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平方米的“加速度”——上海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
近年来,上海积极响应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把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建成绿色宜居城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明确指出:“装配式建筑是提升建筑业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机遇和载体,是推进建筑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是建筑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上海人口结构优化调整有重要意义。要落实制度保障、加大政策鼓励、积极培育新时代的建筑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完善新的建筑产业链。”
据介绍,上海聚焦体制机制建设、市场培育和产业链搭建,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落实量已超3000万平方米。
高精度的“搭积木建房子”
今年夏天,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星河湾中学项目建筑工地上,虽然炎热,却没有卷起的扬尘和轰鸣的搅拌机,工人数量也比一般的工地少很多。记者走近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工地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其中,房屋的每一块墙板、楼梯、阳台、梁、柱都写着生产厂家、构件编号以及生产日期。每当智能终端靠近,单个构件从“出生”到安装的每一项信息就会跃然屏上,科技感十足。
据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琰介绍,教学楼是装配式建筑,与装配式住宅相比,教学楼在装配式建设方面存在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结构体系与施工方式上。装配式住宅目前常用的结构体系为预制剪力墙体系,主要预制构件为预制剪力墙、预制凸窗、预制叠合板等;而星河湾中学教学楼为预制框架体系,主要预制构件为预制柱、预制叠合梁等,在吊装施工策划中需针对不同种类预制构件吊装方式、就位精度控制、临时固定措施进行考虑。
李琰说,“搭积木盖房子”的装配式建筑,现场“搭”的过程并不简单。以墙面的安装为例,为保证墙体垂直,通常是由工人看铅锤测垂,安装精确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耗费的时间比较长。
受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的启发,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发明了高精度自适应斜撑系统,用激光测垂取代粗放式的铅锤。激光测量设备测得的墙面角度会在液晶屏幕上直接显示出来,同时传输到自适应斜撑系统的机械液压杆中。液压杆根据测出的数据,完成自我调节,轻松实现横平竖直。调节垂直度时间约为15至30秒,调节精度理论上可达1/1000L,班组操作工人可减少2到3人。高精度自适应斜撑系统可以实现的精度已经远超现在建筑施工的验收标准,李琰表示。
凭借先进的建设方式,该项目先后入围“住房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工程”和“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政策引导推动全行业发展
星河湾中学项目只是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全景的一个缩影。装配式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海的政策支持。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加强顶层设计、扩大政策引逼效应方面。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筑节能和建筑材料监管处处长陈宁介绍,自2016年起,上海要求全市符合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在土地出让和建设管理环节设立了把关机制。同时,出台了规划奖励、资金补贴、墙材基金减免、提前预售等激励政策,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目前,共有14个示范项目获得节能专项资金补贴,预计补贴金额超过6000万元。
其次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上海建立了覆盖装配式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共有标准规范11部。同时,提高了门窗保温性能、楼板设计厚度等方面的设计要求,有效提升了新建住宅品质。
上海同时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开展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创建工作,2016年以来共有16个项目入选全国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清单。
2014至2016年,上海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连续3年翻番,目前装配式建筑落实量已超3000万平方米。此外,装配式产业链快速发展,预制构件产能持续增加,已有本地企业31家、外地企业22家,设计产能达到150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全市在建需求。2017年,上海顺利通过“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评审,4个产业基地获评“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
装配式技术向纵深发展
陈宁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建设行业转型升级。除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由混凝土向钢结构、木结构等其他结构体系延伸之外,还会将装配式技术应用范围由房屋建筑向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市政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拓展,不断降低工程建设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根据《上海市交通建设装配式技术应用推广方案(2016年~2018年)》,2018年年底,上海推广范围内的交通建设工程预制装配率将比2015年平均提高15%以上。目前,装配式技术已在S26公路入城段、北横通道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上海还将推进全装修和“大开间”住宅建设。在毛坯交付的保障性住房中,上海积极倡导“大开间”的住宅设计理念,并逐步向商品住宅延伸,目前已启动《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设计规范》、《上海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图集(大开间)》编制。此举既可避免住户在室内装修阶段破坏承重结构,也可满足不同阶段的居住需要,还有利于减少装修垃圾的产生。
除上述举措外,上海还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管理环节,建立项目落地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强化关键节点把控;加快推进创新技术应用,更加注重培育和推广装配式建筑创新科技成果,积极支持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举办装配式建筑发展论坛,开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交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为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建设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