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混凝土行业“夹缝”中求得生机

株洲市 · 2017-12-19 13:22

  针对严重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企业垫资销售、行业应收账款高企、行业生产经营步履维艰等严峻形势,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住建局加强了对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管,提升了全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在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市预拌混凝土协会以行业自律为主要抓手,推进行业生产销售平衡,建立“价本利”销售定价机制,构筑市场供需双方利益平衡“支柱”。可是,该市混凝土行业却在上游采购原材料现款现货与下游强势建筑业强迫其垫资赊销供应的“夹缝”中勉强求得一线生机。

  据了解,从2005年该市首家混凝土企业建成投产,到“十一五”期间混凝土行业成为“投资洼地”,再到“十二五”混凝土企业建设“井喷”期,株洲市一个年混凝土需求不到400万立方米的城市(包括株洲县),却有23家混凝土企业,年产能超过2000万立方米。据统计,2016年度,23家企业总计只生产销售了350多万立方米,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仅15%,全行业在亏损边缘挣扎着得以生存下来。

  协会秘书长彭颜生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近几年来,为了维持企业简单再生产,不管是央企、国企,还是民企,都是赤膊上阵展开‘白刃战’,上演了一场混凝土行业“诸侯混战”,采取低价倾销、高额垫资等营销策略,导致全行业应收账款总额已经高达15亿余元,而2016年度全行业产值不过12亿元,这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牛力混凝土株洲公司总经理谌昊业指出,株洲混凝土行业已经陷入政策高风险、质量高风险、安全高风险、资金高风险的“雷区”。一是因为混凝土企业多为租赁用地,时刻面临拆迁或拆除,导致环保技改投资风险增大。二是实行混凝土质量终身负责制,企业打产品质量“擦边球”风险增大。三是交通事故频发,已危及混凝土运输业。四是垫资赊销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高企,企业经营风险叠加。

  中建西部建设株洲公司总经理阳帆认为,自2015年投资进入株洲以来,西部建设株洲公司连年未能完成总部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主要是当地产能严重过剩、低价倾销、垫资赊销所致。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行业发展顶层设计,提高投资和环保技术门槛,把好混凝土企业资质审批关,允许优秀混凝土企业进工业园区,打造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住宅产业化一体化产业链,最终实现混凝土行业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的目标。

  南方新材料株洲运营中心总经理喻溪指出,株洲市住建局高度重视混凝土生产、销售、施工等环节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并成立了混凝土管理办公室实行常态化管理,使全市混凝土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市民政局和住建局等部门领导和指导下,行业协会工作取得了创新和突破,从会员单位签订《混凝土行业自律书》,成立“株洲市同心预拌混凝土服务中心”,实行产销分离等营销模式创新,到以“价本利”为核心的“保质稳价”市场协同,确保全市混凝土企业度过了市场“严冬”。面对全行业目前的严峻形势,他呼吁,政府要站在关注民生发展高度关注混凝土行业生存和发展,在“十三五”期间,不再新批新建站点,提高环保和安全质量技术门槛,实现行业优胜劣汰去产能。政府要为混凝土企业排忧解难,既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改造力度,又要筑巢引凤,开辟“绿色建材工业园”,让优秀混凝土企业扎根、开花、结果。同时,加强市场协调监管,使全行业由垫资赊销向提高现款现货支付比例转变,从根本上使混凝土行业从高风险叠加的“雷区”突围。政府要进一步大力支持协会工作,在制订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充分听取行业建议和意见,使混凝土行业真正从“夹缝”中走出来,使企业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

  在该市住建局混凝土办公室,记者了解到,在全市所有有资质的混凝土企业,都安装了生产实时监控系统,在混凝土试块中都植入住建局统一发放的芯片,既确保了混凝土质量可追溯性,又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另外,按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该市住建局还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无证“黑站”的打击力度,压缩了其市场生存空间。

  记者从该市建筑市场和施工工地了解到,无证“黑站”生产的混凝土,在株洲市主城区已经基本“绝迹”。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