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辉煌——百年华新与水泥遗址保护图片展序
○黄荆
华新,一百一十年、一个多世纪,一本厚重的沧桑而辉煌的史书。
今天,我们以图片的形式来讲述华新百年与华新遗址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回眸,又是对未来的展望。这每一幅图片都是华新走过的特定的历史瞬间,每一幅图片都将带我们走进华新走过的百年历史现场。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华新遗址保护的深远意义以及我们这座城市富有文化的美好未来。
1907年(清光绪33年),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晚清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觉醒,意识到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是强国的必由之路,铁路、钢铁、水泥对于中国和粮食一样重要。华新,在这样半睡半醒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爱国实业家程祖福为总办,选址大冶县黄石港明家嘴(现枫叶山),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于1909年5月2日,华新的前身——大冶湖北水泥厂竣工投产。至此,华新背负强国使命在黄石枫叶山这块土地上开始艰难的启程。华新的出现,如一颗闪亮的星火划破中国水泥工业沉黑的夜空,昭示着中国水泥工业文明的来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危难之际,华新被迫南迁。华新船队载着沉重机械、人马逆江而上,入洞庭,进沅江,历尽艰辛抵达湘西,于辰溪安营扎寨,成为中国西南抗战的工业后盾。抗战胜利后,华新北返黄石枫叶山旧址重建。首次引进美国先进设备,创下水泥工业“远东第一”的纪录。在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的举步维艰中,华新以顽强坚毅的脚步曲折前行,写下了实业抗战、强国的壮丽篇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华新迎来了新生发展的时代。经过“公私合营”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华新成为国家重点投入的大型国企。华新以“艰苦奋斗,创优夺牌”为目标,以振兴中国水泥工业为己任,图强奋进。从“公私合营华新水泥厂”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后的“华新水泥厂”,从“远东第一”到“华新型窑”成为中国水泥工业蓝本,从“堡垒”“五羊”牌水泥双获国家首次产品质量金奖到“堡垒”牌被定为国家著名商标,在社会主义如火如荼的建设时代,华新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里程碑。
1979年,改革大潮滚滚而来。华新顺应改革潮流,乘势而上,大胆改变企业结构,改革融资结构,寻求建立国际战略伙伴关系,成功实现A、B股票发行上市,新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新的国际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在技术工艺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传统湿法工艺向先进干法工艺历史性重大转变。创造国内同行业中工期最短、投资最省、技术装备最先进、实际生产能力最佳、日产量年产能力最高等多项之最。在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华新站在改革潮头,走在行业前端,引领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华新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华新抓住机遇,实施“十字”和“纵向一体化”战略,把开拓的目光投向四面八方,以崭新的姿态,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拉开向外发展的大幕。先后在华中、华东建立多个生产基地,向三峡工程、西部开发、“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前沿阵地挺进,大踏步地走出黄石,走出湖北,中国水泥首家跨入中亚地区,走向世界。
从艰难启程、曲折前行,到图强奋进、引领行业、走向世界,华新的兴衰枯荣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一百多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历史风云如何变幻,华新始终不负强国使命,站在行业的前端,引领着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此次展出的数百幅珍贵的图片正集中反映了华新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形象、生动、客观地记录了华新百年沧桑、百年辉煌的发展历程。
2007年,历尽沧桑而屡创辉煌的华新老厂,随着历史使命的完成全部关停。但它作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中国水泥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保护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还是刚刚开始。它是中国现存生产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水泥工业遗存,是中国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石对这份独有的宝贵工业遗产格外的尊重,决意把华新遗址建造成华新水泥博物馆,让它在黄石未来城市发展中成为永恒的光荣与动力。由此,引发了2016年11月15日至16日,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高峰论坛在黄石举行,来自国内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这里,共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大计,谋划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提升,形成并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时期工业遗产保护宣言——《黄石共识》。对华新遗址的保护利用——华新水泥博物馆的建造,将会使它成为既是留在黄石的永恒记忆、也是留在中国水泥工业史上的永恒记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在永恒的记忆中将会得到传承、创新而更加辉煌。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