议用碳排放的双控指标替代能耗的双控指标

今年以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

2021-09-13 碳排放
刘鹤提到“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了哪些信号?

谈到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刘鹤指出,要善于创造软环境,持续完善法治环境,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和服务供给,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垄断。...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不能搞运动式的减碳,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

9月1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表示,我们既要低碳或者零碳,又要实现较高的增长。在双重约束下,只有采取低碳或者零碳的绿色技术和产业体系,同时实现高生产率,力争减碳和双赢,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碳市场将在全国铺开 各地碳市场应依据怎样原则进行定价?

6月29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和中国能源网协办的“碳中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碳中和将显著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碳排放的外部性是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在明确碳中和目标后应尽快开展成本有效性分析,力争以最低的全社会成本实现该目标。...

央行: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加强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火急火燎下任务 “一刀切”切痛北方重碳省

个别地方火急火燎下任务、摊指标,不仅影响了企业生存发展,也给百姓正常生活带来干扰。...

[两会]刘世锦:城市群将是未来5-10年中国发展最大的结构性潜能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两会前瞻: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高质量发展成关键词

全国两会大幕将启,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如何制定、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是否会“复出”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经济恢复进行时 今年发展目标怎么定?

相信透过两会上释放的政策调整信号,各方不仅能更真切地感知当下中国经济温度,也将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路径和潜力产生更清晰的认知、更稳定的预期。...

多地发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酝酿区域竞争新优势

都市圈、城市群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深入,都市圈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碳中和下的中国城市大考:GDP竞赛外,低碳发展将成为硬约束

随着中国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将迎来更为严格的“低碳约束”。...

生态环境部: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对地方有何影响?

1月13日,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消息,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

明年中国GDP增速或达8% “十四五”增长目标该如何设定

专家学者们对经济的恢复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在经济复苏与基数效应的双重作用下,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各类同比参数将全面走高。...

新基建应避免广撒网

一时间,遑论国资民企,政府和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新基建计划,瞄准5G、人工智能、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0-05-27 基建
稳投资:老基建“补短板” 新基建“扩乘数”

“新基建”受到新一轮投资追捧,有近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内在需求,更应着眼长远。...

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用一句时尚的话语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

今年要不要设GDP增长目标?

专家认为,疫情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设定GDP增长目标带来难度。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许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自身。特别是在国际环境存在极大不确定的背景下,并不适合提前制定指标。...

启动新老基建有效扩大内需

疫情过后立即通过启动重大基建项目(不管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来恢复经济和刺激经济增长,已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必须要立即做的事情。...

2020-04-14 基建 需求
10位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抵御汇率风险 关注国企改革

美国大选的“黑天鹅事件”事件令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遭遇不确定性,全球经济面临更多挑战,中国经济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外部环境变化的作用下,国内GDP增速预期不断调低、房地产泡沫涌现、地方政府债务愈加严重,是否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将承受高压?...

2017中国经济遭遇8大不确定性

对于2017中国经济走势,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分歧。在GDP增速、通胀问题、汇率、房价、股市、金融市场和税改等方面,经济学家们都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2017年是风险年,但也不必过于悲观。...

GDP又双叒叕是6.7%的重要意义

对于即将出炉的2016年经济增速,多机构以及经济学家预测,2016全年GDP增长6.7%左右,落在政府确定的目标区间之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今年的经济工作来说缓中趋稳,稳中向好,预计全年GDP增速保持在6.7%左右。...

深化国际合作 推进绿色转型

在经历了工业时代“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损耗、高碳排放”带来的种种环境危机后,人们的发展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绿色发展日渐成为主流的发展观,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指标回暖 经济现企稳迹象

多位专家认为,物价、投资、工业企业利润等多项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明年经济增速也许会保持低迷,但增长质量改善正在为经济走出周期底部积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基建投资和出口或将成为明年经济运行的亮点。...

刘世锦:去产能已取得一定进展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他最新的演讲中,分享了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分析。他提出,在今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应该是能够触底的,目前中国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应该特别关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而成。...

重磅争议:中国经济“L”形底部到了吗?

厉以宁表示,最近煤炭价格和钢铁价格确实上涨了,但这是去库存背景下的正常现象,并不意味着下行压力已经减轻了,“经济转型绝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为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今后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

在10月27日举行的“2016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经过6年多的回调,现在已经非常接近底部。今后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不确定性增加,相关因素包括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国际形势动向和政策导向等。...

国企改革深水突围:化解过剩产能将排在首位

关注国企改革动向的人会注意到,近两三个月以来,整个国企改革布局明显提速。多位国资国企改革专家都作出这样的分析,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相关,而且会将化解国企过剩产能、处置“僵尸”国企,排在整个国企改革的首位。...

“一带一路”牵手G20 打破基建发展瓶颈

不过,我国外交成绩单上还有一项不得不提,即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也为我国对外开放搭建了另一个平台。深度剖析,G20峰会与“一带一路”也有共通之处。...

东北振兴重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东北进入增长动力缺失期,其深层的问题是根深蒂固的结构病、发展方式病在作怪。东北实现振兴,首要的是闯过“结构关”。同时,需要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

刘世锦:让东南三省派官员拯救东北三省

刘世锦认为,东北振兴必须在体制改革上拿出亮点。他建议,东北三省各找东南三省结合,搞“特殊合作区”,由东南三省派出官员参与管理,且直接把东南三省的体制移植到“特殊合作区”。...

[周评]中南:两湖基本完成一轮上调 水泥价格涨势放缓

上周中南地区水泥价格虽有零星上调,但整体涨势放缓,其中两湖地区基本完成一轮上调。...

[周评]华东:水泥价格延续涨势 部分地区仍在上调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上周华东市场价格继续延续涨势,部分地区水泥价格仍在上调。浙江大部分地区已经历了一轮会前上调,福建则因市场需求不足,整体价格上扬难度较大。...

去产能必须要和国企改革结合 央企尤其需要加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而在2016年五大经济任务中,去产能更是列为首要位置。而央企在去产能的重点领域占比例较高,因此在推进去产能过程中,央企尤其需要加码。...

央企并购重组再加速:钢铁建材等领域稳步推进

对于钢铁、建材等行业的央企来说,越来越感受到产能过剩的“切肤之痛”。针对他们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

刘世锦:去产能到位影响中国经济触底时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何时触底取决于高投资触底、去产能到位和新动力形成三个条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