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不作为”“滥作为” 央视怒而发声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 2017-08-31 09:07

  今年下半年,国内环保治理骤然升温。部分地方,环保督察虽然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但是“一刀切”现象也较为严重,大量厂家被关停整治,原材料价格暴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

  央视发声

  在建材领域,受环保督察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加之多地实行错峰停产,国内不少地区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河南水泥价格一夜暴涨50元/吨,随后河北地区再次开始推涨水泥价格20-50元/吨。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治污力度的加大,后期水泥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可能。

  8月19日,“C12+4会议”召开,要求10月1日起冀鲁豫晋成员企业开始停窑。且8月21日,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能源局、京津市人民政府和冀晋鲁豫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建材行业全面实施错峰生产。加大建材行业错峰生产力度,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窑限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实施停产。华北整体错峰停窑限产力度将明显加强,水泥价格上涨成大趋势!

  部分停窑省份汇总

  水泥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混凝土情况也不甚乐观

  此前,多家混凝土行业协会发布告客户书,明确告知:为配合中央督察组的环境督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契机全面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超标排放的矿区、採石场、扎石厂纷纷停产整顿,关门停业,导致预拌混凝土用石的主要供货渠道供货断裂,石子供应严重短缺,已影响到预拌混凝土正常生产,相当多生产企业因买不到石子而面临停产,已无法保证广大客户的要求而随时可能停产。

  总体来看,面对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强力治污势在必行,环保督察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也符合当前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督察为例,开展三个月以来,已经检查超过3.2万家企业,其中超过2万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占比达到64%以上,尤其是“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等违法问题数量突出。

  但是,如何有序开展环保治理却是一门学问,环保“切一刀”,并不是要对所有污染企业“一刀切”。其实,只要有工业生产就会有污染,这是客观情况。环境有一定接纳污染的承载力,只要在承载力范围内,企业就能合法存在。

  以水泥行业为例,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之内。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水泥生产污染物排放限值已经基本与国际接轨,部分指标甚至超过了欧盟标准,企业若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事实上,为做好环保,国内水泥企业也作了大量的工作。目前绝大多数水泥企业都建立了有效的污染物治理设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以粉尘为例,部分水泥企业排放量已经低至个位数,大幅低于国家规定的20mg/m?的排放标准。“一刀切”的做法,无疑是一种略欠公平的做法。

  鉴于此,要逐一审查已投入运行的排污企事业单位,分别建档,对于依法生产、依法治污的企业要保护;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要帮其分析清楚形势,指明出路,限期整改到位;而对于病入膏肓的企业,确实无法挽救的,要下决心清退。

  尊重历史事实、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是环保“切一刀”的基本原则。但在有些地方,“好经”被念歪了,有的地方政府出于某种目的曲解政策本意,工作方式单一,手段简单粗暴,引发社会怨言。这是工作落实发生的偏差,应及时纠正。对于实行“一刀切”的地方,要感到本领危机,提高识辨能力,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目标。

  环保应该作为一只有形的手,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为依法生产、依法治污的优势企业创造发展空间。如此,方能既实现控制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又能发挥优势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避免由于治污“一刀切”对国计民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3: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