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力争2020年蓝天数达到263天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西安2018铁腕治霾工作大会上了解到,西安将通过新一轮的“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来打赢蓝天保卫战。
国家即将实施新一轮行动计划,关中地区将面临与京津冀一样的整治力度。为此,陕西省制定了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及2018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吹响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冲锋号。对标省上方案,西安形成了《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西安市2018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力争全市优良天数达到263天,细颗粒物(PM2.5) 浓度达到51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臭氧污染加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浓度争取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方案明确,从全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全面整治城市面源污染、大力提升固定源监管水平、切实强化重点时段污染防控等5个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面完成33项重点工作任务。
为了确保治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方案从优化治霾体制机制、落实治霾管理责任、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完善激励保障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强化督查考核问责、提升科技治霾水平、营造全民参与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切实做到夯实属地责任,明确管用措施,落实网格长制。
2018年是新一轮铁腕治霾工作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高标准开好头、起好步。今年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快实施高排放企业搬迁(关停)。全市煤化工、石油化工、焦化、化肥、水泥、陶瓷、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砖瓦窑等行业企业限制50%产能;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上述行业企业全部搬迁或关停,西咸新区及其他区县、开发区上述行业企业搬迁或关停20%。
加快推进火电企业转型改造。大唐灞桥电厂、大唐渭河电厂、陕西渭河电厂、西安西郊热电厂、大唐西安鄠邑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落实热电联产、以热定电,释放全部供热能力。
刚性整治“散乱污”企业。完成“散乱污”企业全口径摸排,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清零”任务。
全面治理城乡民用散煤。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原则,通过以电代煤(薪)、以气代煤(薪),以及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完成城市及平原地区民用散煤“清零”任务,完成浅山地区50%民用散煤削减任务。
扎实推进清洁供暖。采暖季前,全市现有燃煤热源厂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未按时完成改造任务的燃煤热源厂全部淘汰。
强制淘汰老旧车辆。年内,国Ⅱ及以下汽油车和国Ⅲ及以下柴油车淘汰更新不少于20%。并对全市超标排放柴油车辆安装柴油净化器,解决柴油车冒黑烟问题。
持续深化扬尘污染防治。采取“精细化管理+排放质量管理+红黄绿挂牌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建设、出土、拆迁工地扬尘污染,全面强化道路、工业堆场、“三场”、渣土运输扬尘污染管理。
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全市所有重点VOCs排放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全市所有产生油烟的餐饮单位和经营场所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全市所有加油站必须完成油气三次回收改造;全市所有汽修企业必须完成喷烤漆废气深度治理。
切实强化重点时段污染管控。采取错峰生产、限产停产、车辆限行、联防联控、执行“禁土令”等强化措施,控制污染排放,削减污染峰值。提速建成智慧环保综合指挥监控平台。实现全市所有镇(街)及开发区片区空气监测子站全覆盖。
延伸阅读:
权威机构连续15年“实测”西安治霾成效,数据显示——
2017年铁腕治霾效果最显著 PM2.5年均浓度下降32μg/m3
西安市持续开展铁腕治霾,到底效果如何?昨天的全市2018铁腕治霾工作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曹军骥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科学的结论:2017年西安铁腕治霾效果显著,PM2.5年均浓度下降高达32微克/立方米,其中扬尘、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治理的政策最为有效。
2017年西安PM2.5年均浓度首次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
2017年西安市开展了“1+1+9”铁腕治霾行动,以“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等六措施为抓手开展了诸多工作,西安市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为了评价西安地区一年来铁腕治霾的效果,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将实验室在西安西高新的长期观测站点PM2.5数据进行了分析。自2003年以来,实验室获得每日PM2.5质量及其详细化学组分的连续浓度。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西安PM2.5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2007年期间,PM2.5年均浓度介于167-190微克/立方米;第二阶段是2008-2013年期间,PM2.5介于145-171微克/立方米;第三阶段2014-2016年期间,PM2.5介于106-126微克/立方米;第四阶段是2017年,PM2.5首次下降到100微克/立方米以下,达到78微克/立方米。西安13个常规站数据是2017年平均73微克/立方米,与实验室的78微克/立方米接近。与2016年相比,2017年单年PM2.5降幅创历史新高,达到32微克/立方米,降幅30%,由此可见去年铁腕治霾的效果显著。
扬尘、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治理最有效
曹军骥分析了去年治霾效果显著的原因。2017年PM2.5组成中粉尘、有机物、黑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均下降,其中粉尘下降达到57%,表明扬尘控制、禁土令的有效性;黑碳下降约50%,表明燃煤及生物质燃烧控制的有效性;硫酸盐下降23%,表明工业控制的有效性;硝酸盐下降21%,表明机动车控制的有效性。因此,扬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工业控制工作成效都在环境监测数据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17年PM2.5浓度下降的32微克/立方米,粉尘占49%,说明扬尘控制对PM2.5下降贡献约一半,表明铁腕治霾方案中的扬尘控制对策是完全正确的。有机物和黑碳贡献约26%,表明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治理政策的有效性。
曹军骥表示,由这些数据分析可获得初步结论:2017年西安铁腕治霾效果显著,PM2.5年均浓度下降高达32微克/立方米,其中扬尘、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治理的政策最为有效。
建议能源结构短期内迅速调整
虽然2017年3月以来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迅速,西安PM2.5年均浓度虽下降到78微克/立方米,但与北京的58微克/立方米相差较大,也与国家下达西安2020年的51微克/立方米相差较大,更与国家年均标准35微克/立方米相差很远,表明西安污控工作任重道远。曹军骥表示,从科技角度而言,与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相比,当前西安治霾科技投入不足,无法有效支撑科技治霾、精准治霾工作的紧迫需求。
为此,曹军骥对西安市2018-2020年的铁腕治霾工作提出具体建议。首先要统筹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西安市能源结构短期内迅速调整,逐步使西安市辖区内的燃煤工业与电厂清零,促进其向北部黄土高原迁移,早日创建“无煤城市”,为大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腾出宝贵的环境容量;加快市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尽快引入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气源,实现全市居民取暖天然气全覆盖;加快主干国家电网建设,扩大煤改电的覆盖范围。
推行错峰生产,调整短期产业结构。以大西安为中心,针对西安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问题,整个采暖季期间,促进关中大气污染东西向传输通道城市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停止生产或限部分产能);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环境容量,针对建材、有色、化工、钢铁、焦化等污染排放突出行业实行错峰生产。
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结构
曹军骥表示,西安须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结构,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力度,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提高西安市城镇化人口占比,有效改善农村农业源大气污染排放(生物质烟尘、氨气、扬尘等);以大西安建设为契机,逐步推进快速便捷、高效能的公共轨道交通体系,构建智能城市管理体系,减缓私人轿车增长趋势,使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350万辆以内;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重点解决高排放的冒黑烟柴油车。
建立责任分配和实施机制
西安应建立责任分配和实施机制。结合行政管理制度特点,分市-县-乡-村设计多级责任分配和追究机制,实行量化问责;建立健全的督察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利用经济政策杠杆带动治污措施实施;在国十条二期工作中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财政经费支持;建立完善的市、县治霾配套资金制度,下决心解决城乡清洁取暖的资金安排,如京津冀清洁供暖专项资金(5亿/城市-10亿/城市);健全价格和补贴政策:如上网电价补贴:2.7分/度(脱硫、脱硝、 除尘)+1分/度(超低排放);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提前淘汰补贴;民用清洁采暖补贴(炉具+电价/气价);提高税费政策: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VOCs排污费,排污费改环境费等。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