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预计5月完成 率先应用机器人巡检系统
作为“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主体结构已进入最后冲刺扫尾阶段。管廊全长26.9千米,分四个标段,采取平行作业的施工方式同步进行。目前整个项目已完成25.9千米,预计五月可全面完成。
管廊工程
只差1千米即可完成
近日,记者在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二标段的地下管廊综合仓内看到,工人们正在擦拭管廊的支架。平潭地下综合管廊指挥部工程部安装工程师关晓强说,这是管廊主体的最后一部分工作。而在另一侧的电力仓内,工人正在给已架设完成的支架安装上盖子。
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工程师余成书表示:“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25.9千米,剩余的900多米,主要是一些安装材料的预留口和道路交叉的地方,等到管廊内的管材调进去以后,这些预留口就会封闭。预计在5月底,整个管廊主体工程将全部完成。”
项目主体已接近尾声,目前,管廊内部的主要工作是廊内的施工安装,“现在每个分部已经基本完成3千米的照明安装,3到4千米的给水、排水、污水水管安装,监控设备安装也已经完成7千米。”关晓强说。
平潭综合实验区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工程(一期)PPP项目内容分为两个子项,分别为环岛路绿道及管线工程、坛西大道南段电力管廊及市政化改造工程。“这条管廊,尤其是环岛路这边,是结合绿道规划网同步建设的,建完以后不仅可以消除‘拉链式马路’和‘空中蜘蛛网’,同时还可以美化平潭的城市景观,对改善平潭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余成书说。
分控中心
可调试完转入试运行
作为管廊的“大脑”,平潭地下综合管廊分控中心也已经顺利封顶。记者来到分控中心现场,只见室外的绿化已经完工,南洋杉、木麻黄、夹竹桃等灌木装点着分控中心主道路两侧的空地,刺桐、富贵榕等乔木则作为行道树的绿植搭配,为现场带来了不少清新的绿意。
绿化工程现场负责人张鹰介绍:“现场种植木麻黄3000多株、夹竹桃3000多株、乔木50株左右,其他灌木700多棵,草坯1000多平方米。”
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二标段工程师黄世强告诉记者:“分控中心主体一层、二层以及屋面层都已经浇筑完毕,装修和地下室的灯具安装都已结束,室外的中水、给水、污水等管道也已预埋好,整个项目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分控中心道路已经完成沥青铺设
目前,分控中心的主体工程、绿化工程和道路工程均已完工。当天,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开展道路最后一层沥青的摊铺工作。“沥青路面一天就能铺完,下一步计划是二次结构砌体以及外墙的装饰装修,计划在5月底6月初全部完成。”黄世强说。
作为综合管廊监控系统的中枢、管廊科普知识及旅游观光点,平潭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控中心目前已经全面转入监控系统的调试阶段,预计今日可调试完成,转入试运行。
八大子系统构建智慧化管廊
率先应用机器人巡检系统
在分控中心主控室,实现一个平台管八个系统
在分控中心主控室,中铁一局集团弱电工程师谢青杉等人正在对控制中心的电力监测系统进行调试。“因为我们管廊有三个仓,其中有一个电力仓,里面主要是一些市政电缆以及电力仓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力监测系统会实时地监测电路信息的安全,包括一些数据反馈。”谢青杉说。
从监控镜头中,记者看到了其中几个电力仓内的实时情况,这些情况都是由安装在电力仓内的移动机器人传送回来的。谢青杉表示,用机器人巡检代替最初的人为巡检,不仅可以监测到管廊内所有人为不能注意到的细节,当险情发生时,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现场图像的成像、语音收集以及指令的发送,“这是目前大多数管廊运用较少的一部分,平潭管廊率先应用了机器人巡检系统。”谢青杉说。
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是平潭地下综合管廊干线工程投入使用的一个系统之一,除此之外,管廊内还安装有环境与设备监控、安防监控、通信监控、电力监控、结构健康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等七个系统。
“我们是把八个子系统都集中在统一平台上,对八个子系统进行共同管理,这是管廊比较智慧的一个体现。”谢青杉说。
八个系统分别监控管廊内八个不同领域的内容,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手段,全面感知管廊内部环境、设备、人员和管线的关键信息,并综合运用物联网、BIM、三维GIS、VR/AR等先进技术,建立统一的智能管控平台,实现管廊“管、控、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初步形成智慧化的管廊管控体系。
谢青杉说:“目前平台已初步完成建设,正在与八大子系统进行初步对接,现在接入情况良好,其中一些实际的功能和应用,将在后期进一步完善。”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