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四川新闻网 · 2020-08-20 16:21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事关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8月2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说到“十三五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赵乐晨用了4个“大幅”予以阐明。

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攻因子——PM2.5浓度大幅下降;另外,SO2和氮氧化物浓度大幅减少;反映在优良天数上,四川省各城市均有大幅提升;达标城市也从最初的3个增加到6个,直至今年的11个。全省达标城市数量已经过半,其数量大幅增加

具体来讲,“国家下达四川省的‘十三五’目标: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较2015年下降18%,全省优良天数率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截至8月18日,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4.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2019年下降12.3%,较2015年下降34.5%。其中成都平原地区下降10.9%,川南地区下降11.7%,川东北地区下降14.1%。全省优良天数率为89.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较2015年上升7.7个百分点。7月份,我省遂宁、雅安、资阳、内江市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20.”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实施以来,四川狠抓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工业治污减排、扬尘和移动源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累计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00万千瓦、水泥行业深度治理38户,淘汰燃煤小锅炉546台,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4300个,淘汰老旧车辆50余万辆,抽测机动车673万辆,登记备案非道路移动机械8.3万台,全面启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工地建设,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建设四川省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加快安装建筑工地在线监控。加强城市“五烧”管控,针对烟花爆竹燃放和秸秆露天集中焚烧,开展专项督查、驻点督查、暗访检查,未发生因露天焚烧引起的污染事件。另外,四川还成功搭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平台。全省累计建成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超级站6个、激光雷达走航车25台、机动车遥感监测和黑烟抓拍设备35套。开展多种走航和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积极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一步更新应急管控清单,指导企业制定完善“一厂一策”方案,1.5万家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范围,明确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把涉及民生保障、绩效考核达到绿色的纳入豁免范围,避免“一刀切”。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空气质量不稳定。部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波动,受气象条件制约,解决冬季PM2.5、夏季臭氧污染问题还将是持久战。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传统产业占比大,一些城市重污染企业搬迁困难多,城中厂布局影响空气质量改善。

三是移动源污染凸显。四川省机动车保有量1752万辆,成都市579万辆,居全国第二,机动车排放成为四川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重要来源。

四是科技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科研力量和技术装备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川南、川东北地区人才缺乏、技术手段不足,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监测普遍比较薄弱,与精准管控、科学治气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臭氧问题近期取得初步成效

受极端不利天气叠加污染排放增加影响,今年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和成渝地区遭遇区域性臭氧污染,尤其4月20日以来四川多个城市出现臭氧浓度超标,成为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对此,省长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洪波副省长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臭氧污染形势,部署臭氧污染防控工作。四川实施《四川省臭氧污染防控方案》,制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手册、执法手册、监测方案和现场检查要点;举办臭氧污染防控帮扶视频培训(两期约4000人参训),加强相关标准、政策和工作要求的宣传。邀请张远航、贺克斌院士来川指导,把脉问诊;积极监测会商,每日发布未来3-7天臭氧污染形势预报,收集地方工作动态,推送臭氧污染防控动态,为各市提出管控建议;开展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帮扶指导,由5位厅领导带队,对成都、德阳、眉山等10个重点城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帮扶指导。帮扶指导组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到企业,帮助地方提升臭氧污染防控水平,7月7日以来10个市共检查点位483个,发现问题1095个,全省共检查点位21041个,走航388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个月以来,全省共针对臭氧污染立案63起,处罚10件,罚款26万元。

经过努力,7月18日至8月18日,全省臭氧浓度为129.5微克每立方米,超标22天次,超标城市2个,分别较5月18日-6月18日下降16.7%、75%、80%,取得初步成效。

编辑:敖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