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基 精神“不死”
去年拉法基中国区水泥业务被并购后,令许多在拉法基工作的、或曾经工作过的同事黯然神伤,的确现实不总是按照人们的美好愿望发展的,美好的东西有时也无法避免被摧毁的命运。
但是,但凡在拉法基呆过的人,心中都留有一份难以磨灭的温暖记忆,那里有关爱,有包容,有成长,有你和小伙伴们一起奋斗的经历和成绩,所有这些可能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再也无法寻觅到了,即便是你的新职位可能比在拉法基时候更高了,工作成绩更大了,收入也更高了,但是你在拉法基工作时的那份感觉没了……
直到今天,在离开拉法基的7年之后,我仍然为我曾经是拉法基的一员而感到自豪,这份自豪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是任何人不能诋毁和抹灭的。
有人说了,拉法基那么好,为什么会没有逃脱被并购的命运? 拉法基在中国的失败……的确,你是不是会听到这些声音,对此,我十分不以为然。这是典型的国人势利眼,成者王侯败者寇,以成败论英雄,而且成败的标准被简单地定义为产能规模及财务报表的盈利,这是十分片面的。
在我的心目中,拉法基是成功的。 首先,从最狭隘的意义上,它做到了许多企业无法图及的事情,慷慨地向每个员工馈赠了一份最美好的职业回忆。拉法基的员工,无论他离开了多久,依然眷恋那份回忆,把它当作职业生涯中最美好的时光。喜欢那种无拘无束,没有高低贵贱,自由平等氛围;喜欢那种就事论事,慷慨激昂,不用忌惮领导眼神讲话方式;喜欢它的简单,不用每天算计你周围发生的各种情况及对你的影响……
让我们上升一个层次审视拉法基。一个法国企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人民的水泥事业,鞠躬尽瘁、殚精竭虑、死而后己,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拉法基1994年从进入中国,为中国水泥行业培养了多少人才,应该是难以计数。从最初北京的兴发、顺发工厂培训基地,到后来的都江堰、南山工厂培训基地,从国内的各种培训,到境外马来西亚吉隆坡、法国巴黎拉法基大学,一批一批来自拉法基中国各地工厂的员工,走入拉法基设立在全球的各种培训课堂,与来自全球的同行共同学习、交流。在这里,你能见到“各色”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大家操着各种腔调的英语,认真地表达自己观点;他们带着问题、疑惑而来,带着知识和自信而归。某种程度上说,拉法基是中国水泥行业的黄埔军校,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提升做出巨大贡献。
关注人,关注员工、关注客户、关注社区,是拉法基成功另一种体现。在拉法基的经营哲学中,股东、员工、客户、社会是企业最重要四大利益相关者,确保员工利益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之一。用拉法基一位员工自己的话,“加入拉法基,我从机器变成了人”,这句话背后包含丰富内涵。与许多国内企业不同,员工福利待遇、员工职业发展、员工安全是企业经营者必须考虑的。因为尊重,拉法基为员工提供了当地最好的福利待遇;因为尊重,拉法基为每位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因为尊重,拉法基每年斥资千万元改善工厂安全装备设施,确保员工生产安全。然而,国内还有许多企业,依然停落在中学课本中提到的“羊吃人”的阶段,他们眼中,经营企业只有一个目的:为股东利益服务。
拉法基利益相关者构成
拉法基带给中国水泥行业另外一个重要资产是安全。拉法基的安全管理,是全球一流水平的,可以比肩安全管理鼻祖美国杜邦公司。拉法基中国在安全方面投资是史无前例的,我记得2009、2010年拉法基重庆BU的安全投资就在5000万元左右,包括所有转动设备封闭、传动带拉绳开关、所有设备挂盘上锁等,这些安全措施,即便放到今天,又有几个企业能做得到呢? 这种安全工作力度,折射出拉法基管理者另外一种理念,尊重生命,生命无价,哪怕他是外包员工。 非常欣慰的是,拉法基的安全理念已经为业内和社会所认可,水泥行业的安全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员工健康、生命权利开始得到尊重。
尊重客户,以客户为导向,比竞争对手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是拉法基的经营理念。拉法基品牌之所以成为各地市场最畅销品牌,保持市场高溢价,与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密不可分。选择拉法基,对客户来讲等于选择了放心、选择了下班后可以踏实睡觉,即便是拉法基水泥比别人高20~30元价格,他们还是觉得值,而且很多人把拉法基产品推荐给了自己亲戚、朋友。
拉法基的社会责任观,剔除那些高大尚的说辞,我自己切身体会,最值得国内企业学习的,一个是其纳税观,另一个是矿山植被恢复计划。绝不偷逃一分钱国家税款,这是企业公民最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业内同行可以扪心自问,和这位水泥圈里的“白求恩”相比,我们自己又做得又如何呢?矿山植被恢复计划。要求矿山在开采同时进行植被绿化,矿山开采完毕,梯田状矿区已经被绿色生命覆盖,不出几年原来的矿区就可以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这比狗啃式乱采轮挖要增加不少成本,但拉法基从来不在这方面节省成本,它算的是国家环境的大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心账。
的确,在企业发展速度上,拉法基是审慎的,与许多国内企业相比是甘拜下风的。2005年与香港瑞安公司合并后,拉法基瑞安的产能规模一度以1700万吨熟料,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第一名海螺水泥。在2008年国家4万亿刺激下,水泥产能扩张进入了大跃进模式,拉法基并没有跟上行业疯狂的跑马圈地运动,这种近乎癫狂发展状态,令这位做了一百多年的老水泥有些看不懂,他要做的恰恰是慢下来,多看少动。现在,回想起来,拉法基至少在西南地区,少建了5`8条5000吨生产线,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为当下国家的去产能供给侧改革提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不是也算做一种先知先觉的智慧?
但凡在拉法基呆过的人,无论时间长短,也无论你离开多久了,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还习惯说,“我以前是拉法基的……”那语气中透着自豪、自信。我想,这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了。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