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标准 促进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我国建材行业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
3月14日上午,在台湾代表团全体会议前,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同济大学教授张雄接受了《中国建材报》记者的专访。他在剖析行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初见张雄,他便兴致勃勃地对自己今年带上会的建议做出阐述。今年,张雄带来与建材行业紧密相关的3个建议,分别是《关于促进机制砂生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提高“海绵城市”透水产品标准的建议》以及《建立绿色建材评估体系》。
完善机制砂行业标准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张雄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以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建筑工程规模日益增大,砂石骨料是混凝土组成中用量最大的材料。随着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我国不少地区天然砂资源已经将近枯竭,许多地区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已禁止开采天然砂。而机制砂的应用可以保护环境,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替代天然砂已势在必行。
同时,张雄对记者表示:“目前机制砂在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合适的生产标准和品质标准、机制砂品质良莠不齐,缺乏利用固体废弃物制造机制砂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等。”
为此,张雄建议:由工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关于机制砂行业转型和提升技术的指导意见。规划机制砂产业布局、提升机制砂生产和应用技术,协同建筑工业化产业和矿山生态修复产业推进、促进机制砂生态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他建议,由工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标准管理和下游应用部门,完善机制砂行业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砂行业的产品、检测、装备、环保、安全以及使用等相关标准和规范。
同时,他还建议出台固体废弃物资源生产机制砂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利用建筑垃圾和尾矿制造机制砂产业。同时要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使机制砂产业纳入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产业链体系。
提高“海绵城市” 透水产品质量和标准
针对目前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推进的海绵城市建设,张雄表示,路面的透水材料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这些透水材料却存在问题。
首先,海绵城市工程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名义上的“透水砖”仅是表面吸水,而本身与普通道路砖无异;另外,大量的透水砖表面可见大尺寸的孔隙结构,导致大量的泥土、灰尘等杂物很快填充在孔隙当中,透水砖也因此失去透水效果。
其次,产品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导致透水砖无法与现阶段实际应用相匹配。例如:透水砖作为功能性产品,其透水功能的长效性并未有明确规定,导致了目前透水铺装短期失效、频繁返修的状况。
因此,张雄建议:一、海绵城市建设是利国利民影响广泛的重要工程,海绵城市工程透水长效性、耐久性能应列为海绵城市工程质量的重要评估项。二、及时修订透水材料产品标准,将透水长效耐久性纳入产品技术指标。
建立绿色建材“标准+评估”体系
美丽中国梦,需要推进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建设,绿色建筑是生态文明的先导,绿色建材则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
张雄表示,绿色建材产品必须遵循:优质、安全、功能性和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性。但目前绿色建材市场不规范,例如:厂商经常宣传的诸如“绿色”、“环保”等所谓绿色建材,往往只是具备绿色建材的某一方面性能指标。不法厂商则虚假炒作的绿色建材,误导消费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尚未建立绿色建材认证体系和制度。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建材消费需求是不匹配的。
因此美丽中国梦要立足于绿色建材的发展。引导建材行业产品升级和节能减排向绿色发展,需要建立绿色建材评估体系。
因此,张雄建议:一、建立和完善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估体系,引导建材工业结构调整向绿色建材方向发展;二、建立绿色建材产品“绿色”标识制度,规范绿色建材市场发展,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健康。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纵观张雄的三个建议,无一不从标准入手。对此,他也表示,目前,我国各行各业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造成一些标准有显著缺陷、标准低、标准之间相互矛盾等问题,这一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高层关注,只要标准现行,行业才能有序发展。
除此之外,张雄还希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引起社会各界以及行业的持续关注。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住宅的建造方式。
张雄表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对建材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今后,卖单个建材产品的形式即将萎缩,混凝土、墙体材料、门窗、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等建材将不直接供货给建筑工地,而是加盟到建筑工业化产业,由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工厂组装成建筑结构部品构件,再供应到建筑工地。这将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形态,并迫使行业产生联盟、集团化生产。”
以混凝土行业为例,张雄做出预测,3年之内,预拌混凝土行业一定会萎缩。他告诉记者,以上海为例,《上海市2018~2020年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全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筑,所有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低碳发展实践区、重点功能区域内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的比例不低于70%。
张雄告诉记者,当“蓝图”变为现实的时候,预拌混凝土行业必然萎缩,而且,从城市环保的角度来说,建筑工业化将现场操作转向便于管理的车间,减少了对大气等的污染,为城市环保做出贡献。建筑工业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建材行业,包括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抓紧时间,抓住机遇进行转型升级。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