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谈企业的“稳、保、机、局”

正和岛 · 2020-08-14 10:35

8月10日-13日,2020正和岛(江西)创变者年会暨第八届正和岛岛邻大会在江西南昌盛大举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先生在12日开幕式论坛上做了《立足当下 着眼未来》主题分享,以下是演讲精编: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江西,传承着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奋斗的精神。同时,也在抗击疫情、抗击洪灾、复工复产、恢复经济中表现不凡,在江西我们可以获得新的智慧和力量。刚刚我听说江西的企业在整个疫情过程当中还是很稳的,我特别高兴,因为我们的企业就需要在这个时刻能够稳住,我们需要用平常心面对目前的困难。去年底我在广州正和岛新年家宴交流的时候,大家说2020年将有四只黑天鹅向我们飞来,当时我跟大家讲,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那一次交流至今仍印象深刻,但是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除了那四只黑天鹅,2020年确确实实还有一只黑天鹅正向我们飞来,它就是新冠疫情。

过去八个月我们都经历了疫情的考验,过程实属不易,如今我们能够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到现在这个成绩,真的很了不起。世界银行最近出了一份报告,预测中国今年GDP增长是1.6%,预测明年增长7.9%。1.6%和去年比是低了很多,但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面我们的贡献是巨大的。在一个国际经济预测中,我看到中国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会超过30%,明年会达到50%。中国经济的增长其实极大地支持了在困难中全球经济的增长。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还是应该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豪和骄傲。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困难。从宏观上来讲现在有三大困难

第一是国际经济形势,尤其是美国从各方面来打压我们,带给我们不少的困难。

第二是疫情还在蔓延,70%的国家又出现了反弹,大家都在想第二波、第三波疫情什么时候卷土重来。

第三,疫情并没有结束,极大影响着经济的恢复,我们国家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我们仍然处在经济恢复期和修复期,我们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困难和挑战。

从微观来讲,对于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是很大,遇到这样的危机,中小微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市场困难、资金困难和安排职工的就业困难。这些困难都困扰着我们。在这个时刻,中央有非常多的政策出台,大企业、小企业大家要携起手来,央企国企民企携起手来,上市公司也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大家共渡难关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是央企领导人“带兵打仗”,从去年年底开始服务于上市公司和企业的改革,这一段时间我主要是通过线上给大家出谋划策,和大家探讨怎么能够渡过困难。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大家很恐慌和害怕,我当时和大家讲黑天鹅来袭,考验我们的就是四种力:应对力、抗压力、复原力、免疫力。尤其是应对力和抗压力考验着每个企业。

复工复产早期,我给大家讲了坚持“早细精实”、“四个紧盯”,后来给大家讲了“一稳二保三重组四少出错”,在整个恢复经济的时候,在目前有很多困难的时候,要按照这样一种想法做企业,扎扎实实地做。我们现在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困难,关键是增强我们的信心,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关键时刻不能放弃,每个企业家之所以是企业家,就是因为有这种不怕牺牲不言放弃的精神。

渡过难关 重要的是“稳”和“保”

从眼前的困难来看,我们该怎么做?

中央讲六稳六保,主要是稳经济基本盘,保市场主体。再细说,我们国家经济主体从注册的公司来看有3000多万家,从个体工商户来讲有8000多万家,市场主体一共有1.23亿户企业,这就是我们的市场主体。在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而中小微企业又提供广泛的就业,所以我们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才能够保住市场主体,才可以稳住经济基本盘。从企业来看也是“稳”和“保”,当下的重要工作就是能够保住,能够稳住,能够熬下去、活下来,能够早复苏再出发,这是我们当前所要做到的。

在企业里面我们也要突出“稳”和“保”字。“稳”就是稳市场、稳客户、稳订单、稳产业链,其中稳市场是非常之重要的,因为企业没有市场、没有客户、没有产业链上下供应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我们要下大工夫的。“保”什么呢?保企业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保资金链和员工就业,这是我们必须要保的。

主营业务每个企业都有,其他的业务不一定保了,即要保住最主营的核心业务;保住核心竞争力,是指经营骨干、业务骨干,他们是核心竞争力;保住资金链不能断,资金链断了分分钟倒下;保住员工就业,尽量不裁减员工和大家共渡难关,这是我们当下要做好的。

着眼未来,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要育新机开新局,所谓育新机在四个方面:

1. 政策中育新机

一方面是获得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国家在减费降税,减租降息方面今年对企业会有4万亿的支持。另一方面是扩大内需,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水利交通重大工程建设)大概有8万亿投资,作为企业来讲应该在政策中抓住机会,育新机。

2.在市场中育新机

这次疫情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有一些产品销得不好,但是也有一些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做企业来讲就要快速转变,以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中培育新的机会。以口罩为例,2月1日全国口罩的日生产能力是2000万只,到3月1日,全国日生产能力是2亿只,到上个月我看到是8亿只,现在我相信我们会超过10亿只。现在中国口罩出口量已经超过1200亿只,出口美国有200亿只,防护产品的出口量很大,对美的贸易还有增加。今天易省长讲,江西省出口贸易增长了25%,全国名列第一,我听了很振奋,其实这就是市场里面的机会,我觉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3.在经营中育新机

我们的机会就是在这场变化中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调整我们的目标。经营其实就是抉择,是战略的抉择。

4.在管理中育新机

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管理好的公司免疫力就强,下一步我们的企业还是要加强管理。具体来讲就是“三精管理”——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精益化。以前老讲瘦身健体、提质增效,这是做企业下一步非常重视的育新机。

开新局也是四个方面:

1. 在创新中开新局

在疫情中,有一个创新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就是线上业务。无论在抗疫的过程当中,还是在恢复经济的过程当中,凡是有线上业务大家做的都很好,我觉得创新确确实实是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数字创新这一轮,我们在消费的线上化方面走在了前面,现在要在产业的数字化方面再进一步。

2. 在改革开放中开新局

最近出了不少改革政策,一个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证监会也出了不少的改革的措施,包括创业板注册制,包括新三板一些改革,这些改革促进了企业的前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改革的好机会。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民营企业也需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民营企业改革方向是规范治理。国企和民企互相学习,国企要学习民企市场精神,企业家精神和拼搏精神,民企向国有企业学习团队建设和规范管理,我们要互相学习,只有国企民企互相学习携起手来才可以把经济做好。国企和民企像水和茶的关系,混在一起就是一杯好的茶水,没有必要再分哪是水,哪是茶。

另一方面,最近有很多新的开放政策,包括海南自贸港的设立,包括金融的开放。美国这些国家搞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我们对策是加大开放,用我们的开放,用中国博大的市场来平抑他们的逆全球化,这个时候不是把门关上,而是把门打开,这也是非常好的政策。

3. 在经济转型中开新局

最近恒大造电动车是一个热点,特斯拉电动车也销的很火,前两天我去了北汽蓝谷,是北汽新能源的电动车,它做得非常之好。电动车对汽油车来讲就是一场转型,全球的汽油车保有量是14亿辆,现在全球电动车不超过两千万辆,每年新增200万辆中国占100万辆,最近从特斯拉、恒大电动汽车厂的势头来看,我觉得这场转型已经开始。在转型的时候我们很多企业要抓住关键时刻去开新局。

4. 在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格局里面开新局

从国内市场为主体来看,我们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还是要扩大消费,同时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社会保障,让大家敢消费才能扩大消费,扩大消费才能够启动国内的市场主体。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国内的产品档次,过去我们把好产品先出口,但是日本是好产品在本国卖,二流产品才出口,以后我们能不能把最好的产品在中国销售,同时我们还要突出自己的品牌建设。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我们来做的。

在国际循环上,有两点至关重要:

1)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格局不会放弃,但是要调整结构,中低端的产品可以转给一些国家去做,我们来做中高端。

2)全球化的格局在变化,我们要适应这场变化,同时要根据区域化的变化来进行企业的全球布局,从产品走出去,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到我们企业在欧洲、北美、亚洲市场,在新的市场进行综合的布局。

敢于拼搏、敢于牺牲、敢于胜利

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靠了两点:

1. 党和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

2. 海量的企业家和海量的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勉励和鼓励全国企业家,这让大家深受鼓舞。他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方面要求企业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构建新格局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有殷切期望。他过去讲过一段话,市场的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在这个时刻,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弘扬企业家精神。我们中国企业家有两点特别重要的特质:第一是特别能战斗;第二是有特别的家国情怀。我在正和岛和各位岛亲交流的时候可以强烈感受到这两点。

最后我也想说,江西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这里有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什么呢?敢于拼搏、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我刚才就在想,其实这恰恰是我们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把长征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克服困难,迎接新的胜利,谢谢大家!

编辑:敖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