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错峰生产更适合行业发展!

中国建材报 · 2020-12-15 16:47

“动态错峰,避免‘一刀切’,让水泥错峰生产更加合理。”电话那头是黑龙江省水泥协会秘书长史延田,当谈及今年水泥错峰生产的情况时,他给出了3个字:都很好。

今年是黑龙江第一年实行动态错峰生产。据史延田介绍,按照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0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全省境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含利用电石渣生产熟料的企业)全面实行错峰生产,其中承担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原则上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应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2021年上半年错峰生产另行安排。

“自从文件下发后,全省各水泥企业都自觉停窑。承担协同处置的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也积极加入到停窑错峰的‘大军’。”史延田表示。

“今年是黑龙江省第一年执行冬夏间隔错峰生产。”史延田告诉记者,相较往年看似冬季错峰时间变短了,但夏季也要开始错峰生产,全年依然保证至少160天的错峰时间。在史延田看来,这样执行错峰生产有利于企业夏季检修,避免“一刀切”,对企业或者行业来说更加合理。

无独有偶,陕西省在今年的水泥错峰生产通知中也作出了相应要求,关中地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实行冬季错峰生产80天,夏季错峰生产30天。河北省也要求全省境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20年11月15日至2021年11月14日分采暖季和非釆暖季两个阶段进行。全年错峰总目标天数在此期间内计算,全省年度各水泥熟料生产线错峰停产总天数目标为160天。

水泥错峰生产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全面推行,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通过错峰生产,每年压减4亿余吨熟料产量,有效化解行业产能过剩。2019年水泥产能下降,但行业利润却是2016年的3倍多,实现行业效益持续稳增长。

水泥错峰生产不仅是行业的一项自律行为,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是必须不折不扣、扎扎实实抓细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巡视员吕桂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等文件先后出台,坚持执行错峰生产不动摇已经成为水泥行业的共识。

“今年我们这里的情况让人心花怒放。”内蒙古水泥集团总经理徐祥贵谈到水泥错峰生产时感慨万千。近几年,为了让当地电石渣水泥熟料企业(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线)与非电石渣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沟通协调,通过“错峰置换”补齐错峰停窑时间,相关主管部门拿出了“十八般武艺”,打出了一套文件细化、走访调研、实地考察、督导监察的“组合拳”,各企业渐渐地从强迫错峰向自觉错峰转变。

“今年从9月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分管领导及工信厅原材料处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制定采暖季水泥错峰生产的要求进行实地走访,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加之近几年不断开展行业自律,加强舆论宣传,大企业带头示范,今年除PVC企业外,所有的非PVC企业都执行了错峰或置换,效果很好。”说到这里,徐祥贵难掩心中的喜悦。

“我们企业一共有45条水泥生产线,已经全部停窑。9条PVC生产线也停了1条,3条已达成置换协议,5条正在谈置换。”在徐祥贵看来,错峰生产已经深入人心,随着大家自觉性提高,错峰生产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更为合理。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在《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环办大气函〔2019〕648号)基础上,修订完成了《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号),扩大绩效分级行业范围,完善相关指标和减排措施,进一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这让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执行起来更加灵活。

“毋庸置疑,水泥错峰生产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动态错峰生产能有效解决‘一刀切’的问题,这样很好。”但同时,徐祥贵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动态错峰会带来不易检查、落实的问题。因此,在他看来,下一步,应该从排污总量及总耗能上做文章,落实动态错峰。

“错峰生产的政策红利保障了水泥行业‘内循环’经济体系的畅通。水泥错峰生产从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责任、市场竞争秩序、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实现了多赢,是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因业施策的创新成果。鉴于去产能是长期任务,污染防治是持久战,水泥错峰生产应当常态化。各地水泥产能利用率水平和环境容量约束条件不同,错峰生产也应当区域差异化。”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李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地域和时间常态化,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包括利用电石渣、承担民生供暖和协同处置任务的都应进行错峰生产,各地在采暖期、春节期间、酷暑伏天、雨季、重大活动和重污染天气结合实际开展错峰生产。”

由此可见,常态化错峰、动态错峰渐渐成为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接下来需要探索的方向。“大气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水泥熟料的绝对过剩将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因此,水泥错峰生产应该常态化。”在这一问题上,徐祥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据了解,目前已经为形成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21个省区市已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厅(局)发文指导错峰生产;江苏、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已由地方协会组织水泥企业开展错峰生产。中国水泥协会将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推行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一大批省级协会将错峰生产协调工作列为日常主要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于近日出台下发有关错峰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我省目前按照原错峰生产有关文件执行,只在采暖季实行水泥错峰生产。如果新文件中有动态错峰要求,我们会随时调整,时刻关注。”吉林省工信厅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编辑:敖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