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检测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非凡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回扣、垫资“三把刀”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治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治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于整个建筑业的冲击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筑事业是入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涉及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房地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以及与建筑领域相关的各项中介服务。在WTO协议中建设事业所属领域属于服务贸易协议的范畴。从服务贸易协议的内涵看,目前我国建设领域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基本处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层次上。从总体上讲,差距比较大。我国加入WTO,必须按照WTO有关协议中关于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开放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治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三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检测机构根据国际通用要求必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应该是第三方独立的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定位的逐步明确,各类检测单位都开始着手进行转变。在转变的阶段,应该认真从行业发展角度研究如何能够在逐渐规范化、正规化的市场经济中成功转变成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成长发展。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1)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将为检测认证业务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这意味着,随着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原来由政府部门及其事业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类的技术工作将由第三方承担,政府通过购买服务、采信结果等方式,依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实施政府管理职能,这无疑将为检测认证市场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2)经济持续增长及国民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等性能要求的提升是整体检测认证行业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基础
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国民对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将持续增长。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护航中国经济成长,检测行业变身“刚性”需求》,2011-2015年,我国检测行业将以15%以上的增速持续增长。
(3)国民对住宅品质、面积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建材检测认证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虽然中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调控,但调控并不是压制国民对住宅品质、面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是抑制过分将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扭曲投资需求。中国政府通过对商品房、保障房不同类型住宅的结构调控,以及对购房资格的限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国民日益增长的住宅需求的同时,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4)建材企业销售产值、产量增长,房屋新开工建设面积的持续高速发展,是建材检测认证业务不断增长的直接业务来源
建材检测认证行业主要服务于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建材检测认证行业与建材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同步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数据,2006-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建材企业销售产值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1%。
未来几年,伴随着城镇化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实施,预计我国建材工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体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为建筑材料、建筑装修装饰材料、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认证行业带来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
2、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高
由于中小检测认证机构规模小,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上以及品牌和公信力与大型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参与竞争的能力较弱。随着国民对建设工程和建筑材料安全健康环保等性能日益关注,建材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公信力得到行业认可、技术和管理能力突出的检测认证机构,部分无竞争力的中小机构将退出市场。
此外,目前行业内企业众多,部分低端检测业务以价格竞争为唯一手段而忽略检测质量,造成了行业内竞争无序。我国对资质审批和行业监督的力度逐步趋于严格,部分技术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足的检测认证企业将被取消资格或主动退出市场。与此同时,根据认可委秘书处发布的《CNAS 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年报》,截至2016年,认可委累计暂停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957 家,其中认证机构36家、实验室898家、检查机构23家;累计撤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410家,其中认证机构23家、实验室373家、检查机构14家;累计注销各类机构的认可资格567家,其中认证机构21家、实验室518家、检查机构28家。
根据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明确要求,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转发了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4〕8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摸清底数,认真清理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对职能萎缩、规模较小、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机构予以撤销。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推进整合工作。一是结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二是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三是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支持、鼓励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因而,随着国家主管机关及国家认可机构对市场清理整顿力度的不断加大,检测认证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部分机构将逐步成为龙头企业。
3、新材料和新检测项目不断涌现
建筑业中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出现,不断催生新的检测需求;而新政策和新规定的出台可提升特定检测项目的市场容量。比如,近几年,新技术和新政策催生和扩展了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建筑物能效测评和老旧建筑维护检测(结构安全诊断、加固、保温)等各种新型的检测需求。
能效测评业务为近年来行业发展亮点之一。2006年,建设部发布《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要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民用建筑工程扩建和改建时,应当对原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随后,住建部等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有关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项目建成后应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受上述政策推动,能效测评检验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
老旧建筑维护、拆除和定期检测业务同样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根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一般而言,砖混结构房屋使用维修周期为15-2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20-25年。为了确保继续使用的安全性,需对其进行质量鉴定,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在对建筑物进行大修、加固、拆除之前,亦需要由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现有建筑物如地基、框架等进行安全性鉴定、检测和评估,出具房屋结构安全失效趋势说明,将鉴定结果作为大修或加固工程的重要依据。2011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房屋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各省市相继出台类似意见。老旧建筑的维护、拆除和定期检测业务规模随之逐步扩大。
4、检测认证技术与检测设备不断更新
随着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新的检测认证技术不断出现。以新检测方法、更先进的仪器设备或全自动化化管理程序替代现有检测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减小检测误差、缩短检测周期、使流程更为简单和便捷,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5、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纷纷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搭建检测认证网络,发展较快。目前国际着名的检测认证机构并未全面进入我国建材检测认证市场,但其在检测技术、服务经验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因而未来将构成重要竞争威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国际互认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国认证认可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中国建材检测认证机构具备了开展国际业务的能力,国内少数优秀的建材检测认证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发展机会。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将形成有利于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的软环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成本竞争过渡到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的竞争。一般而言,社会公众对某产品生产者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的良好印象需要漫长的培养时间,与此同时,生产者在完善其采购供应链的过程中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考核和遴选。随着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检测认证行业的检测、认证结果社会采信度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节约市场交易参与各方的成本。
国务院早在2007年就发出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整体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社会公众对企业信贷、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等信用记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检测、认证作为保障企业产品质量、规范运营的重要途径也将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3年3月,国务院为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2013年质量工作重点,强调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2)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逐步落实将形成有利于检测认证行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城镇化率将从2010年的47.5%上升到51.5%,同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约束性指标,即3600万套。
在建材领域,重点发展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特种玻纤、特种陶瓷等新材料。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此外,为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将继续加大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建设。
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发展目标。
综上,中国“十二五规划”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关目标的逐步落实将形成有利于检测认证行业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
(3)国家对建筑材料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性能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将有力的推动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而检测正是通过对相应领域中的各种产品或环境要素进行技术验证,检验其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健康、环保和安全的要求。建设工程和建筑材料直接影响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比如:人们对木质地板的甲醛释放量、油漆中的重金属含量、老旧建筑的安全和环保性能、玻璃幕墙的安全性等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一方面,促使政府加大力度推进各项检测标准的升级,也使得各种强制性认证检测项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促使生产企业和建设企业更加注重通过检测认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推进自愿性检测认证市场的不断扩大。
(4)行业公信力得到社会重视
检测认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整体的市场公信力是检验认证行业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由于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独立于买卖双方,其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认证证书相对于企业内部出于质量检测目的出具的报告具有更高的公正性,我国检测认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府部门规范和市场竞争淘汰的作用下,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的公信力正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行业内的企业也日益重视品牌的维护和公信力的树立,行业公信力的建立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5)技术进步促进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不断改善的科技研发环境和持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检测认证机构创新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技术进步将不断推动建筑材料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将带来新的检测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先进的技术工艺不断应用到检测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检测方法和新的标准,从而提升检测服务能力。技术进步促进我国检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影响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受整体经济环境的一定影响
部分建材细分行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大企业产能扩张受限,小企业逐步被淘汰。受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对水泥、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的控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建筑材料行业市场低迷,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小型建材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对没有竞争优势的小规模建材生产企业可能面临关停,企业数量的减少将对建材检测企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房地产市场增长面临整体长期放缓的可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将持续较长时间,虽然根据政府公布的保障房建设规划将可以弥补商品房开发投资减缓的缺口,但如果房地产市场整体下滑,投资持续低迷则可能对房地产检测认证市场会有不利的影响。
(2)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检测认证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需求较高,不论是新检测项目的涌现,还是新检测设备的运用,都需要高端技术人才的储备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趋势。如果高端技术人才缺乏的状况不能改善,可能就会制约行业的发展。
(3)检测认证机构规模小,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呈现检测认证机构众多、平均规模较小的行业格局,条块分割的市场格局尚未完全打破,对大中型检测认证机构的成长较为不利。
在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之前,大多数的检测认证机构都是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的不同按行业或专业设立,市场化改革之后,检测认证机构多数通过改制的方式被推向市场,但是条块分割的原有格局仍然没有完全打破,使得检测认证行业整体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国际领先的检测认证企业存在差距,集中度低。一方面,众多的中小检测认证机构仍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生存,这种恶性竞争的市场格局会降低检测认证机构对检测认证质量的要求,使得行业整体的社会认可度降低,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各层级的主管部门在全国统一的检测认证资质要求之外,往往会出于本地监管的需要对检测认证机构提出额外的备案或从业许可要求,从而增加了检测认证机构业务扩张的难度。
(4)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上游行业主要为仪器设备供应商和检测试剂供应商。检测认证行业需要的检验仪器设备种类众多,供应商也相对较为分散,部分仪器设备需要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采购,供应充足,不存在依赖性。检测试剂采购量大,但平均单价不高,可选择供应商众多,多就近采购。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