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东:认清形势,打好结构调整与创新转型攻坚战
“十三五”是我国建材工业经济发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建材工业贯彻国办发〔2016〕34号文件精神,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和实施行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期,也是整个建材工业向高端、绿色、建材服务业和“走出去”发展的转型发展期。因此,“打好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功能性能为目标的创新驱动攻坚战,推动行业向中高端发展转变;打好创新提升标准引领,行业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的攻坚战,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打好兼并重组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攻坚战,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指导与组织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出台正当其时。近日,就行业现状、《实施意见》的重点内容及协会下一步工作,记者对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曾庆东进行了专访。
记者:受内外环境的影响,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去年以来总体保持良好态势,首先请您再具体介绍一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现状和特点。
曾庆东: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行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受益于投资拉动,市场需求总体平稳,行业总量不断增长。2016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05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利润总额658亿元,同比增长4.1%,总体上行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中,可以简单分为预拌和预制两大类,以个性化、定制化为主要特征,除纤维水泥板/硅钙板和预拌混凝土以外,都是品种众多的终端产品,基本以本地化市场为主,需求有其局限性,且周期性明显;由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进入门槛都比较低,全国大大小小企业数以万计,企业数量很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大约9000多家,以中小企业为主。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产业结构问题不显,但是当市场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问题凸显,中低端供给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企业之间低价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很突出。
记者:在此背景下,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与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共同提出推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是要解决哪些问题和矛盾?
曾庆东:由于产品种类繁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每个子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我认为共性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虽然行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企业依然处在价值链低端;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议价能力居于弱势,在市场竞争中话语权不够。
第二,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失范。由于需求侧的结构问题,市场被低端产品充斥,高端产品难以打开市场;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比较严重,低质量的产品埋下了许多工程隐患,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总体上,行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预拌混凝土和一般产品规模扩张项目,投资中的技术装备比重较之前有所降低。大多数企业缺乏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行业的一些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难题长期存在。
第四,集团化程度不够,创新能力弱。虽然预拌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桩、PCCP等行业已出现大型企业,但总体上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自主创新意愿不强,导致行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部分大型企业虽然研发能力强,也具有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但未能实现集团化发展,先进技术和产品未能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第五,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市场进入的有效监管与引导,其中以预拌混凝土行业最为严重,站点布局不合理,产能利用率很低,行业效益低下。同时,由于行业比较分散,目前政府管理口径各不相同,特别是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归口多头,造成政府部门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形成了产业政策缺失或政策难以惠及的盲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转换发展动力、形成增长新动能的出路。为更好地推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稳增长、增效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适时共同组织发布了《实施意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
记者:要想改变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业多、规模小、中低端产品多和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的步伐,行业协会在这方面将如何开展工作?
曾庆东:协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十三五”规划》和《实施意见》的精神,汇集行业智慧和力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力争将规划的目标和三个攻坚战落地。
我们认为,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而言,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供大于求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创新导致同质化供给严重过剩。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要产品都是本地化市场,关键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发展。没有创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绿色发展都将十分困难。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发展战略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依靠市场拉动创造市场需求,着力突破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失范等制约瓶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品牌制造、艺术制造,增强行业创新活力,激发企业内在潜力,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和重要性。
首先,在新的发展时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发展方式将被迫发生重大转变,产品将向多功能复合与增加附加值方向提升和发展,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提高与相关材料产业的竞争力。协会将坚持企业为主体,坚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平台体系,组织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建设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并向社会开放,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引导和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产品功能、性能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展研究与攻关,形成有组织、有目标、有梯队的研究与攻关队伍;以新的标准设立科技奖、技术革新奖等行业科技奖励工作平台,鼓励众创、分享、共赢的创新活动;大力推动发展企业、行业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不同层级的协同创新工作体系;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检测、产品设计、试制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为创新提供支撑条件。在5月14日召开的协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的方案已正式通过。协会将加快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力争推动创建一批由各领域龙头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创新平台,将行业“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50项重点创新技术、重点创新产品、重点创新装备的目标落地。
其次,行业和产品向中高端发展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牵引,技术标准的水平实际上是技术创新所达到的水准,与先进技术标准对标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协会将积极开展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在积极推动政府标准提升以外,还要积极开展协会标准的制定,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建立更高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加快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加快建立一批先进、领跑者协会标准,引导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淘汰落后,质量提升,增加供给,满足使用方的需求。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涉及到生产和应用两类标准,应用标准特别是应用于结构工程的标准如果缺失,产品在使用过程就会受到限制。协会正在加快应用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产品的使用在标准上提供支撑。目前,协会已立项编制17项协会标准,将对行业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通过标准的提升,促进先进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提升产品档次和产品品质,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化解过剩产能,推动行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同时,协会承担的国家强制标准《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耗限额》、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已进入报批阶段,标准发布后将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供和完善标准支撑。
最后,正如《实施意见》中所说,由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和产能置换,减少企业数量,是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举措。协会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以企业核心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依托,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创新链,打造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域发展的企业集团,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协会还要在联合会的指导下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出台兼并重组的专项优惠政策,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中小企业,鼓励大企业购买退出产能,使优势产能进一步发挥并不断增加比例,带动整个产业提升规模优势,进而提升整体水平。同时,把加强行业自律和区域治理作为保证手段,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协会要与中国建材联合会“走出去”办公室联手,积极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在已实现技术装备出口的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与经营战略。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