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的兰州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态、绿色、循环发展成为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建筑垃圾作为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综合利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现实举措,有利于拉动经济、扩大就业,促进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
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新建光鲜亮丽的建筑时,妥善处理建筑垃圾,也应成为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居住者同样需要重视的问题。业界普遍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秘药”。
甘肃省兰州市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兰州市建筑垃圾每年产生量在200万吨左右。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产生量,对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都带来了严峻挑战,已经严重侵害到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带来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兰州市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力度,将全市建筑垃圾排放、运输已纳入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另一方面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作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抓手之一,以资源化利用思路治理环境污染。日前,笔者走进拥有全国先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的兰州市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所在地皋兰县九合镇,对这一建成投产1年多的产业链标志性项目进行了探访。
笔者走进现场看到,宽阔的厂区内已经被建筑垃圾粉碎后的粗骨料填压平整。几处高大的生产厂房在山影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醒目。整个厂区依山势建成多个台地作业区,最高层作业区是建筑垃圾堆料场。堆料场依靠输送装置连接下面台地上的分选作业装置。堆料场上的建筑垃圾不断地被运送到分选装置,分拣为砂料、黏土砖料、混凝土料,再经过不同的处理工艺,形成再生建筑原材料。在此过程中,由轻物质分离器对骨料中的塑料、纸屑等进行分离,由电磁分离装置分离建筑钢筋等,最后获得不同成品,供再利用。
据了解,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包括建筑垃圾的源头分类、分选、破碎、筛分、再生骨料生产及骨料深化加工等。目前参与到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少。其中一些企业不具有深加工技术,仅能将较为洁净的建筑垃圾利用矿山破碎线破碎成骨料。这种采用简单破碎方法制成的再生骨料颗粒棱角多、表面粗糙并附着有硬化的水泥砂浆。而且混凝土块在破碎过程中会由于损伤导致内部产生大量微裂纹,导致了再生骨料的孔隙率大、吸水率大、堆积密度小、压碎指标高等性能劣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通过简单破碎和筛分制备出的再生骨料性能差异极大,产品质量离散性大、产品性能远不如普通水泥混凝土,进而造成再生材料的市场接受度低,不利于展开市场推广。
兰州市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建筑废弃物分质分级资源化新技术。仅用1道工序,就能高效地实现钢筋、混凝土、砖瓦、土等的彻底分离,分拣出来的钢筋可卖给钢厂炼钢;废混凝土可以直接制成砂石料;砖、瓦可制成超细矿渣微粉,替代混凝土中60%矿渣粉;细砂可以制成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这样可以把建筑垃圾全部吃干榨尽,让人们头疼的“建筑废弃物”成为再生原材料,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同时,通过建筑废弃物分质分级资源化新技术的“精细”分拣,建筑垃圾按物理特性各归其所,再经过研磨加工,可以有效避免简单破碎再利用再生骨料的弊端。
目前,该项目建筑垃圾分拣制砂生产线、活性建筑垃圾粉超细粉磨生产线都处于生产状态,生态混凝土生产线具备生产条件。
据兰州市建筑垃圾一体化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团队和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提供技术支撑,以城市废弃物资源化为目标、研发推广为重心,促进兰州市建筑废弃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该项目以城市建筑垃圾为主要原料,主机设备采用直径3.6米超细粉磨设备和国内自主研发的专利设备——建筑垃圾分拣机和集建筑垃圾分拣、破碎、筛分、粉磨于一体的自动化中控生产线。该条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大、配套设备先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国内示范型生产线。
据了解,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已实现了“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目标,具有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等显着特点,整体技术装备已达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水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接近100%。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5月建筑垃圾进厂运营以来,该项目已累计消纳处置建筑垃圾198.56万立方米,为兰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