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三五”以来碳排放累计下降21%
作为全国第一批低碳试点省份之一,“十三五”以来,陕西省积极开展二氧化碳减排行动,采取清洁取暖、CCUS技术、荒漠治理等措施,2019年,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累计下降21%,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目标;万元GDP能耗为0.562吨,同比下降2.13%,累计完成“十三五”目标的94.8%。
清洁取暖发展快速,减碳效益明显
“我们眼前的这些设备,它可以实现热交换功能。通过2500米深的干热岩井,利用水在管道中的循环,把热量带上来。最后通过机组的转换给房间进行供热,整个过程对地下水层没有任何影响。”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兰池大厦项目经理刘韩国指着眼前数排的热交换设备这样告诉记者。
冬季烧煤取暖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包括关中地区在内的汾渭平原11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加快推进该区域的清洁取暖工作,就显得非常关键。近年来,西咸新区建成的全国最大规模的无干扰地热供暖系统,为破解该地区的清洁供热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像这样的地热供暖系统不仅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夏天还能给房间降温。据了解,目前陕西地热能供暖面积达3160.48万平方米,经测算,相比燃煤锅炉供热,一个采暖季可以替代标准煤约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9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种植1125万棵树带来的全年生态补偿。
节能增效工程多点开花, CCUS模式初步形成
2019年,陕西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3376万吨标准煤,完成预期目标。这当中,离不开过去一年陕西省对关中地区115.8万户的散煤治理。
2019年,陕西省共拆除燃煤锅炉1432台,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2501台,集中供热锅炉清洁化改造96台。燃煤消耗总量的控制让煤炭消费总量实现了负增长。
在减煤的同时,陕西也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19年,陕西可再生能源装机1871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30%。
过去一年,陕西省不断加快开展节能增效工程。延长集团建成全球首套“煤油共炼”“碳氢互补”化工生产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减排65%的二氧化碳。陕西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瓦斯抽采利用“近零碳排放”矿区示范工程,实现全年利用瓦斯量500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65万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高科技手段,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今,CCUS的陕西发展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多措并举,提前完成“十三五”单位GDP减碳目标
森林是我们减碳的天然盟友之一,2019年,陕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3.06%。开展荒漠化治理的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0.9%提高到34.8%,使得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我们在这个区域里栽植的人工林,面积达到40万亩。之前流动的沙丘已经变得郁郁葱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张应龙站在毛乌素沙地的一处高地,满脸高兴地说。
绿色出行与低碳运输也是减碳的重要方式。2019年,陕西省各大中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61.69%,累计淘汰国Ⅲ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和老旧燃气车12.1万辆。
西咸新区是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西咸新区共实施海绵型园区、公园绿地38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及防洪滩面修复120余公里。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以及城市环境改善工程,目前,陕西省已初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标。
“人行道与汽车道中间是呈高处,里面是个凹洼处,下雨后通过这个下水口,雨水进行排离,雨水会通过这些绿植对杂质进行阻挡。雨水流到排水口以后,在沉淀池进行分离,最后从这个地下管网就排走了,大家可以看见里面这个管网。”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治霾办工作人员马涛站在兰池大道一侧的海绵型绿化带向记者介绍道。
此外,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还在着力加强控温方案的实施,在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也取得积极成效。目前,陕西省已实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地市全覆盖,并在全国率先将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纳入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主要污染物防治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融合管理。
编辑:何欣然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