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建材建筑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振兴 探索共赢之路

中国建材报 · 2018-01-09 09:10

  党的十九大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2018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既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三个“年”叠加,突显了2018年的重要性。

  那么,在建材家居和建筑这个产业链条上,经过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的状况如何?关键之年——2018年,会有怎样的机遇?又该怎样实现中央所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在行业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会有哪些瓶颈和阻碍?我们又将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解决?围绕以上话题,中国建材报总编辑孟宪江再次邀请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帝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小明做客“总编辑会客厅”,为建筑建材家居产业的发展问诊把脉,也为区域经济振兴出谋划策。

 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区域经济建设,大部分内容都是分布在县市的,都会在国内市场给建材行业带来机遇。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机遇不是普惠的,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要求,有高端材料需求,也有经济型材料的市场空间,总之,区域经济的发展给建材与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不仅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住上房子,而且要住上有品质舒适健康环境优美的好房子,建材行业协会和房地产企业更要有作为,担当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孟宪江:经过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建材家居市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请两位谈谈对建筑建材家居行业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的认识,特别是建材和家居行业去产能,以及房地产行业去库存方面出现了哪些新问题?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谈行业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哪里?

  秦占学: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刚刚换届,我这次也是就任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后第一次接受行业媒体的采访,很高兴再次跟老朋友坐在一起聊行业里的事。

  这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应已在逐渐显现。水泥行业的行业自律、错峰生产、区域限产、淘汰32.5水泥等措施,玻璃市场的产品更新换代,陶瓷产业高新技术和智能科技的融合,都很好地实践了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段时间水泥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次水泥和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认为应该是恢复性上涨,而且还没有达到历史最高点。我们可以看看周围,10年前一个杯子5毛钱,现在都50元了,涨了100倍,但是10年前的水泥价格每吨是二三百元,10年后依然是二三百元。这肯定不符合逻辑,不合理。

  现在看来,生产资料涨价比降价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内,通货膨胀是刺激社会发展的。涨价不是洪水猛兽,只要适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这主要是PPI和CPI的关系,之前PPI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现在才开始上升,但是PPI上升到超过两位数时,那就不合理了,合理的范围是PPI比CPI略高一点即可。

  通过这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材家居行业要意识到靠新增房地产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后房地产行业的增长会趋于平稳,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幅度上涨了。那建材家居行业今后的发展到底会怎样?要靠什么来发展呢?建材行业大宗产品要往深加工方向转型升级,装饰装修材料则要靠存量房地产的再装修拉动。

  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基本没有再建新房了,但是宜家类的建材家居卖场还依然存在,它们也是依靠存量房地产的再装修。这个再装修也不是简单的装修,我们要去引领再装修。现实生活中,很多百姓不知道怎么去装修,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没有具体的想法,此时我们就要靠体验馆之类的设施让消费者去体验,去引领消费者。如此一来,市场就有了。

  区域性发展也非常重要。我国体制是可以推动行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做一些大事的,这是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以区域发展的板块在我国是比较容易推动的,特别是县市发展,更有发展的主动性和新动能。“一带一路”可以让我们的投资欲望和高水平的工艺装备产能“走出去”发展;雄安新区的开发、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沪杭甬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还有特色小镇和城镇化建设,这些区域经济建设,大部分内容都是分布在县市的,都会在国内市场给建材行业带来机遇。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机遇不是普惠的,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要求。雄安新区建设,需要的是高端材料,而那些低端材料是进不去的。在那些需要脱贫的县市地区,不能将太高端的材料引进,这些区域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机会,未来一段时间内,建材家居行业依然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当然,这些机遇是给有准备和头脑始终保持清醒的人。

  大家还要关注一些事件型案例带来的机会。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可见,如厕问题,看似是小事,但这里面也包含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厕所革命”跟建材的关系太大了:没有厕所的地方,需要建厕所;有厕所的地方,也要进行分层级的改造。这就是我们建材家居产业的机会。前几年,国内老百姓去日本采购智能马桶盖的事件,就直接推动了国内智能马桶盖市场,我相信,现在再也没有人千里迢迢到国外去买马桶盖了。类似事件的推动,是与建材家居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孟宪江:可以看得出来,从行业产业和区域振兴的角度来分析,秦会长您是非常看好建材家居业未来的发展。

  秦占学:是的,准确地说,应该是结构性地看好这个产业的未来。我国建材家居行业未来五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像过去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情况是不会再有了。未来五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整体数据向好。那些将眼光放得更远、随着国家政策前进的会更好;那些保守、因循守旧的就会被市场淘汰。

  2017年以来,类似居然之家联姻河南欧凯龙、富森美接盘好百年科华店这样的情况屡有发生,其他全国连锁、区域连锁的扩张步伐也明显加快,建材家居卖场的兼并重组、行业整合正在进行。

  目前家居卖场纷纷准备上市,募集资金,雄心勃勃准备兼并扩张,未来五年对于建材家居行业来说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其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脉络。同时,智能家居和智慧卖场的出现,提供给消费者一种新的体验和新的向往,卖场新的动能由此产生。所以,未来五年也是一个高科技支撑下的新卖场产生的阶段。

  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最新数据显示,当前靠促销、人气成单的现象已成过往,市场正向引领消费、精准服务的方向发展。而从2017年“双11”建材家居企业提交的华丽的电商数据单来看,近年建材家居电商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不仅仅是数据的喧嚣,电商市场也正逐渐回归本质,正从价格战到价值战迭代。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建材家居企业线上线下更深层次的融合互动一定是大势所趋。当前建材家居企业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议企业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人工智能”“租购并举”等政策导向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握时代机遇。

  孟宪江:建材和家居卖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显,行业效益正逐步好转,也为行业找到了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那么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目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请李总谈一下您的认识。

  李小明:这三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非常大,不但提升了企业的排污标准,而且关停了大量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省市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尤其是建材化工企业。建材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区域间的错峰生产、行业内的淘汰32.5水泥等一系列以“去产能”为核心工作的扎实推进,使得产能利用率、集中度同比改善,不仅让建材行业企业携手走出丛林,为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更是为我们贡献了更多的蓝天白云。从直观感受上说,今年入冬以来雾霾就少了很多,北京从入冬到现在并没有出现真正的雾霾天气。从我们现在的朋友圈就可以看出来,以往一旦大气透明度上升,朋友圈就会被那些蓝天白云的漂亮照片刷屏,但是现在人们好像对连续的好天气习以为常了,朋友圈也很少看到那种照片了。

  孟宪江:的确如此。不久前我们去山东淄博采访,那里的地方领导和企业领导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道路通行一直还挺顺利的,要是往年这个时候,高速早就因雾霾多次封路,但是今年到此为止,高速还没有出现封路的现象。

  李小明: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高质量的发展,不再一味地追求GDP,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环保问题。这将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符号。

  孟宪江:近期新闻报道中,环保的分量就非常重,环保部门领导经常出现。

  李小明:这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成效明显,但是还任重道远,比如像取消32.5水泥的、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等,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问题,都需要持之以恒。

  从2015年到现在,我国房地产去库存效果显著,但存在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上的分化,部分市场产品类别和部分区域房地产去库存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从总体看,全国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明显缩短,但仍高于合理去化周期上限。从结构看,非住宅去化周期收缩快于住宅,但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库存压力仍比住宅大。从区域看,二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缩短,但一线和三线城市特别是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区,库存去化周期有不同程度延长。

  根据现在国情,房地产去库存工作还将受到以下多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城镇化率提升速度放缓,房价涨幅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前期购买力透支未来需求,市场需求走弱延缓去库存进程。二是一、二线城市调控不断加强,环三大经济圈的三四线城市开启调控,限售模式出现且范围不断扩大,楼市严格调控加大去库存难度。三是政策利率上调,致使房贷利率随行就市,货币供应增速放缓加之房地产按揭贷款显著收紧,货币政策趋紧约束去库存环境。

  为此,我特别建议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是和城镇化相结合,引导鼓励农民工和农民进城,这是2017年去库存的一个主要动力;二是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去年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安置达到了48.5%,大约去库存2.5亿平方米;三是发展租赁市场,把目前的库存房转化为租赁房,这样也可以实现去库存;四是发展跨界地产,鼓励企业,尤其是开发企业,把现有库存转化为“双创”提供条件,为体育、卫生、医疗、养老提供条件。

  孟宪江:感觉您的建议非常有积极和建设性的意义,也很有思想创新价值。最近有信息称,三年来房地产库存量大幅下降,房地产去库存工作即将出现拐点,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房子的库存量还是比较大的。

  李小明:房地产过去的库存,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一定程度上是资源、时间和空间的错配。虽然在某些三四线城市,或者是小县市的房子库存比较大,但是还有不少农民没有适合的房屋居住。

  孟宪江:您了解情况,分析得也很有见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您认为这一政策导向对建材和建筑行业有哪些影响?对未来行业发展有哪些主要的政策建议?

  李小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论断,使建材与家居流通行业迎来了新时代发展的良好契机。在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不仅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住上房子,而且要住上有品质、舒适健康、环境优美的好房子,建材行业协会和房地产企业更要有所作为,担当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建材与家居流通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改善、居住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基建材料到装饰装修材料再到家居配套材料的开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经销、终端销售、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协调发展都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地区和领域,也存在着巨大发展潜力。如何解决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对我国建材与家居流通行业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在方向上加以引导。

 品质文化是题中之义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找到很多的增长点。特别是把品质和文化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房地产开发当中,不仅可以把现在的智能家居等高科技放入其中,住的舒服一些,实现人们在物质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还可以将体育、艺术、音乐、书籍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融入,以达到人们精神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确保新兴融合业态产生的经济动能不断涌现,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孟宪江: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我们感到很振奋,也感到有不少发展机遇,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提出了要做好8项重点工作。既包括了经济领域的工作,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活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也包括了非经济领域但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工作,如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这说明,当前及未来的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去谋划、布局和落实,以此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请两位谈谈对此的看法和认识。

  秦占学:十九大报告中,界定了新的社会矛盾的科学定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材料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每个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矛盾如果持续过长,那就说明这个时代发展太慢了。这就如同人的成长一样,一出生的婴儿未成年时期是成长的矛盾,青年时期的矛盾就是知识的积淀和如何就业,壮年时期又是收入的多少与家庭义务、社会责任,而到了老年时期就是颐养天年和怎样提升生活质量了。所以不同的时代,应该有着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

  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在质上点明了一个发展方向,现在我们不仅仅是要做大,更要做好做强。要提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消费升级。这里面包含的不仅是用着舒服顺手,或者是便宜买得起,还蕴含着文化的问题。产品文化的蕴含就使得消费者使用这些物品时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愉悦和享受。这一提法对于我们建材家居行业来说,更应该引起深入的研究和高度的重视,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在使用家居产品的同时是怎样感受那份浓浓的文化积淀的。消费者的这份精神上的感受,就是实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孟宪江:也就是说,“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材料本身的品质问题,另一个就是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秦占学:是的。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具备了,才可以说是高质量的发展。十九大精神还包含着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家必须要注意。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期间,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精准脱贫就意味着原来带着贫困帽子的县市必须要发展,而在这些地方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更没有那些高精尖、高大上的东西,所以只能用最传统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土地,所以这些县市的未来发展对房地产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我最近接触了几个这样的县市,做了好几家建材家居卖场,非常火爆。

  李小明:没错,就这些贫困县市来说,土地就是他们最原始的积累,没有任何成本。

  秦占学:这个机遇应该是一个量的概念,在这种地方的这个阶段的市场还需要大量的初级产品。现在为什么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家居卖场门可罗雀,就是因为这些卖场供应的都是初级产品,而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百姓二次装修,甚至三次装修的时候已经进入中级和高级消费层次了,消费升级后,百姓不会再去购买初级产品。而在那些贫困县市,由于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恰恰需要初级产品。这些都是市场决定的,也为房地产和建材家居产业带来了机遇。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的现代化,企业是用现代科技升级了的企业。那时,互联网无处不在,人们讲的和用的是物联网,是人工智能,所以下一步一定是人工智能引导发展。这里面不仅仅是材料,包括建设在内,也都要打造具有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入其中。没有人工智能,就没有现代科技,那就不能叫现代化。这个节点又将是一次飞跃,对我们建筑建材家居产业非常重要。

  第三个时间节点是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强国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强,更重要的是资本上的强。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路线走下去,到本世纪中叶,我们的资本将是非常强大的,人民币将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成为重大物资的结算货币,那时我们对股市、期货及金融衍生产品都会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强国。沿着党的十九大设定的路线一直往前走,我们就会成为强国。这样下来,我相信我们的行业会更好。

  孟宪江:从秦会长的阐述中可以预见到,在每个时间节点的转换过程中,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质量上的提高,二是技术进步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这段时间内,凡是跟这两点结合的产业和事情都是有机会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秦会长刚刚也说到,高质量的发展包含着品质和文化两个层面。作为知名商业地产企业,帝海集团应该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请问李总,帝海集团在后续的地产项目开发中,将如何把这两个层面结合在一起。

  李小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增长点。我非常赞同秦会长把品质和文化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阐述。在房地产开发当中,我们不仅要把现在的智能家居等高科技放入其中,住的舒服一些,实现人们在物质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要将体育、艺术、音乐、书籍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融入其中,以实现人们在精神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确保新兴融合业态产生的经济动能不断涌现。

  2017年帝海集团在无锡市做了一个音乐小镇的项目,就是将房地产开发和近几年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且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到位的音乐产业融合到了一起。根据我们调研考察,无锡目前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正处于升级当中,一方面对外转移服装、化工等污染程度较高的产业,另一方面承接上海等发达区域的新兴产业,其中汽车产业、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是无锡未来重点承接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却缺少上市企业,在这方面,无锡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著名二胡独奏曲目《二泉映月》的作者、著名二胡艺术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故乡就是无锡,所以无锡有着非常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帝海集团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为无锡打造一个城市名片,此地将成为江南的首个国际音乐小镇。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音乐小镇将不仅是最先进的智能技术与地产开发的结合,而且也是现代高科技跟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将实现音乐实景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音乐教育培训、音乐旅游、音乐酒店、音乐商业街等功能。音乐概念在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引入,从物质上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拉动了当地GDP,提升了无锡的城市形象和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与品位。这样做起来的小镇,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水泥、钢材等的组合,而是建材建筑家居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房地产行业的升级。

  秦占学:房地产行业的主动升级,也将带动建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升级,比如水泥标号的提高,地条钢的市场退出,玻璃在节能前提下如何产生能源,装饰装修材料在绿色环保方面的更新换代等等,这都是房地产行业升级对相关产业链的消费引领,带动了市场需求,进而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以及县市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李小明:是的,绿色环保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房地产领域,我们也在牵头研发和推广全球领先的“下一代高性能绿色智慧建筑体系”,这是一个安全、绿色、品质、智慧等多种要素的全面提升和集合。我们的建筑不仅要解决房子墙体吊顶不开裂、装修后没有甲醛等污染最起码的安全要求,更要推进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从原材料上着力减少对自然矿产开采和资源消耗,多用工业副产品和建筑材料回收利用,少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形成超低能耗、健康舒适、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到安装乃至拆除,全部实现绿色化、装配式、可循环。这是房地产建筑建材行业贯彻和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基本国策的必然途径。

  资本助产业迈向高端

  社会资本应该均衡和合理分布,把资本更多地分布在重要的实体经济中,比如生产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国民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强大,技术必须领先。更多资本的分布如果是在高科技领域,会让这些领域越做越强。现在所说的脱虚向实,就是要把更多的资本从分布过重的领域引导过来,让资本有着更为合理的分配和流动。

  孟宪江:十九大报告精神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当下,大家特别关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去看待?在国家或者区域经济层面,如何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呢?对于这些,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请两位行业专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秦占学:你的问题提到了资本层面,这是站在国际视野层面的顶层问题。这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准备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协会的工作规划不谋而合。

  “引领行业发展、协同治理社会、精准服务企业”是中国建材流通协会新一届理事会依据国家对行业协会改革的思路提出的新的宗旨。

  引领行业发展:国家对行业协会的改革,其目的是希望行业协会在行业中发挥作用。我们要成为对行业有用的协会,发挥引领作用是必然的,而要想引领行业发展就必须加大理论研究,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比如大数据的统计、指数的发布、研究报告的发布等。引领行业发展也是新时代协会改革的一个新方向。

  协同治理社会:过去协会仅仅是沟通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但是这个职能现在看来太少了。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希望做到和社会其他的机构协同治理行业,能够协助政府治理行业。

  精准服务企业:目的是改变以往协会工作流于表面化或者口头话的情况,我们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让企业感受到我们的服务。同时,我们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架构,无论企业需要哪种服务,协会在产业链前后上下都能够非常精准地提供。

  在前不久举行的换届大会上,协会20个专业委员会正式亮相。刚刚成立的新一届理事会,针对每个委员会的工作计划,提出“五个一工程”:每个委员会每年要做一件精准服务企业的事情,使得我们的会员企业能够亲身感受到协会的服务;两年至少要做一个子行业的标准,或者是指南、规章及行规等行业内认可的规范;三年内要打造一个有规模的委员会队伍;四年内要做一件公益活动,这是协会社会责任感所在;五年内要做一件引领行业发展的事件。

  在建材家居领域,中国的产能和产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在“质”的方面始终没有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这也是业内人士最大的痛点。只有站在国际视野层面的协会真正实在地去为行业、为企业做好服务,才能引领行业企业真正走出去,最终把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大家也都看到,最近国际资本市场纷乱,美国加息缩表,美联储换人,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整个产业政策的调整,搅动了整个资本市场。这对于我们来讲,应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应对不好我们会陷进去,但是我们拿出更好的应对办法,也将会从中获益。

  从我的认知看,社会资本应该均衡和合理分布,把资本更多地在一些实体经济中,比如生产企业。还有一块很重要,就是分布在技术里面。过去,我们的资本在技术方面的分布是薄弱的,导致国家现在整个经济大而不强,国民经济要想真正实现强大,技术必须领先。

  更多资本的分布如果是在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会让这些领域越做越强。当然,股市也需要资本的分布,一个发达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流动性的资本市场,那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所说的脱虚向实,并不是不要股市经济,而是要把更多的资本从分布过重的领域引导过来,让资本有着更为合理的分配和流动。

  孟宪江: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企业都在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步伐,以跟上市场的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也出现了困惑。比如说,有的企业本来是朝着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做的非常好的产品,但是却没有市场;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打开了市场,又出现了应收款回收困难的问题;还有的企业在流动资金出现瓶颈时,既拿不到银行贷款,也没有办法得到政府相关资金的支持。也有专家表示,虽然2017年水泥钢铁等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行业的潜在风险也很大。错峰生产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原燃材料的价格也居高不下,即便产品价格上涨了,但是利润依旧非常少。现在有些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也不少,一些地方的PPP项目,没有企业敢接。就这些困惑,我们该如何看待?

  秦占学:其实这些问题,就是一句话,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在实际行动中真正理解中央提出的“要用市场这只手去配置资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实践中,如果真正让市场去配置资源的时候,这些问题在理论上是能够得以解决的。

  那些有着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企业,产品没有市场,要么是产品的市场定位找的不够准确,要么就是产品过于超前了。做事情是有人要做先烈,有人要做先驱的,先烈是走上去要死掉的,先驱是成为伟大领袖的。这里面是个经验的积累,这个过程是发展中的困惑,是阶段性的困惑,不是致命的。

  前几年做得风生水起的复合微晶砖现在悄然下市,就是因为产品定位不准确,价格过高,而产生的效果跟普通产品几乎没有区别,消费者感受不到它带来的特殊优势,最终市场不接受,只能被市场淘汰。

  前一段时间,我考察的一家卫生间平层管道企业,他们也是市场打不开,请专家会诊。考察过后,企业产品没问题,但是企业的市场营销对象存在误差。因为平层管道不是简单地用在卫生间,是需要地表下的设计的,所以企业应该和建筑有关的设计部门和施工甲方进行沟通结合的,而不是简单地面对终端消费者。

  对于生产销售真正节能减排产品,而缺少资金的企业,我们协会和行业媒体,应该从各方面进行呼吁。在节能减排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是有相应资金安排的,我们要呼吁政府拿出这些资金,去帮助那些真正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制造好材料的企业,度过初期的困难,推动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李小明:关于PPP项目,现在很多企业做了PPP项目,但是因为当地政府债务多,没有钱,无法兑现,企业就拿不到钱,所以一些企业不愿意做PPP项目了。这一点,我认为有的地方政府应该警醒了。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要有契约精神,否则就一定不会有很好的发展。现在GDP的增长,更多靠的是政府投资,民营企业投资是不高的。如何来吸引民间资本,首先就是政府要从信用做起。

  孟宪江:学习十九大报告,领悟到,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是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些县市区域,能否把建材与建筑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包括一些县市,怎样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名片,能不能从建材做起?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全国2800多个县市级单位,可以说每个县市单位都有建材企业,其中,还有不少县市将建材家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请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些县市是不是都要做建材家居产业?如果要做的话,又该如何去做?

  秦占学:这个问题是非常现实的。我认为在某些县市,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或者是历史上的一些原因,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建材家居产业集群,如果是要人为地制造建材家居产业集群,就要看是否具备条件了。全国2800多个县市级单位,到底该发展什么,做些什么,这要因地制宜。现在这些县市之所以都想到建材产业,是因为这个行业门槛低。之所以门槛低,是因为很多企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现在环保问题越来越严格,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讲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今后建材行业的门槛不可能再像以前那么低了。所以我认为不可能都将建材行业作为支柱产业,要适当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将来一些环境没有遭到破坏的贫困地区,可以从装配的角度去做建材与建筑产业,也可以做一些加工业,不一定是纯制造业,尽量不要破坏自己的青山绿水。甚至还可以想得更高远一些,依托资本和金融的力量,来做高端服务业,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2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