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谈国企改革:机制改革要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国企改革关注三件事:体制、制度、机制,目前来看,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力。如果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如果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就四十多年的国企改革实践作了经验分享并作出上述表述。
除了“出生证”还要有“身份证”
“国企改革是被迫的、倒逼的。有人说我是改革的痴迷者,我说我一点都不痴迷,改革是痛苦的选择,改革不像田园诗歌那么浪漫,改革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舒舒服服的人不会改革,所以我们改革一开始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市场化。”谈及国企为什么要改革时,宋志平表示,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为了适应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同时,改革是为了提高国企的竞争力。
宋志平继续表示,“国企改革关注三件事:体制、制度、机制。从目前来看,体制和制度都有了比较好的安排,但在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力。”
在体制改革方面,5月18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混合所有制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提出将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制度,对国有资本不再绝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探索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制度。在宋志平眼中,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混合所有制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给了混合所有制一张“出生证”,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政策支撑。国企改革不光要有“出生证”,还要有“身份证”,也就是政策的支持,使混合所有制企业与独资、全资国有企业有区别。
在制度改革方面,党的十八大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把加强党建作为国企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党的领导嵌入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同时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现在我们的制度总体上运行得不错,但还要进一步探索关于党在国有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及具体做法。”宋志平表示。
必须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在机制改革方面,宋志平早在2014年上海调研时就下了一个定义:企业的机制就是企业的效益和经营者、骨干、员工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最典型的就是北新建材。
北新建材
1993-2002年,宋志平任北新建材厂长,一开始厂里发不出工资,大家对企业都很冷漠。当时,北新石膏板厂经过大修后请宋志平为热烟炉点火。当把熊熊火把投入炉中后,宋志平转身对大家说了一句话:“我最想点燃的是员工心中的火。”之后,北新建材挂了两个气球,上面写“工资年年涨,房子年年分”,大家的热情就此一下被点燃了。北新建材就这样快速崛起,从一个发不出工资的企业变成了年收入一百多亿元、年利润二十多亿元的上市公司。
谈及这个经典案例,宋志平说:“在我之前有七任厂长,其实他们水平都比我高,可为什么我把企业救活了呢?就是因为我多懂一个道理——把机制搞活。如果有了机制,做企业不需要神仙;如果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
不止北新建材,在宋志平眼中还有华为、万华化学、绿地集团三家企业在机制改革上也下了功夫:
华为
华为的成长、发展,得益于机制的不断调整。首先,华为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是任正非的个人魅力;其次则是华为有一套财散人聚的机制。华为是全员持股,所以职工都很有积极性。目前,华为利润分配比例是所有者和员工为1比5,即所有者分1份,经营骨干、技术骨干、员工要分5份。
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1979年建厂时是一个小企业,现在能够生产各种高端的化学产品,2018年净利润达到160.7亿元。从一家地方小国企成长为现在的跨国公司,万华化学的改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员工持股,成立员工持股公司,员工在持股公司中持股,使得激励效益最大化;二是科技分红,科技创造了效益,公司拿出效益的15%奖励相关技术人员,而且一分就是5年。正因为这样,万华的创新一路领先。
绿地集团
绿地集团同样是一个改革样板,2020年8月10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绿地集团位列全球企业第176位,排名较去年大幅上升26位,再度刷新历史最高位次。绿地集团的发展表明,要改革机制,最重要的是要有开明的“东家”。改革之初,上海国资委三家企业加在一起是绿地的大股东,由张玉良作为员工持股公司代表出任董事长,行使决策权;近日,绿地集团发布公告,开启新一轮深度的混改,上海国资委将再次转让部分股份,将绿地的股权结构、管理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不论是华为、万华还是绿地,这些改革案例都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回顾上一轮大规模的国企倒闭,就是因为缺乏机制的作用,留下了惨痛的教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国企改革必须向前迈进,否则有可能会退回从前。”宋志平强调。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