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三月的中华大地充满了春的气息,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也牵动了世界目光。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站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新起点,中国发出的信号强烈而清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开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深化改革的催化剂。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经济全球化就没有现代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在经济新常态之下迎来了“一带一路”的新篇章。2017年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270多项经贸等多领域合作文件;中欧班列开行近7000列,与沿线36个国家及欧盟、东盟分别签订了双边海运协定、河运协定。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重回4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达4.3万亿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提升开放水平各地两会提出规划
今年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一系列早期收获,政策沟通不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领域合作广泛开展。构筑了我国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新模式,优化国内的产业结构布局。
在2018年省级两会上,各省、市、自治区继续将深化改革、提升开放水平作为2018年主要任务,同时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与发展现状提出了规划与政策。
广东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通关模式改革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流程,压缩各环节货物通关时间,不断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辽宁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带动更多辽宁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将创建辽宁“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和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国际大通道建设,提升中欧班列影响力,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
……
记者还了解到,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决定批准我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签署的多项条约和协定,将继续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共建“一带一路”是建材业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及“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制造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合作,推动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建材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担负着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命。
有序推进建材企业“走出去”,包括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合作建设一批产业园区,促进国际产能合作。2017年建材商品出口额306亿美元,建筑与技术玻璃出口量同比增长2.9%,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情况较好,出口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0%和9.2%。一批有竞争力的建材企业以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开展国际化经营,多个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实现落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
绩效明显,但也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相关人士指出,推进建材企业“走出去”的瓶颈主要集中在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的提升,以及与其适配的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未来,建材行业需以发展的眼光、通用的规则、创新的制度,构建和优化沿线国家投融资环境、法治环境,降成本、防风险,提升贸易便利化层级,以“一带一路”建设来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发展、互利共荣的创新之路。
加快“走出去”步伐代表委员献务实之策
“一带一路”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加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民营企业“出海”成为必然之势。“一带一路”倡议也给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带来了许多建厂、工程、制造、销售、服务等多方面的机会。如何使“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走得好”“走得稳”“走得远”,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今年准备向大会提交关于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议。他提出,一、建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护航民营企业“出海”。建议由商务部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基石建立起综合服务平台,助力民营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合作;二、设立“中国制造品牌大使”,助力民营企业实现品牌国际化。建议国家建立相关机制,集中精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声誉和影响力,为民营企业快速跨过“全球品牌关”提供指导和帮助。
我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短缺的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国际工程人才。作为国际工程管理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为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200多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培训。
经过长期调研,张水波发现:“我国工程建设经验和能力世界一流,但是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与世界有很大的差异,未来我国应加强工程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提升中国工程建设的软实力,帮助中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加快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对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张水波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成立我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国际化”管理机构,发挥制度优势,统一组织和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企业等,借助国内外技术专家和翻译专家,快速、高质量、系统地将我国成熟先进技术标准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等外文版本,在国际范围内出版发行发布,彻底改变我国工程技术标准的“封闭性”,同时避免我国相关企业低水平的重复翻译、浪费资源以及影响中国标准的国际形象。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讲到:“中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认真履行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承诺,反对保护主义,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定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他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中国将继续推动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国内投资环境。我们坚信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将对全球发展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