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持续拉高!四川水泥行业2019年度成本抽样调查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 2020-10-29 15:05

价格持续拉高 效益大幅提升

——四川水泥行业2019年度成本抽样调查

2019年,四川水泥行业成本抽样调查显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水泥产销量稳步增加,销售价格持续上升,生产成本增幅回落,全行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基本情况

(一)生产销售量价齐升。2019年,水泥行业产销形势总体较好,生产量同比增加0.89%,达产率为90.71%,同比增加0.59个百分点,销售量同比增加0.14%,平均销售价格377.07元/吨,同比上涨15.27%。其中,大中型企业产销量同比分别微降0.30%和0.95%,平均销售价格380.38元/吨,同比上涨16.00%;小型企业产销量同比分别增加14.37%和12.78%,平均销售价格343.49元/吨,同比上涨4.75%。

(二)收入利润明显增长。销售价格上涨带动销售收入明显增加,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步增长,同比分别增加19.44%和43.04%。其中,大中型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加19.56%和43.76%,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分别增加18.05%和7.83%。行业负债同比减少24.79%,其中,大中型企业负债同比减少25.78%,小型企业负债同比减少21.07%。

(三)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受物流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水泥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水泥生产成本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有所回落。按标号分,42.5R水泥单位生产成本同比增加3.03%,增幅较去年减少4.58个百分点;32.5R水泥单位生产成本同比增加4.96%,增幅较去年减少5.34个百分点。按规模分,大中型企业42.5R和32.5R水泥单位生产成本同比分别增加2.99%和1.66%,增幅较去年分别减少5.32和9.3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42.5R水泥由于产量增幅大于总成本增幅,单位生产成本同比减少24.26%,32.5R水泥单位生产成本同比增加3.37%,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主要问题

(一)结构调整有待加力。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依然存在,区域市场集中度不高,部分中小型企业设施设备老旧,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达产率普遍偏低,有的大型企业虽然优势明显,但市场主导能力还不够强。

(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融合不够,高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理想。绿色生产能力不足,面临超低排放、降低能耗、协同处置、绿色矿山建设等问题。智能化程度不够高,存在缺乏技术装备、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困难。

(三)成本管控有待加强。环保限产、薪酬政策调整及“治超”等因素导致职工薪酬刚性增加,物流及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企业管理费用居高不下。2019年,42.5R水泥原材料、职工薪酬和管理费用单位成本分别增加13.64%、19.13%和20.14%。

三、对策建议

2020年上半年,由于水泥行业较强的季节性运行特点和近年来错峰生产的有效实施,水泥生产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下半年,随着“六稳”、“六保”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回暖,预计市场需求将逐步好转,市场价格可能出现持续反弹。为促进水泥行业降本增效和健康发展,建议:

(一)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搭建区域性产能整合平台,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经营等方式,整合产权或经营权,优化产能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能利用率。

(二)完善产能置换政策,坚决落实减量置换,取消跨省置换,严肃查处批小建大、虚假置换、重复置换等违规置换行为,积极探索市场化去产能的新途径,维护区域市场稳定。

(三)加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持续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强基础研发,填补特种水泥等非通用产品的空缺。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完善散装水泥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向混凝土、砂石、装配式建筑等方向延伸产业链。

(四)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节能集约、循环利用理念,在余热发电、运输皮带发电等能源利用方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能,促进降本增效。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强化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协同联动,在减税降费、信用贷款、支持性电价、物流运输等方面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编辑:梁爱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