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超低排放”或可不参加错峰 但这事没那么简单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7-12-25 10:55

  近期,河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征求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征求意见稿)》)一度引发行业内外广泛关注。

  按河南省要求,全省73家水泥熟料企业在2018年10月底前超低排放改造。如能提前完成,在规定的错峰生产期间,在实行限制生产的差别化制度中,按提前时间,豁免其一定期限幅度的停产要求,实际上是不全程参与错峰生产。错峰生产的初衷本身就是避免污染物叠加排放,从这一角度来看,上述文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不仅让错峰生产回归了本质,更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

  另外,相较以往行业推行的错开冬季煤炭和夏季用电高峰停窑限产的方式,污染物排放达标企业不用参加错峰也更显公平,但是同样需要看到,面对可以不参加“错峰”带来的诱惑,水泥企业在“环保”和“生产”之间,必须要做一道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选择题”。

  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或许即将开始

  根据《通知(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水泥企业不参加错峰生产的前提是,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mg/m3、50mg/m3、100mg/m3。对此,中国水泥网行业专家指出,河南可以达到这个标准的企业可能仅有10%,即便经过深度技术改造后,可能也只有30%的企业可勉强达到,并且企业的环保成本会大幅度提升。

  以氮氧化物减排为例,现有的SNCR脱硝技术很难实现低于100mg/m3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因此不少企业可能需要替换成SCR技术,由此将大幅增加熟料生产成本。另外,SCR脱硝设备建设成本也在3000万左右。同时,由于水泥工况恶劣,催化剂使用寿命通常仅仅只能维持1-1.5年,相当于每年要增加近千万的催化剂成本。

  如此一来,水泥企业环保负担无疑会有一个巨大的增加。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背景下,即便今年水泥行业经营形势有了大幅度好转,但是根基并不牢固,仍然有部分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面临每年可能增加的上千万环保成本,是继续错峰让出市场,还是硬着头皮改造防止市场被瓜分,这个选择题并不好做。

  尤其是对于一些生产线老旧,污染物初始排放浓度高的水泥企业而言,环保投入可能是个天文数字。“污染物减排难度并不是一个等比下降的过程,从800mg/m3降到320mg/m3可能并不难,但是如果要从320mg/m3降到100mg/m3,需要加倍的投入,对于一些生产线落后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一项投入”某业内人士指出。

  另外,还需要看到,今年水泥企业之间形成的竞合其实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竞合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是错峰生产等产能限制政策给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生产的可能,如果这一屏障被打破,那么现有水泥企业出于污染物治理成本的不同,开停窑时间不再受限,那么现已形成的企业竞合体系可能会荡然无存。今年错峰生产期间,部分协同处置垃圾项目并未停产,引起部分业内人士反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由此,若河南上述环保政策能够得到落实甚至推广,预计一场水泥行业的洗牌在所难免。

  氮氧化物减排是最大难点

  当然,基于水泥行业现状,要实现上述三大污染物排放指标,难度并不相同。从中国水泥网收集到的信息来看,氮氧化物减排将成为最大难点。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以及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吴善淦教授均指出,总体来看,颗粒物达8-10mg/m3以下的排放标准问题不大,也增加不了多少企业成本,换滤料即可实现;达到二氧化硫的排放要求问题也不是很大,水泥行业排放本来就不高;但是氮氧化物100mg/m3的排放标准可能不会达到,技术和成本带来的阻碍太大。

  河南当地业内人士也对《通知(征求意见稿)》里提到的排放标准也提出了看法。他认为《通知》(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过于严苛,无论是颗粒物、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浓度,“特别是氮氧化物的浓度,想达到验收标准,需要非常高的改造投资”。

  特别是前些年,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后,国内水泥行业掀起了一场全面推进脱硝设施建设的浪潮。当时迫于成本压力,多数水泥企业采用了SNCR技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如果要实现100mg/m3的排放标准,意味着这些脱硝设施可能面临淘汰,水泥企业需要新上脱硝设施,推广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水泥企业,湖北世纪新峰水泥董事长诸葛文达也认为,氮氧化物降至100mg/m3需要要对现有厂区环保设备进行大幅改造,全面推行可能性不大。

  环保装备企业怎么说?

  目前来看,技术和成本无疑是阻碍河南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实现的最大难点,然而对于这点,相关设备供应商有着不同的说法。

  江苏科行环保科技公司建材研究所所长雷本喜表示,在水泥行业实行超低排放,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都可以解决。

  以5000t/d生产线为例,将粉尘排放量控制在10mg/m3以下,企业改造成本预计在800万左右;二氧化硫控制在50mg/m3以下,改造成本在300万左右;氮氧化物减排成本相对较高,要将氮氧化物稳定控制在100mg/m3以下,需要改用SCR脱硝技术,改造成本在2000万左右。他认为,目前多数企业都不能达到氮氧化物低于100mg/m3的排放标准,SCR技术在水泥行业应用是未来的趋势。

  上海三融环保总经理曾赐福则提供了另外的思路。他表示,通过无氨脱硝技术改造也可以实现更低的氮氧化物排放,而且单条5000-12000t/d生产线无氨脱硝建设成本仅250-300万。目前已经同泉兴中联、申丰中联、泰安鲁珠等水泥企业进行了合作,并且都能达到氮氧化物低于100mg/m3的排放值。

  无疑,超低排放对水泥企业是挑战,对环保企业也是挑战。考验着环保企业能否提供性价比更高的治理设施,也是一次洗牌。

  总体而言,相比于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到100mg/m3,对于现有水泥企业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即便河南最终推出了污染物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即可不必参加错峰生产,水泥企业也需要在环保成本和不参加错峰生产之间作出选择,而这个选择显然很难决断。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收紧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即便河南不推出上述政策,未来水泥行业环保治理的升级也不可避免。

  不得不说,传统行业所担心的“丛林法则”还是要来了,一部分人拍手称快,一部分人战战兢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去产能要加快了,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如何有效配合,这是水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编辑:祝嫣然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