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水深火热的东北水泥 谁是背后搅局者?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20-07-17 09:12

“东北的水泥需求难以恢复,并且看不到恢复的希望。”东北一业内人士在与中国水泥网交流时,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

作为水泥价格和需求均处洼地的东北,近些年虽然在全国水泥行情形势良好的大背景下有些许缓和,但产能严重过剩的阴霾一直未能消散。尤其是今年以来,数条生产线陆续在东北投产,加之东北熟料外运事件不断发酵,东北又再一次成为全国忧心的焦点地区。

供需不平衡 东北“水深火热”局势加剧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工业规模实力雄厚,加上资源丰富,建国后东北一度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崛起,东北的衰落之象开始逐步显现。

尽管近年来,中央出台了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东北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但整体经济形势并没有明显改善。有效工期短加之经济增长形势并不乐观、人口外流、房地产形势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东北水泥行情一度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万亿级城市中,东北地区竟然极为“尴尬”的缺席,这也从侧面佐证了东北经济形势的萧条态势。有专家指出,东北不少城市基础不错,但是城市的结构几乎没有变化,造成了城市的衰退、人口净流出、企业和投资人不断“撤退”,不能吸引要素资源进来,发展就会越来越困难。

水泥作为国民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原材料之一,具有资源型、被拉动型的特点。水泥企业的发展受资源、运输半径限制,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更是直接影响到水泥产品的需求量。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东北老工业基地没有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直接影响到水泥等建筑材料的需求。

需求冷淡,供给也不容乐观。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产能利用率为53.07%,居东三省最高,其它两省,吉林熟料利用率为44.45%,黑龙江最低,仅35.21%。东北作为水泥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市场之一,供需矛盾极为严重。在此背景下,仍不断有生产线在东北落地投产,对区域行情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辽宁、吉林、黑龙江水泥产量

辽宁、吉林、黑龙江水泥产量走势

“相对于南方市场,东北地区多年来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中,供需矛盾突出,产能过剩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一东北水泥企业高层直言。

东北有多水深火热?从相关数据中就可窥一斑。截至2018年年末,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已经连续4年水泥全行业亏损,累计亏损204亿元。在2017年和2018年全国水泥行业整体好转的情况下,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亏损39亿元和60亿元,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亏损的地区。2019年东北三省和蒙东四个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全年完成水泥销量9944万吨,同比增长16%,平均价格298元,同比下降32元,全行业亏损57亿元,进入五连亏。

新建生产线热情不减 未来形势依然严峻

需求冷淡,产能严重过剩的东北,新建水泥生产线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仅2020年年初至今,就已有数条生产线将陆续投产新建。

据中国水泥网消息,今年4月份,从内蒙古工信厅发布的扎赉特山水水泥有限公司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指标出让的公示获悉,山水水泥将在吉林新建一条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

另外,中国水泥网从黑龙江工信厅发布的龙江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熟料产能出让的公示中获悉,齐齐哈尔市浩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将在齐齐哈尔建一条2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金隅集团首条日产破万吨生产线也在东北诞生。2020年,冀东水泥黑龙江有限公司全面系统提升生产经营水平,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提升打造金隅系统第一条日产熟料万吨生产线。4月11日以来,黑龙江公司捷报频传,7200吨熟料生产线日产熟料连续突破10000吨,成为金隅集团首条日产破万吨生产线,目前设备运转稳定,产品质量合格。

当然,上述生产线的建设并不违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但对于东北这样一个特殊地区,任何一条生产线的投产或许都会在未来掀起巨大风波。

“战火”已起 东北局势或影响全国水泥行情

错峰生产本为缓解严重的雾霾天而出台,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冬季处于京津冀上风向,水泥错峰生产对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错峰生产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要抓手的同时,对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摆脱困局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分析人士称,在以往,东北水泥价格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在于当地较高的产业集中度、错峰生产执行力度较高,以及大企业之间经过长期竞争形成的市场默契。

然而,这样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也是危机四伏。

譬如今年四月,正处于复工复产、市场节后苏醒阶段的东北水泥价格却迟迟没有起色,甚至出现显著下跌,长春水泥熟料出厂价格下滑明显。吉林、黑龙江两省几大主流水泥集团之间竞争逐渐白热化。有爆料者称,此轮冲突的导火索是黑吉地区亚泰集团多条生产线未按要求进行错峰生产,致使本无多少需求的冬季市场上涌现大量水泥熟料。“亚泰几乎比国家所要求的错峰生产少停了近两个月,多生产了百余万吨熟料。”

对于亚泰等企业“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其他同行表示不满。在失守粉磨站客户的前提下,这些企业开始发起进攻搅拌站和大型施工单位市场。作为亚泰集团的大本营,长春及周边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在亚泰手中,自然成为其他企业的重点目标,水泥熟料价格的持续下跌就是竞争白热化的显现。

事实上,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案例在东北并不是唯一的,此前也曾有企业不按约定时间执行错峰生产,因此受到了比较严厉的处罚,一时引起行业震动、纷纷引以为戒,而此次亚泰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挑战规则,背后是否有着更深的隐情,我们不得而知。而亚泰相关负责人对此的解释则是,亚泰确实存在部分生产线未按要求错峰的情况,但是这些多生产的水泥熟料并没有染指本地市场,而是通过铁路和海运销往华东市场。

亚泰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相关证实。

据中国水泥网报道,3月23日,编组45辆、满载2880吨水泥熟料的46608次敞顶箱直达专列,从吉林省明城亚泰铁路专用线开出,驶向1700公里之外的山东济南湖田站,之后亚泰水泥又与铁路部门达成了5万吨的水泥熟料运输合作意向。

但最终结果是,由于彼时山东水泥价格处于低位,在将首批2880吨水泥销售完成后,新达成的5万吨合作作废。危机并没有因此解除,4月中后旬,华东水泥价格逐步走高。与东北地区的价差不断拉大,这给予了长途运输机会。5月份,来自辽宁的54个装满水泥的集装箱抵达浙江德清,后续还将有284箱,共计1万吨。

由于本地水泥价格迟迟没有起色,东北水泥在先后开拓山东、长三角市场后,竟然又将目标瞄准3000公里外的珠三角。

从上述情况来看,此次亚泰未严格执行错峰生产规定,不仅导致了北方、冀东、亚泰等东北龙头企业出现市场分歧,对东北水泥市场的稳定造成毁灭性打击。更重要的是,一路南下的东北水泥搅乱了多省市的水泥行情,对当地水泥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有业内人士直指,水泥行业应该警惕的是,东北水泥熟料南下通道一旦全面打开,影响的不仅仅是当地一时的水泥行情,更有可能为山东乃至华东市场水泥价格带上“紧箍咒”。对于旨在通过下半年的行情复苏夺回上半年停工、停产损失的水泥行业而言,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作为吉林省水泥探索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由亚泰集团、北方水泥和金隅冀东三大集团牵头组建的吉林水泥集团,此前已有传言有重要成员想要退出,此次冲突下,这个组织就变得更加“名存实亡”。身为东北水泥行业的中流砥柱,亚泰集团引起的此次争端或将波及更多有其参与的联合公司。

(图与本文无关)

东北出路在哪?

表面上看,此次亚泰引起的价格争端源自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东北复工缓慢,打破了东北水泥市场恢复节奏,需求不足,企业为减轻库存压力不得不另谋出路。

深入分析,东北水泥的困境源头依然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并且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已经很难在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维持较高的市场行情,严酷的市场竞争终将到来。

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曾专门就东北水泥市场形势作了表述:“错峰生产和行业自律是现阶段去产量平衡市场需求和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经济效益的良策,但是无论是自律还是错峰都要有一定的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才能产生效应,产能利用率低于60%尤其低于50%之后,自律与错峰生产等办法已无法起到扭亏和盈利的效应。”

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东北地区水泥企业如何多渠道展开自救成了全行业的重点难题,不可否认的是,去产能仍然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但行业自律在日渐明朗的利益竞争面前是否还能稳固?错峰生产是否还能成为稳定水泥行情的主力?答案让人深思。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3: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