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恺民:去产能、快转型、增效益、尽责任
近日,由中国水泥网、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水泥上市公司年会暨2017基建建材资本化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元一希尔顿大酒店拉开帷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陈恺民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就建材工业有关产业政策及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内容同与会代表作了交流。
陈恺民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逐步落地,包括水泥在内的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不断改善,行业盈利能力较大幅度提升,但是行业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原因在于一些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谈到水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陈恺民用十二个字进行了概括,即:去产能、快转型、增效益、尽责任。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去产能
陈恺民认为,虽然去年下半年开始,水泥行业形势回暖,但1-4月行业销售利润率仍不及制造业平均水平,行业百元资产回报率也比制造业平均水平低,究其原因,行业产能过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面对当前的回暖态势,行业不能简单乐观,应该看到一些潜在的问题。特别在市场需求方面,未来水泥需求下跌是大概率事件,行业应该对此有所考虑并早做应对准备。
需要看到,一方面,当前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海洋国土建设、工业自身发展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因素都为水泥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虽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长,但是对水泥需求的拉动越来越小,近几年水泥消费系数持续下降,基于这样的现实,业内需要对产能过剩状况以及去产能工作的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来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本建设不断趋向饱和,水泥的消费将会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希望水泥行业早点谋划未来,避免在需求断崖下滑的时候让行业陷入困境。
另外,关于产能利用率的问题,行业和金融机构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将有利于业内企业以及金融等相关领域对行业状况有一个更为科学表述和评判。陈恺民认为,产能利用率的评估较为合理的方式是以设计产能为基准,根据每年熟料产量来加以评估。
事实上,今年2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由环保部质检总局带队组成了8个督查组,对全国水泥平板玻璃淘汰落后产能作了一次专项督查,通过这次督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把本地区的水泥生产线的设计产能,生产线清单作了公布,依据这个公布的清单,水泥及相关行业可以对当前水泥产能的“天花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为了加速行业去产能,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委明确提出并采取了多个政策手段。
第一个是严禁新建新增产能项目,同时为了提高行业的生产集中度,特别是针对水泥熟料,要求在今年年底之前,暂停不同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能置换,这就鼓励大家开展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
第二是更多地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倒逼落后产能尽快退出,特别是那些竞争乏力的产能。陈恺民认为,在加速落后产能淘汰方面,水泥行业改革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在浙江、河北等环境敏感地区,已经在利用能耗、环保指标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探索。如在排污方面,建立“一证一卡”,实施“一卡双控”,即既控制实时排放峰值,又控制每个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陈恺民指出,如果实施“一卡双控”,两个参数同时监管,特别是通过控制单位熟料污染物排放量,不仅竞争乏力的产能(即单位熟料排放总量偏高的产能)将加快退出,也可有效解决业内反映的“批小建大”和无证非法生产难题。行业应仔细研究并利用这些政策标准来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压减过剩产能。
第三是鼓励联合重组,开展区域改革试点。近年来,水泥行业兼并重组趋势日盛,有效提升了行业生产集中度,减缓了市场恶性竞争,对于稳定行业运行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方上,部分省市已开展区域性的企业联合重组试点,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就是开展错峰生产。2015年以来,位于北方集中采暖地区的水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冬春供暖季主动开展水泥熟料错峰停产,避免和采暖锅炉污染物叠加排放,客观上在减轻大气污染的同时,也缓和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陈恺民强调,在去产能方面,水泥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做了很多可行的探索,但业内更要看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最关键的就是要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去压减产能。
快向综合服务商等角色转型
水泥行业在建材工业中占据比较重的地位,水泥行业运行若出现较大起伏,建材行业总体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促进水泥行业平稳运行,对建材工业稳定发展较为重要。
建材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水泥工业功能拓展,这对于行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业内正在推广的协同处置,目前海螺、金隅、华新、中材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都已经在积极推进,并在前期作了很多有益探索。
陈恺民指出,今后,随着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必将加快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将有力推动水泥工业业态和模式创新,在此背景下,水泥工业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胶凝材料供应商层面,要拓展新功能,转换新角色。
第一、逐步延伸产业链。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水泥行业对矿山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烧制熟料,大量低品位尾矿被浪费。另外,在下游产业拓展方面,也仅仅在近些年才开始较大规模涉足混凝土及相关制品行业。然而,国外的世界知名水泥企业,如拉豪、海德堡等基本都是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在混凝土及制品等领域也有很好业绩。
水泥是一种中间产品、半成品,最终需要服务于混凝土及制品行业。水泥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就要加强骨料、水泥、混凝土等相关产业联动,推动混凝土技术研究与进步是重要手段,也是水泥行业成为一个更好的为建筑部门服务的全建筑材料供应服务商的需要。
第二、充分发挥水泥工业窑炉优势。水泥窑炉,特别是旋窑,是一个负压运行同时有碱性氛围的热工设备,非常适合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有毒废物,可以有效解决二噁英污染和飞灰的问题。所以,水泥工业下一步要向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商转变。
陈恺民指出,由于有窑炉优势,能很好消纳其他行业的固废,水泥企业可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要把水泥行业打造成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链环。未来水泥行业要进一步减少利用一次资源生产水泥熟料,尽可能多用固废等二次资源生产水泥熟料。
第三、着力开发非金属矿资源。水泥工业本身是非金属矿业的延伸,在发展水泥主业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帮助高价值利用非矿资源,目前水泥行业非矿资源高效利用程度不够,未来水泥工业从业者应该转化为低效资源的高效开发者。
目前,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一部分企业已经做了一些探索,未来行业还要把这三个创新协同起来,通过业态创新改变业务流程,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组织结构。随着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的推进,水泥工业非矿资源利用空间将会非常大。
最后,优化产品结构。陈恺民认为,当前的水泥工业是被动地根据混凝土行业的需要供应水泥,但是随着业态创新的推进,水泥行业要成为综合服务商,就需要主动和建筑部门结合,协同发展水泥基复合材料,优化产品结构。
当今水泥生产,基本要用2.2吨左右的生料生产1吨熟料,然后磨成水泥,生产混凝土时又添加大量掺和料。如果主动改变一些业态,主动生产标准化原料,提高混凝土的设计技术,自己开发设计生产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社会综合成本就会大大节省。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水泥行业需要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苦练内功提升效益
尽管目前水泥价格理性回升,利润有所增加,但是行业盈利水平和百元资本收益相对仍然较低,如何提升运营质量和能力是行业当前需要练内功的地方,也是资本市场参与行业改造的地方。
《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工业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水泥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自然也是提升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目前国内5000t/d生产线用工人数不少都超过200人,如果能够通过智能制造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无疑将会大幅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另一方面,水泥行业很多生产经营环节社会化服务程度偏低,对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较为欠缺。
陈恺民举例道,目前中国水泥网正在开发大数据资源,能够更好的为水泥企业提供运营维护服务,可以大幅度减少无效社会物流,降低行业运行成本。比如,当前我国水泥消费大约24亿多吨,其中熟料13亿多吨,水泥中掺入的混合材有10亿多吨,如果利用大数据对物流进行优化,结合混凝土生产技术优化,10吨混合材可平均减少20千米左右的运距,全年可减少200亿吨千米的无效物流运输,一吨千米的运费即便以5毛钱计算,一年就可以为行业节省100亿元的运费。随着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新的业态和模式可以为行业找到更多新的利润增长点。
另外,水泥工业组织结构优化也应该引起重视。通过优化组织结构以后,品牌意识增强以后,经营权托管也可以降低很多的运营管理成本。有了互联网技术,内部的管理架构就可优化,水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创新。
在产业整合方面,目前国内拥有熟料生产线的企业就有1000多家,而在欧洲大陆、美洲大陆、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熟料供应商只有少数几家。可见国内水泥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仍然较低。未来通过产业整合,也可以为水泥行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压减竞争乏力产能创造更大空间。
为提升水泥行业经营水平,提升综合效益,同样需要金融领域加大对绿色生产、智能制造企业以及行业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限制低效企业融资能力,加速落后产能淘汰。陈恺民认为,深化产融对接,推进实施差别化投融资政策,能够帮助骨干企业尽快做优、做大、做强,助力转型升级。
持续发展需要尽责任
水泥行业经过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一是在绿色发展方面欠账不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绿色矿山为例,当前国内水泥企业的矿山全面修复不多,大多造成了或多或少的环境问题。水泥企业在获得效益的同时,要考虑自身发展,要考虑社会责任,做好矿山修复工作。
二是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保护有待提升。陈恺民指出,2月份的督查发现,水泥行业在上述问题中还存在不少欠账。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保护,应该放在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三是企业自主经营和行业自律发展。由于产能过剩严重,国内曾经出现无序竞争情况。未来水泥企业会更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是行业代表,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因此,在今后的竞争与合作中,企业应该维护好自身形象和行业整体形象。
去年,工信部原材料司曾委托中国水泥网研究分析水泥行业“走出去”和开展产能合作相关事宜。目前中国水泥网正准备陆续推出“一带一路”沿线水泥行业产能合作投资指引,以便业内企业了解沿线投资环境,统筹考虑、投身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并在发展中加强行业自律。
最后,就是水泥行业要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泥行业近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在绿色生产、智能制造、职业卫生健康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下一步在这些方面,行业还应该做出更多努力。企业在获利的同时,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尽该尽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