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打造世界建材航母 引领中国水泥走向世界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刘群 · 2018-01-30 10:59

商务部信息显示,2017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98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增速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135.2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4.1%,同比增长13.1%。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借着“一带一路”春风,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海外,为服务当地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些企业中,水泥谈不上“高大上”,但确是我国工业领域少有的装备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行业。秉持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水泥行业的“中国方案”正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而全世界也回馈了中国水泥行业长期以来的付出。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11日到12日,世界水泥协会成立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33个国家、59个创始水泥企业参加了会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全票当选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成为我国大型基础性工业领域首位当选的世界级行业协会主席。

世界水泥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水泥网副董事长刘效锋对此评价:“宋志平主席这次当选,既反映出中国建材行业在世界水泥行业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中国建材集团过去在宋志平主席的带领下高速发展得到同行的认可,更反映出,宋志平主席作为中国建材集团及中国建材行业的领军人物,受到了国内国外行业同仁的高度认可和推崇。”

中国水泥行业开始正式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游戏规则的旁观者,变身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未来国际水泥行业舞台上将能够看到更多的中国身影。

从技术员到央企“双料董事长” 打造世界建材航空母舰

2016年8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宣布任命宋志平为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执掌由中国建材行业两家龙头企业组成的这家新的世界级建材航母企业。两天后,中国建材和中材集团重组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水泥熟料产能5.3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4.3亿立方米、石膏板产能20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178万吨、风电叶片产能16GW,均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水泥工程市场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领域处于世界第一,这是中国建材集团展现给世人的一连串令人惊愕的数字。

然而,“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集众“世界第一”于一身中国建材集团,也经历了一个跨越十余年的奋斗历程,而作为掌门人,作为把中国建材集团带到今天的“舵手”,宋志平对这一切有着比常人更为深刻的体会。

时间回到15年前。2002年,新世纪的钟声还未散尽,这年3月,宋志平被任命为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中国建材集团前身)总经理。当时企业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企业销售收入只有20多亿元,银行逾期负债却有30多亿元,除了宋志平之前所在的北新建材,集团旗下的壁纸厂、塑料地板厂、建筑陶瓷厂……几乎全部停产或倒闭。

就在宣布就任的当天,宋志平就收到一份特殊的“贺礼”--“一张法院传票,因为负债累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要冻结我们的财产。”彼时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像是悬崖边飘摇的羽毛,随时都可能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但,宋志平的上任,正在宣告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他力排众议给企业未来定下了一个基调,坚持将水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业!并在2003年,将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在紫竹院的小办公楼前举行了揭牌仪式,那一刻掀开了中国建材集团历史性的一幕。

正是,这样的战略选择,把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从破产的悬崖边缘拉了回来。以至于,不少经历了这场变革的老员工经常感慨,如果不是当年的战略转型,集团可能早就和一些老国企一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随后的宋志平开始了自己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型之路。

2006年,在中国建材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后,宋志平就启动了收购水泥企业的战车。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建材开展了大规模联合重组,重组了近千家水泥企业,一跃成长为全球建材行业的领军者。截至2016年,经宋志平之手重组了8家央企,其中建材行业4家,在他此前兼任董事长的国药集团,也重组兼并了4家央企。重组后的两家央企,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行列,还先行先试承担着国资委多项改革试点任务。

到2016年底,中国建材已拥有南方水泥、北方水泥、中联水泥等八个水泥板块,水泥熟料总产能达5.3亿吨。总结这些成绩,“重组”是一个离不开的词,但要真正用好这个词却并不简单。

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重组必须改革,不改革,重组也没用。”他对于水泥行业的成功整合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重组方案:按市场规则给企业定价、保留股权、保留经营团队。这套方案源于宋志平提出的“央企市营”理念。有专家认为,这已经是混合所有制改制的雏形。

随后,宋志平又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央企实力+民企活力=企业竞争力”的公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建材的跨越式发展,收入、利润双双增加100倍。在今年7月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建材集团以393.2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连续第7年入围,位列第259位,紧随法国圣戈班集团,继续保持全球建材企业第二位排名。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引领中国水泥走向世界舞台

“大鹏之功,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伏论》中如此阐述合作的重要性。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经过各方多年的努力和推动,如今“一带一路”即将开启新时代。

众多媒体就此评论指出,“一带一路”将不仅仅是一项由中国倡导的全球战略,也将成为中国企业、中国资本、中国资金“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通道。有行业人士也表示,中国水泥行业及装备企业作为国内“走出去”的排头兵更应该抓住机会,将国内先进产能和装备带出去。

而根据中国水泥研究院统计,我国水泥企业的足迹已经遍布“一带一路”沿线近30个国家,国内水泥装备企业更进入了近百个海外市场。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属于中国建材,其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宋志平在近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上表示,中国建材境外投资总额近200亿元。过去十年,已在75个国家承接了312条大型水泥成套装备生产线,占国际新建水泥生产线的65%,连续9年保持全球水泥工程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丝路精神”就是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把融合的文化带进去。然而,在过去国内企业出海中,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一点。如今,在“一带一路”指引下,国内企业“走出去”迎来新时代,改变迫在眉睫。

中国建材“走出去”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源于三项原则,一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二是与当地企业友好合作;三是为当地人民服务。

“中国建材正在埃及首都建设的6条日产6000吨的水泥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的水泥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就坚持了一贯的原则,中国建材实施总包,把土建工程分包给当地几家公司,工地有上万名员工,中国员工2000名,当地员工8000名。中国建材提供大型装备和安装服务,当地公司主要做基础建设,基建工作全部交给埃及当地公司做。由于有埃及公司的参与,该项目在当地很受欢迎。”宋志平说。

宋志平认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和这些国家的融合,需要包容,做到互利双赢,这样才能由“走出去”变为“走进去”。他在一次演讲中承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他们需要设备和装备,我们就做EPC,把工程服务做好;他们资金不够,需要投资,我们就可以在当地投资建设工业园;现在工厂自动化程度都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建成工厂后,当地人不擅长管理,我们就可以提供包产运营管理。”

正是这样的包容和共赢思想,为中国建材集团海外战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做国有企业家 倡导未来企业应当更加“高尚”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宋志平连续5年被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应邀参会并作主题演讲,演讲前的“不爽”吸引了在场的媒体。“刚才主持人说‘虽然’他是一个央企领导人,用了‘虽然’两个字。我也是企业家,我是国有企业家。”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既有民营企业家,也有国有企业家,他们是孪生兄弟,共同支撑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谁也离不开谁。” 宋志平补充说到。

去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

宋志平对此解读,《意见》出台恰逢其时,激发了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坚定了企业家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的信心,对于全面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志平表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核心是家国情怀和创新坚守的精神。这是对近代以来形成的企业家精神的继承,同时结合时代特色的创新。从另一方面来看,创新离不开坚守,只有“工匠精神”才能造就百年老店。

此外,对于未来,宋志平认为企业应该更加“高尚”。在过去人们谈到水泥厂,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漫天飞舞的灰尘和噪声,然而经过水泥企业自身的努力,行业逐渐摆脱了“高污染”的帽子,借助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甚至成为城市伴生企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宋志平自豪地介绍,现在中国建材的很多工厂都实现了固体物和液体物的零排放,气体处理也可以实现脱硫脱硝和除尘,但二氧化碳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目前,他们正在实验“碳捕捉”,计划把水泥厂释放的二氧化碳纯化之后注入农业大棚,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蔬菜生长。

节能、环保、协同处置,在宋志平的领导下,中国建材正在为我们展现一个不一样的水泥企业,一个以社会价值为核心,以创造更美好生活为发展蓝图的水泥企业。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