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入市场化改革 推进体制创新 中国水泥勇立潮头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刘 群 · 2018-02-25 12:08

  2018年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第40个年头,也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后的第五年。

  40年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如沧海一粟,但对于新中国来说意义非凡。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一跃突破80万亿,到2017年达到82.71万亿;2017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也达到17.31万亿,近十二年来(2006-2017),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额高达102.26万亿。

  喜人数据的背后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和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2013年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则即是对过去改革成功的肯定和继承,也是改革设计者们审时度势,以全局意识着眼未来进行考量的决定。

  《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纵观我国水泥行业40年来发展史,水泥行业也是在一次次改革中实现质变,遵循中央改革方针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令世界嘱目的卓越成绩。

  原国家建材局局长王燕谋认为,对于水泥企业来说,改革主要是要抓住两个问题,即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新型干法,新型干法的发展是以企业制度为基础的。《决定》对若干关于改革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界定,同时明确了体制要怎么转换。

  “对我们水泥行业来讲,就是要建立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也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经济发展。”王燕谋说,在改革的道路上,国内两大水泥巨头,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起着典范作用。

  2007年中国建材集团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曾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发来贺信。在贺词中,习近平指出:“祝愿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早日实现战略整合的既定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断探索新路,为促进区域合作、联动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南方水泥的成立正是中国建材在企业体制创新上有益尝试。宋志平曾表示“重组必须改革,不改革,重组也没用。”他对于水泥行业的成功整合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重组方案:按市场规则给企业定价、保留股权、保留经营团队。这套方案源于他提出的“央企市营”理念。有专家认为,这已经是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雏形。

  在业内,海螺水泥由公司职工持股与国有控股的企业制度被认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在2002-2003年,经过安徽省体制改革委员会的批准,海螺水泥企业制度成为职工持股、国有控股的混合经济型体制。2006年,在规范股份公司体制进程中,职工持股方式变为持公众股,妥善消除了职工持股因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隐患,同时方便职工的退出或者进入。

  《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正如我国在取得瞩目成绩的时候依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一样,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制度创新始终在路上。特别是随着水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必然要求企业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深化改革。

  中国水泥改革40年进程充分证明了中央改革开放决定的正确和威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水泥行业将遵循全面深化改革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做出应有贡献!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