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绿色保障房首次分配 吉惠园成里程碑式项目

昆明日报 · 2017-08-04 11:11

  7月31日,昆明市公租房公司发布消息,昆明市2017年市级统筹保障性住房项目吉惠园、铭惠园将纳入2017年第五批全市统一分配中,以满足公租房申请人更丰富的租住需求。项目采用预分配形式,入住时间为2017年12月,租金收取从2018年1月1日起算。

  对于吉惠园项目,很多市民都很陌生。项目位于五华区泛亚新区大漾田村,毗邻普惠园公租房小区,房源数3005套。然而在昆明市保障房建设史上,这个项目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它是我国西南片区首个绿色保障房建设项目,它不仅在云南绿色建设保障房建设史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它的实践也将勾勒出未来昆明绿色建筑发展的轮廓。项目由市公租房公司委托国内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集团全资子公司—昆明万科实施全过程项目代建管理,项目按照国家绿色三星标准进行设计,其中30%的住宅建筑面积达到绿色三星标准。其获得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这是目前国内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最高等级。它的建成及入住,也是昆明首次对绿色保障房进行分配。

  房子是装配式建筑

  绿色建筑是国家建筑发展的趋势,早在2014年住建部就提出,从当年起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率先启动绿色保障房行动,以此带动全国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20年全国城镇保障房中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将超过70%。保障房建设是要让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而在保障房中推行绿色建筑,就是要让这些人在此基础上住上品质更好的房子。

  据介绍,绿色项目有五大评价标准,分别是: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以及后期运营的绿色管理。传统建筑所选用的材料,对于甲醛、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危害的标准大大低于绿色建筑选用的环保材料。那么,最直观的是,住进绿色建筑里不会闻到刺鼻的气味、不会感觉头晕,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其次,绿色建筑强调节能、节水。相较于传统建筑,居住成本大大降低,但是舒适度却优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外墙有保温材料,窗子使用中空玻璃,房屋的散热和吸收热的作用大大增强,空气的热交换大大降低,室内温度保持良好,房子冬暖夏凉。而节能灯具的运用,以及房屋的光能处理技术的运用,自然延长了光照时间,缩短了用电照明时间,电费的成本降低。

  早在几年前,吉惠园项目刚开始建设时,记者曾有幸进入工地采访。

  走进施工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作业,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加工区,堆放整齐的钢筋、木材等物料比比皆是……整个施工现场干净整治,秩序井然。

  整个工程按照绿色建筑的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要求,将“绿色施工”理念贯穿项目施工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建设与环境的和谐共融。

  与扬尘、沙灰满天飞舞的传统建筑工地相比,一辆辆车开进工地,从车上运送下来的也不是建筑材料,而是建筑空间的整体模块。换句话说,房子就是由这些部件“拼装”而成的。

  而这些零部件,都是事先在工厂中生产出的基本部件。

  项目采用整体卫浴的方式,预制式产品。材料采用航空材料,并由工厂标准化生产,集合卫浴设施以及上下水系统,电路系统等配套,有机整合了沐浴、洗漱和如厕三大功能。不仅采购、运输、安装成本低,社会资源耗费小,还节省了工期。一个卫生间通过现场拼装,采用搭积木式的“拼装”后,2天时间就能够完成安装,一个卫生间两个工人只需花4个小时即可装好。而过去要装修好一个浴室,至少需要2个熟练的工人,花上20多天的时间。

  而这样“住宅工业化”的建设方法在项目现场有很多,运到建筑工地后直接拼装,就像搭积木似的。

  如工程采用了预制内墙板技术,运到现场的已经是工厂预制好的墙板。这种墙板以工业灰渣及建筑废渣为原料,属于环保型绿色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隔声、防火优的特点,而且施工工艺简单灵活,无需抹灰。工人按照标准将吊装到位的“零件”加固,组装到一起,比传统方式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此外,工程采用了铝合金模板取代木模板,这种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在施工中误差很小,垂直度、平整度比木模板高,还可以再回收利用,特别适合高层标准化施工。

  按照“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用工”及装配式建筑的要求,吉惠园项目通过铝合金模板、预制内墙板、整体卫浴等新材料、新技术,实现内外墙免抹灰,取消湿作业,实现无空鼓、无开裂、无渗漏的“三无”目标。

  在当前提倡低碳节能环保的全球趋势下,发展集约式产业化建筑模式是最为科学的发展之路。市公租房公司希望通过多种适宜、成熟的绿色技术集成应用,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让绿色建筑概念走入千家万户,并让老百姓切实体会到绿色住区的健康、舒适。

  打造属于公租房的品质生活

  吉惠园的成功,仅仅是昆明市公租房公司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一次探索及尝试。公租房公司成立6年来,在绿色建筑与住宅产业化的探索中,走在了全省建筑行业前列,为全省住宅产业化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示范作用。

  2015年11月30日,官渡渔村片区、子君村片区、盘龙羊肠片区、五华银河片区、几个市级统建保障性住房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盘龙东白沙河青龙片区项目33.28万平方米和吉惠园22.67万平方米市级统建保障性住房项目,被正式授予“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这也是目前国内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最高等级。该证书客观的评定了上述项目的保障性住房在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室内环境等绿色建筑性能方面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借鉴性。

  昆明市公租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斌介绍说,目前公租房公司在吉惠园、青惠园等多个项目上,都做了住宅产业化的大胆尝试。目前已从住宅整体卫浴、整体轻质隔墙等建筑构件产业化进行实践。这样的“拼装”称为装配式建筑,2016年3月,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第一次被写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住宅产业化,就是由半手工半机械比较落后的建造方式,转变成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必须前提是标准化,而优势也是标准化。

  绿色、高效,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市公租房公司就是要在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道路上,稳步走下去。过去要24个月,投入100个工人才能完成的一栋高层建筑,现在可能只需要10个月,投入50人就能完成,综合成本大大降低。

  推行住宅产业化,与绿色建筑是相辅相成的。从综合能耗看,建筑能耗占到30%--40%。住宅产业化能大大节省综合成本,包括如时间成本、资金占用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

  后期,建筑管养成本也会降低。因为整体装配和产业化制作最大的优势就是标准化。所有的产品都是工业化生产的产品,不存在差异,也能保证后期的稳定性。诸如漏水、墙壁开裂等情况都将比人工操作降低很多。

  因此,公租房公司希望发展集约式产业化建筑模式,在保障房的建设中极力实践绿色建筑理念,推行产业化住宅,打造属于公租房的品质生活,让居住其中的人,能够有尊严、有幸福感。

  让绿色建筑成保障房“标配”

  除了在绿色建筑上的勇敢尝试,市公租房公司还在海绵城市项目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在青龙项目上,公租房公司用生态和自然的方式,进行了一些“原生态”的工法尝试。

  比如在做雨水收集时,把雨水收集使用和渗透做到了极致。项目铺装材料和粘结施工全部采用完全透水工艺,这就仿佛是在地下铺设了无数毛细血管,保证雨水收集的畅通。项目用景观的方式处理雨水收集,有雨水收集池和雨水花园,采用传统的沟渠,对雨水进行引流,既降低成本又高效实用。

  绿色建筑的植被是很讲究的。尽量选用司空见惯的绿色植物,例如芦苇等常见植物,将绿色概念贯穿其中。

  如今,绿色建筑在市级统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体系中,已经逐步变成“标配”,在建筑中,不断加入绿色理念;在后期管理中,不断学习绿色管理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在未来产业中推广,市公租房公司将责任与担当的企业精神兑现到了保障民生的公租房项目上。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