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水泥行业要造就一大批郭玉全式高技能人才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增强技术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技术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指出,多年来全国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涌现了一大批像许振超、高凤林、李万君、李斌、徐立平、巨晓林这样一批大国工匠和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汤涛所推崇高技能人才是在各自岗位上,有一身的"绝活儿"。
在水泥领域同样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近日,《工人日报》有篇“水泥窑边的‘全科医生’”的报道,讲了在水泥生产一线工作了35年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郭玉全这样一位在水泥领域高技能人才事迹。
报道中讲到了“1毫米”折服洋业主的故事。随着公司技术服务“走出去”,郭玉全的技术在海外也打响了名号。2012年2月,厂里接到求援电话,请求尽快派出技术人员前往阿联酋,解决一条万吨水泥生产线窑系统托轮过热的问题。在郭玉全到达前,业主方已先后邀请多家世界知名厂家调试,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经郭玉全查看后,对现场操作工人发出指令,放1毫米。指令是如此简单,又如此明确无误。完全可以想象出在现场的各种“目瞪口呆”现象的出现。可事实证明,郭玉全判断正确。要说没有几十年在现场的实践,经验的累积,扎实的功底,对设备运行病症不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对症下药的。
想想业内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科研成果的落地、设计图纸的施工,会遇上不少“拦路虎”、瓶颈,需要严密控制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环节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技术能手的绝活,才能完成最后的冲刺。
不仅如此,在课题科研阶段,产品的方案设计阶段,能有技术能手的参与,对工作目标的实现也是相当至关重要的。国务院刚下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中就提到,要支持高技能领军人才更多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道理就在于此。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也应该还有这样的工作体会,一项工作如有技术能手(团队)的参与,征询过他们的意见建议,对这项工作的完成,心中会踏实不少。
郭玉全研制符合飞灰处置工艺特性机器的故事说的是,相关科研机构在琉璃河公司建成的国内首条飞灰工业化处置示范线。这条示范线的生产调试,就是由郭玉全带领的一线技术工人团队完成的。并相继攻克闪干机挂壁、结晶分离器阻塞等核心技术难题。与厂家一道进行设备改进,研制符合飞灰处置工艺特性的机器。
现在,北京市首批授牌郭玉全职工创新工作室由2009年成立之初的不足10人,发展成拥有38位骨干成员、参与人员达到150余人的团队。工作室完成较大技改创新项目46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千万元。
《意见》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高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的高度。
水泥产业两化融合,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需要一大批郭玉全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意见》要求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对重点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培训以及技术研修攻关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同时要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意见》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劳动者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劳动者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郭玉全能成为水泥窑边的“全科医生”,厂里的“技术大拿”,技术创新的带头人与他入行35年来,苦练本领、勤奋钻研,从看火到液压、润滑,从钳工到焊工……几乎干过水泥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种,每个岗位苦练基本功分不开的,与他对水泥的热爱和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有清晰的认识分不开的,与他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分不开的。郭玉全是水泥行业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编辑:祝嫣然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