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预计完成908.5亿投资 广东江门全面“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最后一天,江门交通迎来一个高潮——中开高速双水互通至凤山互通段、开春高速建成通车,未来将对接深中通道,成为粤西地区联通珠三角发达地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为“十三五”江门交通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十三五”以来,江门持续推进“大交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着力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
2016年2月开始,逐段贯通的江门大道,让江门东部三区一市人民第一次感受到快速通道带来的生活便利;2018年7月,江湛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江门从此跨入高铁时代;2019年4月,高恩高速的通车让江门西部地区与广佛之间有了便捷通道,不用再绕道沈海高速;2020年11月,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以下简称“江门站”)正式开通,江门人民翘首以待的“枢纽梦”走进现实……
展望侨乡大地,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格局初步形成、内联外通现代交通体系愈发清晰,助力江门以更开放、更包容、更主动的姿态全面“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图毕松杰杨胜江交通
五年预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908.5亿元
较“十二五”增加两倍
交通决定城市、区域发展格局。
五年来,我市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向北积极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主动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的联通,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缩短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城市圈”。
路通则业兴。“十三五”以来,交通大会战在侨乡大地全面铺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建设投资连年创新高。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市分别完成投资133.9亿元、161.6亿元、170.1亿元和202.9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为进一步发挥交通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充分挖掘交通项目投资潜力,把2020年交通大会战投资计划由原定的200亿元调整至215亿元,江门交通逆流而上的决心和魄力可见一斑。
根据最新数据,1至11月我市交通大会战项目共完成投资20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4.2%,预计全年将达到220亿元。成功追回受疫情影响的“欠账”,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全市“以投资论英雄”活动中使出了“看家本领”。
五年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预计累计完成投资908.5亿元,比“十二五”的304.7亿元增加了两倍,创历史新高。其中轨道交通完成投资155亿元,较“十二五”的54亿增长187%;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24亿元,较“十二五”的102亿元增长了218%;城市快速路完成投资144亿元,较“十二五”的71亿元增长103%;等级公路完成投资116亿元,较“十二五”的23亿元增长了300%;另外,市政道路和港口航道共完成投资148.4亿元,投资均明显增长。
大交通格局下,江门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充分释放。拉动了“1+6”园区和五大万亩园区等经济发展主战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江门人才岛、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片区的规划与建设。五年来,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735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门站正式开通运营
枢纽梦从梦想走进现实
11月15日早晨6时30分,晨光初露。随着鸣笛声起,江门站首趟列车C7234缓缓驶出,意味着江门站这座承载着万千江门人“枢纽梦”的“始发站”正式启航。
建成后的江门站,规模达8台20线,是全省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在建的深江铁路、拟开工的珠肇铁路和规划中的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轨道交通线在此交汇。与珠三角北部的广州南站、佛山西站,东部的深圳北站,共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内联外通的轨道交通枢纽群。
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浪潮下,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社会发展的新动脉。然而,想要持续发挥枢纽的“大脑”作用,需要进一步丰富轨道路线,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流动和高效利用。
近年来,江门市以打造江门站为核心,积极推进深江铁路、南沙港铁路、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铁路项目,重点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及打造对外高铁大通道。目前,我市已建成运营轨道交通项目广珠铁路(货运)、广珠城际江门支线、江湛铁路,合计通车里程205公里,比“十二五”95公里的轨道总里程增加了110公里,增长116%。
今年以来,江门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更是捷报连连: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先行段工程珠江口隧道正式开工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仅用9个月就实现了从工可招标到开工建设;成功推动广佛江珠城际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近期项目,并将于2022年动工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力加快深江铁路、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南沙港铁路及客运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动工建设,构建深南高铁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络;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芳村至江门段前期工作,主动对接广州都市圈城际网。强化江门站始发功能,开行江门到东中西部主要省会城市始发车。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一大批项目动工或通车
高速路网四通八达
12月16日,黄茅海大桥主塔首个直径3.3米、长28米、重达60吨的钢护筒被大型振动锤稳稳打入海中,开启了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面施工的新征程。
天堑变通途,发展谋跨越。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将构筑起港澳地区连通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东西向高速通道,书写大道跨江海、汇联大湾区的豪情壮志。
纵观江门交通地图,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是我市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三五”以来,随着交通大会战在江门全面铺开,一张张规划图纸正变成康庄大道。我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91公里,较“十二五”末的384公里增加约207公里,增长53.9%。
中开高速公路双水互通至凤山互通段、开春高速实现通车;广中江高速三期(公铁共建段除外)建成,江门主城区与珠江东岸通行距离大大缩短;此外,江罗高速、高恩高速建成通车,佛开南、开阳高速相继完成改扩建。至此,沈海高速江门境内全线完成八车道拓宽,彻底摆脱了交通长期拥堵的困境,银洲湖高速和中江高速扩建项目启动建设,江鹤高速扩建完成立项。此外,南新高速、广台高速开平至台山段等项目加快推进。
畅通城市路网“血脉”
快速路骨架网实现“从无到有”
我市不仅要搭建外联交通“骨架”,更要畅通城市路网“血脉”,打造发达的高快速路网,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舒经活络”。
11月6日凌晨,五邑路扩建工程最后一座跨线桥新民大桥顺利合龙,意味着该项目结构性工程全部完工,全面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仅过了一个多月,该工程便实现了主线贯通,大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出行。五邑路是连接江门与中山的主要通道,也是蓬江、新会与江海区的主要连接道路,贯穿繁华闹市,建成后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构建快速路骨架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逐步突破。贯穿东部三区一市、覆盖全市70%经济总量地区的江门大道分段实施建设,新会三江以北段和银鹭立交至小冈大桥段建成通车、三江至南门大桥段左幅试通车,银鹭大桥西岸至双水段加紧施工,东部一体大城格局逐步显现;江顺大桥竣工并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道G325线鹤山大雁山至桃源段改线工程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动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提质升级,打通交通“神经末梢”。礼睦路扩建工程、省道270线新会虎坑大桥扩建工程等多个项目陆续建成,开平环城公路基本建成,五邑路外海大桥至江门大道段扩建工程主线试通车,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改建工程、省道S270鹤城至杜阮段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建成甘棠路、南山路、杜阮北一路、迎宾西路、江侨路、胜利南延长线、连海路等多个道路工程,出行环境焕然一新,区域各产业园区有效串联,对外联通能力不断提升。
港口、航道建设全面铺开
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动工
航道如同城市的动脉,万吨巨轮日夜穿梭,新航道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12月10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建设。该工程是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三纵三横三线”中的“三线”之一,属于交通运输部和省水运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18.78亿元,计划2023年1月完工,2023年3月试运行。
据了解,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起点位于双水电厂上游边界处,经崖门水道入黄茅海,终点接入高栏港15万吨级主航道,全长67.5公里。通航标准为1万吨级船舶满载全潮单向通航,兼顾2万吨级散货船、杂货船和集装箱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
崖门出海航道作为江门港(新会港)万吨级及以上码头泊位的重要配套设施,是推动江门港建成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实现江门港功能定位的重要保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银洲湖水路运输成本优势凸显,将加速“大船时代”的来临。
此外,江门港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至6个,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一倍。广东首个内河智能港口——江门高新港竣工,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建成,港口航道建设不断加速推进。
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内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极大缩短时空距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发展要素叠加交汇。
编辑:李佳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