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京津冀混凝土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水泥研究院 姜莎莎 · 2017-07-28 09:59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首都产业转移及津冀产业承接令整个区域内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今年4月1日,国家公布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计划,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的又一里程碑式规划。北京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必将引导京津冀区域产业格局的进一步转变,同时也将改变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之前三地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差距,经济发展侧重点及产业格局各不相同,对于基础建材水泥及混凝土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北京、天津尽管熟料生产规模小,但城市水泥、混凝土需求较大,混凝土是属地化特征非常明显的产品,因此北京、天津混凝土企业数量及产能规模都比较大。本报告从需求端、供给端分析京津冀混凝土行业市场格局现状,并结合混凝土产品的属地化特征展望区域混凝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需求增长明显放缓,北京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将成为两个需求亮点

  1、经济结构调整,需求量增长速度放缓

  京津冀三地经济结构具有较大差异,如下图北京第三产业为经济支撑;天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基本相当,从近十年发展趋势来看第三产业已经取代第二产业的支撑地位;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一产业在经济组成中仍然占有一定比例,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柱。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北京市近十年保持消费率最高,天津和河北仍然维持投资率明显高于消费率的情况,天津由于是港口城市,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自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净出口对于GDP增长的拉动均成反向作用。

  图1:近几年京津冀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及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不同的经济结构与三地的投资结构息息相关,从投资规模来看,2008年之后河北省固投规模超过京津两市之和。从投资增长率走势来看,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维持了10年的两位数投资增长(2008年投资增速为负),自2011年开始投资增速降为一位数,2014年只有1.1%的投资增长;天津从2001年至2015年投资增速都在10%以上,最高年份达到44.8%;2016年投资增速降至8%,2017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至3.6%;河北省2003年开始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3年增长率由20%以上掉至18.5%,两位数增长持续到2015年,2016年增长率降至8.4%,2017年上半年继续降至6.8%。

  图2:近几年京津冀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由上图可以看到近几年三地投资规模涨至一定程度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走势,拉动混凝土需求的主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出现波动下滑的走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增速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增速震荡调整下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在“十一五”期间达到顶峰,“十二五”期间快速回落,2015年投资增速再次回升,京津冀整体投资增速增至30%以上,2016年增速继续上涨。建筑业投资增速则呈现大起大落之势,从投资规模来看,近几年天津市建筑业投资占京津冀整体规模的80%以上,2013年开始天津市建筑业投资规模大幅度上升,2015年出现投资负增长。房地产方面同样也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投资增速高峰期,“十三五”投资增速快速回落,2016年三地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降至6.41%。

  图3:近几年京津冀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京津冀区域不论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带动混凝土需求的主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已经进入增速逐渐放缓的阶段,从近几年区域预拌混凝土消耗情况来看,2012年出现消耗量增幅大幅下降,2014、2015年两年出现负增长,2016年消耗量再现小幅回升。

  图4:近几年京津冀预拌混凝土消耗量(万立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大,但在2011年之前北京市的预拌混凝土消耗量最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区域水泥散装率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区域对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力度不同,导致混凝土预拌率有较大的区域差异。同时区域投资结构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预拌混凝土消耗量有所不同,整体来看,京津冀整个区域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预拌混凝土图消耗量呈逐年下降的走势, 2016年,区域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预拌混凝土消耗量只有0.29立方米。

  图5:近几年京津冀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预拌混凝土量(立方米/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2、北京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将成为两大需求亮点

  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这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时代背景,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是其中两大重要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北京城市副中心及雄安新区被设计成为两个千年大计,未来长期内将成为建筑施工重点,围绕两个局部地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将成为拉动预拌及预制混凝土新的增长极,然而由于两个千年大计从顶层设计上引入了整体布局及新的建筑理念,因此两个区域建设对于预拌混凝土需求的拉动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建筑端的绿色环保理念要求混凝土产品绿色升级,同时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于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向预制混凝土转换。

 北京城市副中心

  其实,早在2012年官方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行政事业单位向“副中心”转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战略背景下,2015年7月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提出: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3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下称《规划》草案)开始公示,《规划》草案明确了北京的战略定位,提出城市发展目标(至2020年、至2030年及至2050年),提出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一副、两轴、多点。

  图6: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图

  数据来源:互联网

  对与城市副中心提出要着力打造三个示范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四个城市--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空间格局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突出三个城市特点--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

  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道交通网,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快速路网络;在城市副中心内将加密路网形成小尺度街区。其中七纵三横中的七纵指的是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三纵指的是M17线、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五横两纵指中的五横指的是潞苑北大街、广渠路东延等,两纵指的是六环路和密涿高速公路。目前,连接中心城与副中心的广渠路二期已经实现了通车,京秦高速已经实现了开通,2017年新开工11个交通项目共计35公里,大部分交通项目处于建设阶段或规划阶段,计划到2022年之前实现通车试运营。目前通州区路网密度平均2.86公里/平方公里,按照副中心建设规划,未来城市副中心路网密度要高达9公里/平方公里。

  建筑方面,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绿色空间将占到约40%的比重,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令城市副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应用到的材料、技术、工艺都要节能环保,各相关单位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大量使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量使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其中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占地约6平方公里,建设规模约380万平方米,建筑要求行政办公区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其中50%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行政办公启动区要求100%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筑能耗降低幅度大于等于15%,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大于等于10%。

  从以上规划内容和规划要求可以看出,交通基础设施将成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带动混凝土需求的主要拉动力量,而建筑项目对于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向预制混凝土转变。

  雄安新区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公示后的第四天,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中国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图7:雄安新区规划图

  数据来源:互联网

  从重点任务看,雄安新区要承载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即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第二,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第三,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第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第五,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第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第七,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建设雄安新区要求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要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要加强对雄安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从雄安新区建设目标来看,要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产业格局要以高端高新产业为主,可见新区建设更加注重质量和生态,在建设节奏上不会像浦东新区、深圳特区一样快速建成,因此基础建设对混凝土的需求将是缓慢的,同时对建材产品的节能环保要求更高。同时,据权威人士透露,未来雄安新区百分之八九十都将是装配式建筑,而河北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支出要把钢结构建筑作为建造方式创新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保定是河北省率先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城市之一,因此雄安新区未来钢结构建筑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大力发展,而钢结构建筑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混凝土结构,因此,雄安新区的建筑业对于预拌混凝土的拉动预计想象空间不是很大,而对于预制混凝土的拉动仍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Page]

二、区域产能发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隅冀东合并提升北京市场集中度


  1、河北产能发挥率低于20%,北京市场秩序略好

  从供给端来看,京津冀区域整体产能发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能过剩程度较为严重;但由于混凝土产品属地特征明显,从三地各自供应情况来看,北京产能发挥率在全国处于中上等水平,河北省则处于较低水平。从三地混凝土产量及企业数量来看,北京与河北省目前混凝土产量相近,天津产量相对较低;河北省混凝土企业数量是天津与北京之和的近两倍。2016年三地产量、产能及企业数量如下表。

  表1:京津冀三地混凝土供给端现状(2016年)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2016年北京混凝土产能发挥率能够达到45.84%,单个企业平均产量是河北的3倍,市场供需关系较为合理;河北省产能发挥率只有不到17%,单个企业平均产量只有10.72万方,可以想象到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之高。天津市的产能发挥率在全国处于中下等水平。

  图8:2016年全国各省混凝土产能发挥率排行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三地混凝土企业空间分布如下表,北京市朝阳区由于投资规模最大,混凝土需求最大,因此混凝土企业数量也最大,城市发展新区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混凝土需求也比较旺盛,生态涵养发展区投资规模较小混凝土需求量小,因此混凝土企业数量最少。

  表2:北京市混凝土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水泥研究院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建设力度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40%以上,混凝土企业数量最集中;中心城区和平、河东、河西、南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例均只有1%左右,均只有一家混凝土企业,环保原因及需求不足导致混凝土企业数量少;东丽、北辰、武清、西青等区域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做了新的功能定位,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近两年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带来一定的混凝土需求。

  表3:天津市混凝土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水泥研究院

  河北省保定、廊坊混凝土企业数量最多,一方面由于环绕北京部分产品可以供应至北京项目,另一方面承接首都功能转移,房地产和建筑施工项目较多,因此聚集了大量的混凝土企业,但从本地投资来看保定、廊坊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因此大量的混凝土企业也导致了当地混凝土市场竞争激烈。从投资规模来与混凝土企业数量对比来看,邯郸、沧州混凝土市场供需关系稍微好一些,秦皇岛混凝土产能过剩严重。

  表4:河北省混凝土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水泥研究院

  2、金隅冀东是区域最大企业,但无法彻底改变市场格局

  金隅冀东合并之后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当之无愧的最大规模的水泥及混凝土生产企业,水泥熟料产能规模占有绝对优势,北京、天津均只有金隅一家熟料生产企业,河北省金隅冀东熟料产能之和占全省比例达到48%,整个京津冀区域内金隅冀东熟料产能占比达到50.6%,牢牢把控住水泥供给端。混凝土方面尽管金隅冀东已成为区域内产能产量最大企业,但由于混凝土企业数量多,产能集中度差,金隅冀东在整个京津冀区域的混凝土产能集中度只有不到10%。

  表5:金隅冀东京津冀区域混凝土产能分布及占比(万方)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上表可以看出,金隅冀东混凝土产能在北京市的市场占有率为22.16%,在全国范围内算是较高水平同时由于金隅是北京市唯一的熟料供应企业,上游的稳定渠道也令金隅冀东混凝土在北京市场有较好的话语权,相对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市的混凝土市场因此能维持较好的秩序和竞争氛围。

  在天津和河北,金隅冀东混凝土市场占有率仍比较低,且分布较为分散。河北省金隅混凝土搅拌站主要分布在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冀南地区,冀东的搅拌站则主要分布在唐山、承德等冀北地区,两者位于河北省的布局不重叠,因此较难形成合力增强局部地区的市场掌控力。在天津,金隅和冀东搅拌站重叠的区域为滨海新区和东丽区,是天津市两个混凝土企业数量最多的区域,因此两者合并对于提高局部区域的市场集中度、改变局部区域市场格局作用不大,尤其是滨海新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的状态仍将持续。

  表6:金隅冀东天津区域企业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三、混凝土价格2016年下半年以来强势上涨,京冀价差高达100元/方

  从近三年三地混凝土市场行情走势来看,2015年第三季度价格开始阶段性下降,2016年年中价格下跌至最低位,然后开始快速反弹,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价格恢复性上涨,北京、天津一年以来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一年的跌幅,目前京津商混市场价格是近三年最高水平,北京价格维持在384元/方左右,天津维持在350元/方左右;河北省价格仍为能超过2015年上半年未降之前的水平,目前维持在275元/方左右。

  图9:2015年至2017.6京津冀混凝土市场价格走势(C30,元/方)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可以看到,近三年京津冀地区混凝土市场价格走势与水泥价格走势非常温和,在水泥价格大涨大跌的情况下,混凝土市场的敏感性加强,价格能够实现有效传导。而与水泥价格变化不一样的是近一年北京市水泥价格的上涨幅度小于前一年的价格下跌幅度;天津、河北水泥价格上涨幅度则完全超过了之前一年的下跌幅度。这表明,混凝土市场集中度高的区域对于水泥价格的涨跌更为敏感,价格传导能力也更强。

  图10:2015年至2017.6京津冀水泥市场价格走势(P.O42.5散装,元/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三地价格比较来看,北京一直保持价格最高,河北价格最低,近两年北京C30市场均价高与河北平均水平100元/方左右。北京之所以能维持价格高位一方面由于区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企业价格上涨能够被下游接受;另一方面,区域内原材料价格相对较高,2017年以来,北京与河北的水泥均价价差由40元/吨上涨时70元/吨,同时北京砂石价格平均比河北高5-10元/吨左右。

四、未来京津冀混凝土行业发展展望

  需求增量明显下降,产品结构将发生明显转变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津冀产业承接的持续,津冀似乎有更多的混凝土需求空间。河北省城镇化率为53.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而城镇化率的提升要求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要继续增加,这将成为持续拉动河北混凝土需求的重要支撑。从京津冀协同交通建设规划目标来看,未来几年建设投资增速将明显放缓,因此,每年对于混凝土需求的拉动也将明显放缓。

  另一方面,无论是北京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以及区域内的新建筑,传统建筑方式向装配式转型已经成大趋势,因此对于预制混凝土的需求将明显提升,预拌混凝土面临很大的挑战。

 供给端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京津冀区域内除了北京市混凝土市场集中度略高,天津和河北市场集中度仍然很低。由于京津冀区域内大企业比较少,绝大多数仍是单打独斗的小规模混凝土企业,产业链延伸完全掌握建筑端上游原材料供给难度较大。金隅冀东则是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原材料端不仅有水泥还有砂石骨料生产线,对于企业混凝土的经营及后期规模的继续扩张具有天然的优势。金隅冀东合并后被寄予厚望,由于掌握了原材料端的市场话语权,在未来混凝土市场如果能够继续进行市场整合将会对区域混凝土市场带来质的转变。

  而对于单纯混凝土生产的小规模企业来说,未来单纯的生产供应混凝土将不再具有竞争力,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两个出路:一是向大企业靠拢;另一个是产品转型,更贴近建筑端需求。

编辑:jiro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