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建材“掘金”离我们有多远
位于北京市三里河路建材大院的咖啡馆,半个月前,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沙龙。沙龙开始前30分钟,咖啡馆的楼上楼下已经坐满了慕名而来的人们,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专注于建材或是建筑,法律或者金融,还有远道而来的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的参赞,大家在咖啡的香味中畅聊投资非洲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非洲掘金离我们有多远?如果在十年前,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不会感兴趣,非洲对于人们来说陌生又神秘,而在今天,中国企业在非洲闯出一片新天地的故事数不胜数。2016年,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投资金额超过600亿美金,约有100万中国人在非洲工作,这一系列数字无不证明中非投资合作的迅猛发展。
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非洲大陆的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和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出席,中央领导同志在开幕式的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由此表示,中国已经正式将全非洲通盘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为密切的中非贸易联系、设施联通、产业合作指明了方向,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踏上非洲投资与经营之旅。
国际产能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主要载体和通道,建材国际产能合作的大道需要建材人一砖一瓦的建设,建材企业唯有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去打拼天下。
纵观整个建材行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传统产业发展过剩,新型产业发展不足,难以实现两翼齐飞的发展要求;同时建材行业许多的技术和产品存在雷同,相对中高端的产品发展不足,同时建材行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进一步兼并重组、整合力量的需求。
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主席孙向远在沙龙致辞中讲到:“建材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新的业态下也面临着和其他产业一样的产能过剩,今后怎样去产能、补短板,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三去一降一补“的经济工作方针的同时,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建材企业走出去是为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的确,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成立之后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特别是针对当前建材行业发展的形式和建材企业拓展国际需求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孙向远强调:“建材行业不仅要把产品走出去,还要全方位的走出去,要把走出去工作纳入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去产能补短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走出去要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大幅度、大踏步的拓展市场。特别是要拓展在非洲的市场空间,分享去非洲拓展的经验与案例。从中国建材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来讲,第一要支持企业走出去,为企业走进非洲创造条件,做好相关的工作;第二要建立好相关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企业走进非洲之后的一系列保障;第三是建立一整套第三方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保证优进优出,保证行业和企业的利益;第四要为企业提供共性和个性的服务。”
优化产业布局
走出去不是遍地黄金,也不是满地荆棘。若要有序稳妥的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必须要了解在非洲投资的形势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具体情况。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经济办公主任张继栋,就中非产能合作布局优化的话题做了详细的讲解。
张继栋表示,国际产能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国际产能合作中涉及的基础设施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侧重点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说的基础建设主要着力点是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的基础建设更多侧重于能源、电力通讯基础设施,配套产能覆盖的基础设施。
在“十三五”产能合作的主要内容中建材行业领域的合作方向是在以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以投资方式为主,结合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等多种方式,建设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新型房屋等生产线。
随着近年来,一批钢铁、有色、建材等优势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初步统计,包括43个建材项目、20个钢铁项目和17个有色金属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形成钢铁产能约4600万吨,氧化铝约1450万吨、电解铝约170万吨、水泥约8000万吨、玻璃50万吨,一方面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释放了空间,另一方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真正落实产能合作,主要在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中非、中东欧以及和东盟等多边机制和区域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产能合作。2015年1月,中国政府与非洲联盟签署推动“三网一化”建设的备忘录,这是一项跨越48年,覆盖非洲全境的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工业化基建设施,不仅有力推动非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工业化,而且将带动中国的装备走进非洲。“三网一化”是非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和中非发展基金规模分别在100亿美元。聚焦埃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及、南非、津巴等首批6个重点国家。
2016年1~11月,中国企业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增长25%,金额超过30亿美元。
以往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倾向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投资,现在以及未来的趋势逐步发生转变。对经济增长较快的非资源富集国投资增幅较大,对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卢旺达、乌干达等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速超过100%。
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和撬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不管园区还是经贸合作区、产业集聚区,都是为了通过一个载体保障企业抱团出海,相应的政策支持下,中国企业还参与建设了非洲地区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港口、公路、铁路、水坝、电信网络、发电站以及机场等。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一期建设正式启动,已有1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表达入园投资兴业意向;那么产业投资和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制造业在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中的占比超过10%。
张继栋建议,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当组织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或产业规划;承接海外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完成产业布局研究;引导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负责为新区招商,通过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园区价值。
非洲建材项目投资信息
“跑”在风险之前
当然任何投资都有相应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是企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众所周知,中国企业“走出去”最缺少的不是资本,也不是产能,是金融支撑和国际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是标准和规范的国际化。
“走出去”不是在海外砸钱,也不是挣快钱,而是长期以来在产业链价值重塑当中开展产能合作,在长期和中短期的利益博弈当中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张继栋对投资非洲的风险防控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一是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抓手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二要苦练内功,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紧跟国家战略,结合“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把握行业“走出去”机遇,根据合作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合理布局产能;四要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注重合法守规,坚决抵制恶性竞争、虚假投资、商业贿赂、污染环境等行为;五要切实高度重视并着力防范各类风险,包括政治风险、营商风险、债务风险、安全风险等。
非洲有54个国家,各国国情不尽相同,面临的政治风险状况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对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评估中心处长助理邱志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南非是金砖国家之一,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对资源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电力、水务、新能源、铁路运输等领域是未来的投资方向。埃及是“一带一路”的支点国家,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径。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服务业链条;基础设施需求旺盛(交通、电力等),经济潜力较大。但是政治局势动荡和平稳交替频繁;获取国际融资的能力相对较强,中国资金的优势不够明显,中埃产能合作框架内重点项目;侧重电力、基础设施、工业产能等领域。
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第一大国;油气资源丰富,且产量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国际金融机构在尼活动较为活跃;基础设施和工业投资需求较为旺盛,建材工业是两国的合作领域。但是当地企业存在商业信用不佳,项目存在真伪难辨的因素;大型财团融资谈判能力极强,对中方资金价格较为挑剔;政府项目运作周期长。针对各国的国情,中方企业还需要未雨绸缪,在各种危机下提前做好应对。
非洲地域广袤,资源丰富,人民勤劳,10亿人口的巨大发展潜能正强劲释放,非洲经济总量已达到2万亿美元,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做好中非产能合作,对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和交流传播有着深远影响。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