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稳增长要支撑在新的增长点 而且要防止无序竞争
今天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发言,从行业、企业角度来说都是比较正能量的,大家听了以后,感觉行业的形势很好,收入和利润都是两位数增长,这是建材行业整体的走势。但是建材行业包含的产业较多,也存在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用一两句话把整个形势归纳起来很难。那么整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从好的方面来看,经济运行指标同比增长值得肯定,而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达到11%,利润总额增幅达到25%,其中基础材料产业利润增长42.9%,加工制品业发展同比增长9.4%。从产业结构看,不仅是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价格恢复比较快,恢复得比较坚挺,促进了行业效益增长,而且有几个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推进转型,也顶住了整个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局势。譬如说智能卫生陶瓷附加值较高,其利润增幅比整个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增长的幅度要大大地高出一块,技术玻璃、超薄玻璃、显示玻璃、基板玻璃、太阳能玻璃等深加工玻璃产品消耗原片15%的产量,但销售额占到玻璃行业的40%;水泥行业向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的延伸也已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因素,而且水泥产品价格的增长也带动了下游混凝土价格的上涨。此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石膏板、大理石板材、非矿等产品量价均有所改善。这说明我们的结构调整有了新发展,方方面面都有,虽然没有出太阳也没有出月亮,但星已经多起来了,有了亮点。
但是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很明显。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停滞增长,传统产业被限制投资,新兴产业投资规模又太小,几年过后肯定会影响建材行业发展和转型的后续动力;第二是出口增长无力,说明要么我们的市场开拓不足,要么就是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缺乏支撑点;第三是行业的效益主要是靠价格回升,今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期增长11.4%,其中仅销售价格回升因素就贡献了7.7个百分点,但价格的回升也只是恢复性增长,当然我们希望看到这种增长,但这也只是回到了以前的原点,不是真正的行业发展和进步。今年依靠价格恢复实现效益增长,明年、后年增长靠什么呢?还没有清晰的支撑,因此,要清晰地看待和分析效益增长的问题。
一是要对当前的形势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当前整个经济运行和发展方式有一定的良好开端,但是还没有完全迈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快车道,“去产能”只是由环保强制、错峰生产带来的,真正的“去产能”还没有破题;高端的、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没有形成势头,不足以补上不平衡的发展格局;经济效益主要来源是价格恢复,今后的增长点还没有清晰的支撑。所以要清楚目前的形势还很严峻,我们供给侧结构改革仅仅是明确方向,仅仅是刚刚起步,实质性的攻坚还没有真正打响,更不要说去打赢了。必须要这样认识,否则更为被动。
二是要将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每个单位都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自我加压,明确奋斗目标。第一,要用“两个一百年”目标来鞭策自己,提速技术创新的步伐,将超越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总目标在每个产业具体分解,提出达标时间。从新型干法水泥和中国浮法玻璃“两个二代”研发的情况看,今年年底可以达到原定的研发标准并有所突破,所以年初我讲的要形成“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并举,现在看来就作为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两个二代”研发成功之日就是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超越和引领。“十三五”期间以水泥和玻璃两个产业为主先达到,接下来每个五年计划都要有一批产业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每个行业都要做出自己的规划来,不仅要有规划,而且要有响亮的回答,要有具体的时间规划,要明确到哪一年能够达到。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的速度相匹配,建材不能拖后腿。我认为这是学习十九大报告后的新征程,要把它具体化。第二,供给侧改革是一个总的概念,但要达到什么程度各个产业要有个标准,有个时间,特别是结构调整实现的目标要有时间。现在八大产业协会除了非金属矿物产业(注:非矿行业是两个攻坚战)以外都是“三个攻坚战”。这些攻坚战,“十三五”期间不仅要打响,而且要打赢。打赢攻坚战的标志要定几条,比如攻坚战打下来行业的结构是什么状况,真正技术水平高的、市场需要的、新兴产业等的结构优化占比是多少?要有具体的目标。不能只批评不作为,也不能只喊口号不设目标。要让有创造性的人作为,不让思想不解放、工作不作为的人耽误时间。第三,节能减排和环保要达标,按照之前的计划水泥、玻璃、陶瓷产业明年要率先全部达标,明年之后还有两年,其他产业也应全部达标,不达标的就要下决心淘汰。要有这样的恒心,不然绿色发展怎么实现,清洁生产怎么实现呢?不达标,这个产业还能引领世界产业发展吗?而且中央也很明确,对待生态要向对待生命一样,这个思想要跟上。这三个目标下一次开会长会的时候要要有新目标。
这些年我们真正支撑行业发展的总体是两个产业,一个是传统产业,还有一个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不能再搞这么多量了,朝着结构优化是我们的目标。要形成“2+3”的发展格局。“2”就是现在的传统材料和新兴建材,这两个产业不管量多少,不管他内部结构怎么交叉,目前已经成型了,今后主要是坚持并重发展。但是现在还缺三条道路。第一条路是真正高端的、绿色的、跨界发展的、附加值高的、符合新需求的路,要把这一块做出来,量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同样消耗财力、物力,附加值可能比传统的高两三倍甚至四倍,这条路要走出来;第二条路,要把建材服务业这条路走起来,我们要召开建材服务业大会,建材企业不搞服务业让别人搞,自己链条很短,这样资源利用就很有限。建材服务业自身也要延伸,可以向各个领域延伸,还可以跨界,要把这条路走起来;第三条路就是“走出去”,目前真正“走出去”的企业还不多,不论是产能的比例,还是营业收入的比例都还很低,现在这个步子是不够的。十九大报告学完之后我们要知道中国经济、中国方案在世界上不是配角,是要起引领和主导作用的,我们建材业不能落后啊!我们的产能要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比重,如果我们的产能就是自己生产自己用,那远远不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这几个以前都提出来过,但都没有真正迈上道。走出去有一点,但零零碎碎的,没有成气候,建材服务业也是不连接的、断断续续的,不要说去跨界占领别人的市场了,高端的冒出来的是个别的。光守在原有基础上,新的空间能给你多少?格局上不突破,结构上不突破,靠原来的格局,永远是被动的。所以我们的思想一定要放开一点,解放一点,搞建材并不是传统产品才是建材。这三条路如果都打通了,再加上前面的传统和新兴两个产业共同发展,建材发展将大有希望。
在这种思想和形势下,我们当前的经济运行做什么呢?首先要把建材工业稳增长支撑在开发新需求,向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增加附加值的基点上。其次要防止无序竞争,稳定产品价格。同时,第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经济运行要改变现有的格局,经济运行分析要与企业连接起来,为企业所用,与行业发展和转型的方向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传统的产业不要再讲产量增加了多少,要从收入上来分析。产量增加多少不重要,市场需求决定产量。结构优化是我们的目标,产量不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理念要调整过来。第二方面,经济运行分析要扩展分析信息、数据的来源、开拓分析渠道的来源,不光是信息部,各个协会都要有信息来源的渠道。尤其是要加强动态信息的分析。究竟新兴产品有多少,在哪里,量有多少,大约的说可以,但具体的来源没有支撑点,说不清楚。所以信息的来源、信息统计渠道上要打破原来的格局,要搞新的科目、新的内容;第三方面,经济运行分析的影响面要扩展,我们分析的目的是要让各个行业所有的人,尤其是企业的人明白要往哪里走,哪该刹车,哪是警示?如果不跟企业连接,不接地气,分析会的作用很有限。所以经济运行分析要广泛传播出去,要发挥信息的效果和作用,要有导向、要能引导、要接地气。各专业协会包括联合会一定要联系企业,信息分析的结果只有让大家都知道才有效。信息要落地,所有的事情也都要脚踏实地,做成事情。中央做出了榜样,中央做事情都是实打实,不怕困难,解决了一大批多少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这种姿态来鞭策自己、来看我们现在干的事情,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喊的时候都喊向中央看齐,就这一条看齐了没有?做到就很好啊!
最后一点是当前的工作,实际上前面也讲到了。第一,建材各行业协会要将本行业“攻坚战”在各自行业内做实,要说清楚怎么部署,不要总喊口号,每个人做了什么,攻坚在哪里,是怎么攻坚的,都要说清楚,而且要做到位。第二,协会系统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每一家协会都要对工作严格要求。大家这几年都做了不少工作,从开始的不会做、不知道怎么做,到现在“五个专项”都在做,都在进步,尤其是现在专业协会都在做行业标准、社团标准,这个可能是联合会系统最大的进步、最大的亮点。但是根据十九大精神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协会系统还需要加强,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向中央看齐,不能认为自己特殊,就自己降低标准,协会系统也要补短板,不然跟不上时代,我们自己的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做成几件事情,要真正把行业搞上去。第三,每个协会都要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而且是全方位的目标。除了行业发展目标,引领能力和知识的提高,自己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党建工作、办公条件、职工收入都要有目标,明年做到哪一步,后年做到哪一步,三年三步,做出回答。每个协会可能条件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但都要有自己的目标。我们学十九大报告后要有行动,要有新的工作力度。
我们要把行业情况摸清楚,如果对行业情况不了解,对行业职工情况不了解,那么行业的发展、职工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么实现呢?我们各个协会自己的情况也要理清。现在不光是考核几个经济指标的概念了,而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如果行业有这样的目标,大家工作就会有奔头,职工就会有希望,行业就会兴旺。学习十九大精神,一定要找准自己的落脚点、切入点,干成一批实事。
编辑:唐益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