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新路:着力创造绿色环保价值链
今年年初,台泥集团前董事长辜成允不幸意外辞世,张安平接任董事长。接手台泥后,张安平提出,台泥将不只是水泥制造公司,而要发展成为处理大自然与人类复杂关系的绿色产业公司,一个主动寻求环保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的公司。
台泥集团董事长张安平
碳捕捉微藻养殖
花莲和平厂一角
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
2017年对台泥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年初,台泥集团前董事长辜成允不幸意外辞世,台泥的路将如何走,成为岛内外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建材报记者走访了台泥旗下的新北八里垃圾焚化厂、屏东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花莲台泥和平厂。新晋董事长张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会坚持“环保不是成本,是责任”的理念,台泥不再局限于纯粹的传统水泥行业,而是与“地球永续发展、永续环保”相结合,致力于“绿色环保价值链”的创造。
张安平提出,台泥将不只是水泥制造公司,更要发展成为处理大自然与人类复杂关系的绿色产业公司,一个主动寻求环保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的公司。
张安平告诉记者:“成允曾说过‘环保不是成本,是责任’,我相信成允也会同意我现在这样说,‘环保不只不是成本,更不只是责任’。水泥跟环境保护之间,不会永远是在两端拼个你死我活的对抗,而是一个不断理解和交融的过程。”
在水泥行业生根,更要有全新突破
台泥从2004年在大陆建设第一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开始,尽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所带来的红利,如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台泥同样面临着水泥业下行所带来的发展困扰。对于未来的发展,台泥一方面要在水泥业里生根,让利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要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台泥资深副总黄健强告诉记者:“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入大陆水泥市场,一晃就是10多年,虽然我们进去晚一点,现在看起来我们掌握的时机很好。就是在那个10年内,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我记得我们从刚进去的时候,也不过是6、7亿吨的需求量,到了现在,虽然去年、前年稍微差了一点,但是都还保持了24亿吨的需求量。我们是恰逢其时,在这10几年最好的黄金时期一次性大幅度投入。从第一期五年计划达到3000万吨,第二期五年达到6000万吨,现在大概在大陆就是6500万吨的产能。”
黄健强说:“我们对大陆还是持续抱着乐观的经营态度,肯定是会永续经营下去。”
黄健强认为,未来3~5年,大陆市场可能维持高需求的水平,接下来有可能慢慢往下掉。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但鉴于大陆经济增长仍有相当大的潜力,加上“一带一路”等的带动,大陆水泥市场仍会保持相当大的需求。
台泥副总吕克甫说:“现在产能过剩,在大陆的并购基本上都暂停,没有看到优质企业就不会下手。”
水泥市场从高需求、高供给转向了低需求、高控制力。如何更有效的配置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如何将传统水泥产业向绿色环保转型,成为台泥必须思考的问题。
吕克甫说:“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仍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先从公共事务做起,从生活垃圾入手。我们在大陆会在做好生产与节能减排之余,专攻这部分的工作,这样才能够让这个工厂真正的价值得到发挥。”
打造循环经济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台泥始终用永续经营的理念在做跟水泥厂有关项目。
黄健强告诉记者,水泥厂除了担当传统的建材商的角色外,还是一个可将废弃物进行回收并高温处理后变成再生资源的服务型单位,这是发展循环经济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未来的发展中,台泥的水泥厂会从过去传统的单纯提供建筑材料为主,延伸为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即绿色环保价值链的创造。
吕克甫介绍说:“我们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还是一样,因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对碳减排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强调替代燃料的想法,这在国外已经搞三四十年了,我们在台湾会做的比较多,将来也会在大陆做这件事。我们争取韶关厂明年底能够投产,这是专门为了处理曲江区及韶关城区的生活垃圾而建的。除此以外我们对固废处置的做法,在重庆合川、湖南怀化、四川叙永,我们都有跟地方政府提水道系统、污泥处理、固废处理方案。”
记者了解到,台泥花莲和平厂摸索出一条世界水泥工业独特的“水泥+发电+环保”的“三合一”发展模式,三位一体,资源互补。其战略思维就是贴近“永续地球、永续环保”的理念,把每一个生产环节串成一个价值链:工业废水经过处理,一方面还给环境干净的水,另一方面产生的污泥含有热值,可以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取污泥里面的热值用于发电,同时也处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燃烧后还会产生重金属,还有二噁英的问题,如果把垃圾协同处理厂跟水泥厂放在一起的话,二噁英可以通过水泥窑高温处理掉。最后,经过粉尘处理,脱硫脱硝之后只剩下二氧化碳。和平电厂烧煤产生出来的煤灰,可当做水泥原料之一,而水泥生产过程中所生成的石灰粉,又为电厂做为脱硫的原料,脱硫产出的脱硫石膏,也可以做为水泥生产添加的成分之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记者得知,台泥正在做碳捕捉研发,希望能够把二氧化碳捕捉下来后再去做高附加值产品,如:培养微藻,用微藻提炼出虾红素可用于发展具高附加值的美容产品和保健食品;另外还有一种藻类的脂肪含量很高,藻本身可作为替代燃料,可降低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煤炭成本。这样,每一阶段产生的废弃物都变成下一阶段的资源,形成资源回收再利用,避免任何的危害和浪费,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
台泥“永续地球、永续环保”的发展理念在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得到了最好诠注。据悉,截至2017年3月底,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已成功种植、培育31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及亚热带植物(含雾林带植物在内),规模为世界第一;其中,兰科植物8600多种、凤梨科、秋海棠科及蕨类植物的收藏量更为世界之最。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执行长李家维表示,这些物种是研究生物亲缘关系、研发新药及培育园艺新品系的材料,更是未来重建地球生态系的必要元素。未来10年内,保种中心植物收藏量将扩增至4万种,以活体保存、学术研究为本,通过国际交流,参与世界热带植物保育计划,目前保种中心已跃居成为全球植物保育及研究重镇。“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的设立旨在落实台泥企业全面提高生活质量的政策,以实际行动贯彻持续发展及环境保育的理念。
台泥董事长张安平表示,未来将会持续推动“永续地球”的理念,让“环保一条龙”和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一起开花结果。
“古稀”台泥谋求年轻生命力
自1946年始建,已走过71个春秋的台泥,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张安平告诉记者,他的经营策略是水泥产品精致化,未来要朝向绿色水泥发展,他思考着将如何从本业衍生出更有附加值与社会公益的运营模式,以环境友善为起点,转为生态水泥事业。同时,不排除将台泥触角,从海峡两岸延伸至欧美市场。
张安平说:“我们会关注新能源的发展,这是世界都在关注的议题,我们将让台湾许多优秀的技术人员被世界看见。我们会循着循环经济的概念,以水泥本业的技术转换成其他收入,如协助城市废弃物处理。台泥将如过往一样持续服务社会,引领产业往下一阶段发展。”
在台湾,台泥重构了水泥厂、焚化厂,将余热发电、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碳排放“捕捉”等结合在一起,构成“绿色价值链”,努力带动水泥行业转型。
张安平说,以前看似免费的阳光、空气、水,在不远的未来将会是最昂贵的物品。未来台泥要更主动地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不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第一目标。他表示,自己将承袭台泥的儒商精神,紧握产业发展新机遇,继续台泥一直以来在海峡两岸扮演的角色。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做的事情其实是利众而不是唯利己。利众并不表示不利己,可是唯利己的事情少做。中国人用一个字‘仁’就将这个道理精确地表达出来。”张安平诠释了儒商精神。
张安平强调对于台泥来讲“环保不只不是成本,更不只是责任”。
张安平表示:我期待台泥,不只是对环境友善(eco-friendly),而是要主动去解决环境的问题(eco-solution provider),更进一步地去保护环境,这也就是循环经济的基本精神。其实循环经济不只是一种道德,也是产业所形成的一种善念。包括废弃物处理:为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台泥持续和台湾工研院合作,扩大碳捕捉与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希望早一步掌握关键技术,把别人视为成本的“碳税”,转化成我们可以获利的“资源”。
一直以来,台泥面对各种未知,谨慎前进,往往比别人先一步察觉到可能会发生的困境,也比别人先一步提出解决困难的方案,这些先人一步的宝贵经验,是台泥长久耕耘所结出的硕果。未来,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对台泥而言,或将充满了机会。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