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年发展纪实

中国建材报 · 2017-12-04 11:54

  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

  60年前,祁连山水泥的开拓者们在西域古道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荒凉的土地上建起了共和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全国大型建材骨干企业——永登水泥厂。

  60年来,一代又一代祁连山人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足迹,历经风雨,与时俱进,在高原之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印迹:黄河上游一座座水电站,青藏铁路、兰新二线等一批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都由祁连山牌水泥浇筑而成,公司产能规模也从建厂初期的48万吨发展到现在的2800万吨,资产从500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10亿元,生产基地从单个水泥生产工厂发展成为拥有16家水泥生产基地和9家商砼生产基地的产业集团,成为甘青藏区域水泥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祁连山水泥从1957年建成投产以来,走过了艰辛,历经了磨难,诠释了希望,见证了奋斗,迎来了发展。60年的峥嵘岁月,一幅气势磅礴的多彩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风雨砥砺开新篇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谋篇布局之际,永登水泥厂在甘肃省永登县中堡镇正式筹建。该项目属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采用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技术,建设三条湿法水泥旋窑生产线,设计年产能为36.1万吨。

  1954年10月,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建设者胸怀报国之志,汇聚永登这片热土,在巍巍祁连山下,拉开了永登水泥厂建设的序幕。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创业者战严寒、斗风沙,钻地窝、睡草铺,背冰化雪、忍饥挨饿,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斗争,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

  1957年9月30日,永登水泥厂三条湿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并一次点火试生产成功,12月9日举行竣工投产典礼,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焦善民、甘肃省委书记强自修、省长邓宝珊、民主德国驻华大使纪普纳出席大会。

  1988年、1995年,永登水泥厂又自行设计、建成了两条湿法水泥旋窑生产线,实现了企业年生产能力超百万吨的目标。

  1996年,永登水泥厂生产经营性资产改制设立了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祁连山水泥成为甘肃省率先上市的企业之一。

  2001年、2002年先后在永登建成投产两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改写了甘肃水泥行业没有日产2000吨以上生产线的历史。

  2004年,平凉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企业年水泥生产能力一举突破500万吨,在跨地区发展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

  在一个个鲜明的时间节点上,祁连山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铭刻下一个又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奋斗印记,挺起了甘肃乃至西北水泥工业的脊梁。

  做大做强谋发展

  如果说“十一五”之前祁连山水泥的发展速度还在探索中前行,那么“十一五”以来,公司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势如破竹,阔步前行,走出了一条速度和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009年,甘肃省政府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使祁连山水泥成为H股上市公司中材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借助央企战略、资金、管理等方面优势,祁连山水泥发展全面提速。一个个彰显“两圈两带”发展思路的项目,在陇原大地和青藏高原“落地生根”。以甘肃、青海两省中心城市为重点,祁连山水泥先后在甘肃永登、甘谷、漳县、成县、文县、古浪、嘉峪关和青海西宁等地一鼓作气建成投产了6条日产5000吨和3条日产3000吨水泥生产线,如期淘汰了全部落后产能,实现了从渐进式发展到跨越式发展的嬗变。

  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主动承担起了整合甘青两省水泥市场的重大使命,在成功并购和控股鸳鸯水泥、甘谷浴佛、兰州大通河等水泥企业的基础上,再度发力,并购重组了酒钢宏达、夏河安多、张掖巨龙、甘肃古浪峡、陇南润基等一批区域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影响力的水泥企业,进一步优化了市场格局,提高了产业集中度,稳固了区域水泥企业的龙头地位。

  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祁连山水泥先后在甘肃兰州、中川、定西、甘谷、武威和青海湟中、平安、民和等地建成投产了9条年产80万立方米的商砼搅拌站,商砼产能一举达到630多万立方米,形成了从源头到末端、粗加工到深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生产到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推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使祁连山水泥的路越走越宽。

  2016年“两材”重组以来,祁连山水泥按照中国建材集团“整合优化、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效益创历史新高。

  大浪淘沙中,祁连山水泥善于在建设中抢机遇、谋发展,勇于在发展中促转型、求跨越,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成功跻身国家重点支持的12户大型水泥企业(集团)行列,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免检产品殊荣,“祁连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区域内重点工程项目的首选品牌。

  锐意改革促转型

  在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中,祁连山水泥始终站在市场经济的前沿,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显著增长,企业也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说,祁连山水泥的历史,就是一部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史。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祁连山水泥作为甘肃省工业企业的排头兵,走在了全省企业改革的前列。1985年,率先在全国建材行业和甘肃省首批实行了厂长负责制,建立了“厂长行政指挥、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格局。1988年,又在全行业和全省大中型企业中成为首家通过职代会民主选举厂长的企业。1991年,在搞好领导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作为全国、全行业和全省的首批试点企业,积极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顺利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组合聘任上岗制、正岗试岗待岗内部待业制和岗位工资技能制,形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良性循环。

  1996年,以生产经营性资产为主改组创立了甘肃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甘肃省首家上市建材企业,股份制改造走在了全省前列,为祁连山水泥快速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05年,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以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祁连山水泥集团正式成立,公司更名为“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迈进。

  进入“十二五”以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祁连山水泥积极适应、主动融入经济新常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通过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不断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逐步形成了组织选聘与内部竞争性选拔相结合、以竞争性选拔为主要方式的选人用人机制。

  为了给优秀人才以更多的发展平台,祁连山水泥实行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两条腿走路,实行阶梯式管理。公司还出台了内部工人技师考评管理办法,对具备条件且考评优秀的一线工人授予内部工人技师称号,按月发放工人技师津贴,实行动态管理,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岗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创新增活力

  毋庸置疑,深化改革为祁连山水泥的腾飞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再好的机制也只是形同虚设,毫无意义。为此,祁连山水泥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勇气和锐意改革的精神,不遗余力地研究提升管理的策略,实践着一个又一个企业管理的具体措施。

  2004年,祁连山水泥按照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链条的原则,大力推行集团化、扁平化管理,搭建了股份公司、子公司和生产车间三级管理架构,股份公司突出发展战略、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物流供应、项目建设管理,形成决策中心、信息中心和利润中心;子公司以抓好生产、带好队伍为主要职能,形成生产指挥中心;生产车间以承担具体生产任务、设备管理和维护、成本控制为主要职能,形成成本控制中心。

  2010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建立完善了“集中管理、统一销售”的营销体系、以资金控制和全面预算为重点的财务管理体系、以经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条块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考评奖惩机制,支撑企业高效运转。

  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专业化管理工作,组建了公司技术、设备、矿山3个专业委员会,实现了由领导决策向专业决策的转变。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建立了企业内部、系统内企业之间以及与行业先进水平之间的三级对标管理体系以及以成本费用为核心的考核奖惩机制,使对标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管理手段,有效促进了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化提升。

  为了解决部分水泥窑运行故障多、台产低、台耗高等瓶颈问题,企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提产改进工作领导小组,以问题较为突出的“两窑五磨”为重点,大力开展提产改进攻关活动,列入计划的水泥窑、磨台时产量明显提升,为实现整体提升目标积累了宝贵经验。近年来,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升,水泥窑运转率、台时产量以及制造成本等技术指标与国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部分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球的兴起,给企业不仅带来了技术的改变,而且使整个生产和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转变。为此,祁连山水泥依托“互联网+”思维,成功建设了进出厂物流控制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采购招标管理平台,全面改造升级了ERP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生产基地之间的管理壁垒,实现了基地信息直报,有效推进了两化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应用走在全国水泥行业前列,企业被工信部授予“首批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称号。

  凝心聚力抓党建

  产能规模到达到2800多万吨,商砼产能695多万立方米,总资产11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

  在60年的奋斗历程中,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祁连山水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所强调指出的,“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正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祁连山水泥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业绩,是几代祁连山党员、职工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壮美画卷,创造出丰硕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60年的发展实践有力证明,党的领导始终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抓紧抓实党建工作这个法宝,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才能铸就企业基业长青、永续发展之路。

  加强理论学习,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是祁连山水泥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在企业发展历程中,公司历届党委着重在系统学习、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工夫,增强领导干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解决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解决了企业在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的思想性、方向性问题。

  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抓政治核心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党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和“五有”干部队伍为目标,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为切入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开展党建工作,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在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上引入动态竞争机制、逐步建立完善能上能下、奖惩激励的长效管理机制。针对企业地域范围广,干部队伍优势不同的实际,对子公司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和财务、物流负责人实施了易岗交流、合理配置,实现了人才有序流动、区域优缺互补,有效保证了子公司工作的正常衔接,也使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得到改善。

  创新了融入机制,把党建工作融入管理,融入生产,融入安全。围绕企业发展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调研,积极谋划。党委重点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营方针、机构设置、改革改制以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方面大胆参与,定向把关。充分发挥党委的沟通协调作用,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保证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了企业改革发展坚持正确的方向,确保了企业的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薪火相传铸精魂

  今天的祁连山水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来源于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市场运作能力,更来源于企业文化的强力支撑!

  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中,祁连山水泥培育了“科学、文明、团结、奋进”的企业精神,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光荣传统,确立了“浇筑真诚、凝固永恒”的经营理念,这是几代祁连山人薪火相传,创造和培育出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更是“祁连山”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多年来,祁连山水泥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先后开展了“增收节支、降本控费”、“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将之作为企业文化工作的有效载体,积极开展“诚信工程”、“用户满意工程”、“平安企业”、“五型班组”等特色活动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员工的爱厂敬业意识和企业凝聚力,不断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

  加入中国建材集团以后,公司大力弘扬中国建材集团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提升精神引领力、制度执行力、技术创新力、品牌扩张力、团队聚合力等重点工作,彰显了“创新、绩效、和谐、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和“敬畏、感恩、谦恭、得体”的行为准则,实现了企业战略推进与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目标实现与企业文化助力的有机统一,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祁连山水泥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参加区域内科教文卫、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先后通过捐款捐物、开展各种公益活动投入上千万元。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漳县、岷县地震发生后,号召祁连山系统职工捐款,3次捐款款额达40多万元,支持地方发展,驻地企业为周边村镇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捐助大量水泥支持地方发展……

  祁连山水泥多年来以优秀的文化培育了一代代祁连山人,扎根高原,顽强拼搏,热心公益。企业接连捧回了“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建材“百家优秀企业”、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100多名职工荣获全国、省、建材行业劳模和市级以上综合荣誉称号。

  刘振锡、梁亚宁、苏克勤、乔培仁、毕印俭、于文、刘大威、赵泰和、韩超然、杨皓等往届领导班子和脱利成、刘继彬、蔡军恒等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祁连山水泥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玉琛、田大元等已故革命烈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祁连山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崇高境界感人肺腑;

  朱庆禄、金昌允、高明军、臧永良等全国劳模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事迹催人奋进。

  他们都是几代祁连山人的楷模,是学习的榜样,是推动实现建设幸福美好新“祁连山”的中坚力量。

  不忘初心共圆梦

  60年艰苦探索,60年持续攀登,祁连山人一路走来,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追求卓越,勇创一流,是几代祁连山人的梦想与追求。未来10年,企业正处于一个应对挑战、加快发展、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祁连山水泥将按中国建材集团确定的“一个目标、三大战略、六大平台、三条曲线”和“四大优化、六大整合”的工作部署,“高标准,严要求,不懈怠”,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结构为突破口,以提升运营效率为基础,以强化队伍建设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一流的现代化建材产业集团。

  60年,既是共和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又是祁连山水泥实现新跨越的一个新起点。

  新的起点激发出新的追求,新的目标承载着新的梦想。

  东风劲吹海天阔,正是扬帆破浪时。祁连山人将抓住公司母体建成投产60周年的契机,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勇往直前,担当重任,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成就几代祁连山人的光荣与梦想,奋力开启实现中国建材集团从大到伟大的新征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4: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