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节能董事长张奇: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而不懈努力
十年前,中材集团整合旗下企业中与余热发电业务有关的核心优势资源重组设立的节能产业平台——中材节能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节能)成立了。七年前,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三年前,中材节能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十年的快速发展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十二五”期间,中材节能形成了以公司天津总部、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材(宜昌)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及20余家BOOT/EMC投资项目子公司等为主要载体的节能工程、节能投资、节能装备制造、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等多个专业发展平台,成为了节能领域领先者。
今年以来,受益于节能环保、央企改革、雄安新区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中材节能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竞相追逐的绩优股。
“十年磨一剑”,从2007年至今,中材节能形成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凭借着怎样的战略规划,从一个成立时只有5、60人的规模发展到现在近2000人的规模?从不被人看好到行业翘楚,这中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初夏的天津阳光明媚,中材节能总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中国水泥网记者奔赴天津,与公司董事长张奇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谈及当年的发展历程,他感慨良多。
2008年10月,由中材节能主编的《水泥工厂余热发电设计规范》顺利通过审查,成为行业规范。这也意味着中材节能在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上的优势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张奇至今回想起来很是感慨:“我们是由技术起家的,发展成为如今这么大的上市公司,这是很不容易的。最初我们提出余热发电时,水泥企业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发展到现在,每个水泥生产线都要上余热发电,成为了行业标准,这证明我们以前的选择是对的,我们坚持下来了,看到了最后的胜利。”
全国第一家拥有自主开发的余热电站技术、全国第一家拥有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专利技术、全国第一家将国产化的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推向国外……列数中材节能的发展史,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目前,中材节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专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正是有了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让中材节能从最初的小企业发展成为行业一流的大企业,并昂首阔步地走向了海外。
立足国内 向海外延伸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4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材节能也积极投身其中,其实严格说起来,它的海外发展步伐更早。
张奇说:“作为国内同行业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代表,中材节能紧扣‘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国家战略,充分运用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稳步开展境外投资,积极拓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加快推进建材装备‘走出去’的步伐,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材节能的第一个海外项目是在泰国,而到现在,不仅仅是在东南亚,在中亚、中东及非洲等地,中材节能均有建设项目落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多条生产线的余热发电工程项目,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46%。张奇介绍,尤其是菲律宾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市场空间。
十年来,中材节能及所属公司共签订境外合同总额约为75 亿元(包括已完、在建和已签未执行等);境外市场区域也从十年前的泰国发展到目前的沙特、阿联酋、印度、越南、菲律宾、土耳其等22个国家和地区。
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国内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建设顶峰到来之前,中材节能就已经未雨绸缪,通过国际化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当然,在“走出去”这些年,过程的艰难也是可想而知,语言不通、地域环境差异、风俗习惯不同等问题一直是走出去企业的困扰。张奇说:“从我们‘大国精神’来讲,从我们自身来说,实际上我们是带着非常好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赢这样的心态走出去的,这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跟西麦斯、拉法基等优秀的跨国公司合作,另一方面也要跟当地的企业去合作。我们‘走出去’的不少国家条件非常艰苦,员工常常风餐露宿,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有不少的风险,有得有失,总的来说,当然经验是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的海外发展就很成熟。关于走出去的风险,任何一个企业都应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是说你“走出去”了,就可以随便去做了,对于地区的选择还是应谨慎,我们在海外遇到过战争、撤侨,包括恐怖事件等很多问题,都要注意安全性。任何的投资都要基于充分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之后,这是一个过程。习总书记将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概况为四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习总书记讲的这四点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好好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坚守主业 拓展新领域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被誉为‘十一五’期间“水泥行业最耀眼的闪光点”。工信部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所有具备条件的新型干法生产线都必须完成利用余热进行余热发电项目的改造,并要求水泥行业“对具有余热开发价值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实施技术改造,进行300套余热发电工程建设,”以期达到“实现年节能量约600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水泥市场的饱和,新建项目基本停滞,国内水泥窑余热发电站的建设需求在逐步下降。
中材节能积极应对市场的转变,凭借着水泥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在其他高能耗行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目前涉及的行业有水泥、化工、石油、冶炼、资源综合利用等,业务发展空间不断扩展。“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考虑到环境承载力和市场的需求,节能必将是一个趋势。”张奇说,“就目前市场来看,钢铁、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只对部分高温余热进行了回收,中低温废气余热的利用尚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整理推行力度的不断加强,这些高能耗行业对余热发电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张奇表示:“余热发电向其他行业发展,技术上没有难度。这些生产线排放废热的温度比水泥行业高。”
中国建材科学研究总院陆秉权曾在其《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预测,钢铁企业烧结余热发电市场容量约200亿元;焦炭企业干熄焦余热发电市场容量约100亿元;化工企业余热发电市场容量约60亿元;造纸企业余热发电市场容量约60亿元。
巨大的前景使中材节能敏锐地嗅到了“味道”。近几年,中材节能在玻璃、钢铁、硅铁、碳素等外行业的余热发电市场逐步加大项目建设,早在2010年,已经在玻璃行业建有29台余热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221兆瓦。后来又承建了国内第一个硅业余热发电项目,第一个高效碳素罐式煅烧炉余热利用项目和第一个压气站燃机余热发电项目。遍地开花成就了余热发电行业的“领头羊”地位,也奏响了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时代强音。
延伸产业链 打开新空间
中材节能坚持技术引领,不断完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中材节能总部、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和武汉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院”)三大研发平台,中材节能迈步走上节能技术和装备领先之路。
2014年中材节能成功收购南通万达锅炉,并成功开发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生物质焚烧发电锅炉、余热发电锅炉、水煤浆锅炉、大型集中供热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填补了中材节能在装备配套上的弱势。2016年8月,南通万达锅炉制定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锅炉》标准通过审查获准报批。“500t/d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锅炉”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武汉院在新型建筑材料行业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技术优势,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今年5月4日,住建部发布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其中关键就是要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武汉院迎来了发展的风口。
信心来自于实力,来自于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材节能在节能环保领域里必将迎来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崭新春天。
在张奇的办公室挂着一幅书法,上面有四个字——海纳百川。张奇说这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他这个人的座右铭。他说:“从我们的企业来说,海纳百川就是听取各方面意见,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同心协力共同一件事情做好,很感谢我们的员工,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的员工,他们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全方位的节能服务企业。坚守是我们的精神。”
十年来,公司不仅在传统工业节能领域深耕细作,而且向建筑节能、可燃固废处理等领域不断拓展,同时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及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企业的发展,张奇一直有着很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我们要时刻谨记,上对投资者负责,下对各位员工负责。不可贸然投机,保证我们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坚实踏实的。”
在交流过程中,记者也能感受出,张奇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把握一直是清晰明确的。他说:“下一步就是怎么发力,发多大力的问题。从行业内到行业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单一技术到整个产业链延伸。企业发展就是这样,方向对了,策略对了,坚守了,未来的发展不言而喻。”
回首十年路,靓丽的数据,体现着中材节能人的激情和责任,更如珍珠一般,散落在中材节能成长的道路上。回顾过去,中材节能人心怀感恩,同时,那一串串靓丽的数字,也激励着中材节能人更加奋发图强,成就更大的梦想。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