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项目批量多点落地 沿线国家新投资将迎高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即,此前签订的一系列项目正逐一落地。1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能合作发布会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就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近千份,完成营业额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近一半。2013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未来五年的对外投资项目也将大批落地于此。
基建先行:通信、高铁铺设“丝路”基石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对外投资中的重要抓手,其中信息通信和高铁交通的双路铺设将为“丝绸之路”奠定基石,在帮助沿线国家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的同时,有利于中国企业后期装备、技术、标准、建设、运营“走出去”。
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方面,扩建中的跨境“丝路光缆”成为一大亮点。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正大力推动跨境光缆建设,目前已与周边12个国家建成跨境路缆系统,建成了四条国际海缆。正在扩容中哈,新建中阿、中巴以及“丝路光缆”等跨境光缆系统。积极推进基础电信企业参与“中国-东盟信息港”、非洲“六纵六横”骨干光缆等建设。
同时,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通信业务运营,为相关国家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2016年,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涉外投资规模约50亿元人民币,已经在巴基斯坦、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海外运营。
其次,优化国际通信出入口布局,调整形成了北上广等九个综合性国际业务局,昆明等十个区域性国际局,深圳等十个边境局和霍尔果斯等58个国际信道局为主体的整体架构。
再者,主动对接沿线国家工业通信业发展战略。先后与柬埔寨、伊朗、孟加拉、阿富汗等国家信息通信主管部门签署了《政府间信息通信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非共同体五国、埃塞俄比亚和国际电信联盟分别签署了《共建东非信息高速公路合作文件》,并将在高峰论坛期间,与国际电信联盟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电信和信息网络领域的合作意向书》。
方正证券认为,信息通信产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其“走出去”模式及目标清晰,进程有望加快,投资节点将到来,重点受益领域包括电信运营商,光通信、光纤光缆、无线基站设备、电信增值服务、北斗导航及专网通信等行业。
除了“信息丝绸之路”,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道路建设也是基建的重中之重。据发改委副主任宁吉?介绍,近年来,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中老铁路已经全线开工建设;印尼雅万高铁已经签署了商务合同,并有望尽快全面开工;中泰铁路持续稳步推进,也正在为开工创造条件;匈塞铁路已签署塞尔维亚段的商务合同和匈牙利段的建设合同;俄罗斯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勘察设计已经顺利完成;中吉乌铁路重启了三方联合工作机制;巴基斯坦ML1铁路完成了既有线升级改造的可行性研究,中国企业接连中标马来西亚南部铁路、东部沿海铁路等。
产能“走出去”:装备制造项目多点落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成为热点。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制造业对外投资总额达到310.6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是18.3%,比2015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制造业并购项目197起,成为对外投资的一个亮点。
中国产能“走出去”正在多领域推进。目前,在原材料领域,炼化和化肥行业境外在建项目签约金额达600亿美元,有色金属行业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5个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动,建材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达到33个。装备行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企业纷纷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电子信息行业,多家光伏企业在美国、日本、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投资光伏电站或开展EPC总包服务。
工信部也在指导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到国外去建厂。北部湾集团、广西盛隆冶金在马来西亚投资的联合钢铁大马有限公司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河钢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签署了在南非建设500万吨级的钢厂项目,河钢集团收购了塞尔维亚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中车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公司和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在高铁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在中哈合作中,已经形成了总金额达270亿美元的重点合作项目清单。到目前为止,有34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包括阿克托盖2500万吨/年铜选矿厂、巴甫洛达尔25万吨/年电解铝厂,里海100万吨年产沥青厂、梅纳拉尔日产3000吨水泥厂等。同时有43个项目正在实施,包括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阿拉木图钢化玻璃厂、10万吨大口径螺旋焊钢管等项目。
未来五年内,沿线国家新项目投资建设仍将保持增长。宁吉?预测:“今后五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能够达到每年1200亿到1300亿以上,也就是6000亿美元到8000亿美元左右,其中会有相当多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产能“走出去”背后的金融支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方发起设立产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产能合作项目。截至2016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沿线国家发放贷款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对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应保尽保;9家中资银行在沿线26个国家设立62家一级分支机构。中方与沿线22个国家签署了总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推动产能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