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已经企稳
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后,二季度经济数据依然稳中向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投资、服务业多项指标增速回落,但稳中向好的势头不减。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中国经济增速走势是否前高后低的舆论争议,多位专家表示,不应过于关注短期增速本身,应更多依靠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来促进发展,中长期中国经济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经济企稳迹象明显
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升为6.8%,略高于前个季度的6.7%。2017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为6.9%,出现了经济增速略有加快的迹象。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邢志宏在7月1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领域出现了更多的积极变化,支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从产业结构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的增速快于二产增速1.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达到了54.1%,高于二产14个百分点。
同时,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1.5%,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2和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了12.2%和32.2%。
从新动能发展情况来看,经济中的新力量在不断增强,新旧动能加快转化。新主体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成长,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8.6%,增速快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3.8%,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了10.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的质量来看,今年的企业效益明显改善。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6338亿元,同比增长2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9元,同比减少0.02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1%,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经济增速。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比同期的经济增速快出了0.4个百分点。
从先行指标来看,PMI(采购经理指数)已经连续12个月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撰文分析称,这表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经济仍在筑底企稳期间,但增长的稳定性趋向提高。
近期一些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预期。今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6.7%和6.4%。摩根大通将中国经济全年增速预期由6.7%上调至6.8%,并表示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和金融风险的担忧较一年前大幅减弱,中国有望继续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
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优化调整的态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包括就业、收入、物价等民生指标也在不断改善。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大中华区总经理廖天舒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应过于关注短期增速本身,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政府提出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等,关注点从过去的经济增量、速度转移到质量、结构上来。
廖天舒表示,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现有存量的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避免低质量的增长;二是在已有基础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倡议、“互联网+”模式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减少对经济增速的过度关注,更多侧重结构的调整,加强改革红利的释放,利用当前稳定的经济态势,促进改革措施的落地,尤其是国企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对第一财经表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期,应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鼓励创业业态,提高实体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刘哲表示,供给出清和新供给扩张是本轮经济企稳的根本驱动力,经济在经历持续六年下行之后,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双双企稳,供给出清已接近尾声,经济已处于L型平台,预计未来经济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8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判断经济运行的走势,要全面地、多个维度地看,既要看经济增速,也要看结构调整、结构变化、质量效益。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物价可控制,居民可增收,就业有保证,生态能改善,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和主要的精力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
毛盛勇强调,中国经济不仅要追求经济有“块头”,还得要有“肌肉”,要强健。从未来中长期来看,从发展空间和潜力、增长韧性、要素供给条件、改革创新红利不断释放等多个角度来看,中长期中国经济有条件维持中高速增长的水平。
编辑:俞美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