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节能环保等综合效应将日益显现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转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建设高品质、高质量住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近日召开的“2018钢结构建筑技术地产产业链交流会”上,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将日益显现。不过,现阶段要发挥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优势,还需增强上下游产业配套体系建设。
相比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等。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以来,国家层面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持续加码。去年住建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配套政策也密集出台。据市场机构监测,截至今年1月份,已经有 3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专门的指导意见,其中超过20个省区市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阶段性规模目标。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住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郭宁介绍,根据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北京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到2020年达到30%以上。从2017年3月15日起,新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新入市招拍挂项目按区域和规模采用装配式建筑。
据河北省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河北省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中心主任郁达飞介绍,《河北省装配式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其中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0%。在政策扶持方面,在2020年年底以前,河北省对新开工建设的城镇钢结构商品住宅和农村居民自建钢结构住房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政府按照100元/平方米予以补贴。
在政策鼓励引导下,近年来一些房地产龙头企业也积极顺应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初期建造成本高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加之公众认知度有限,一定程度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对此,郭宁等多位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住房建设正转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只考虑前端开发建设阶段增加的建安成本,而应从完整建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待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实际上,在保温、防水等性能和品质提升后,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降低后期持有运营维护的成本。因此,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体现在覆盖开发建设、竣工交付到运营维护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尚处起步阶段,部品部件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建设等相对滞后,需要从政策方面引导上下游企业同时发力。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协会分会副会长胡育科认为,装配式建筑要加快形成产业链协同环境,在发挥好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通过引导上下游企业进行配套产业协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形式,钢结构建筑近年来发展态势向好。杭萧钢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窦贺男认为,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难题,推动建筑业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钢结构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抗震、建造速度快等优势,未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和公众认知度提升,钢结构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据了解,作为住建部公布的首批195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之一,杭萧钢构自主研发了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目前采用该体系已成功运用于内蒙古包头“万郡大都城”、浙江杭州“绿城九龙仓柳岸晓风”等项目中。业内专家指出,为了把握转建筑工业化的机遇,企业应特别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关注装配式建筑领域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走标准化、品牌化、集成化之路。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