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长明:再谈日本生态水泥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 高长明 · 2017-05-09 10:33

  最近有媒体报导(中国建材报2017.04.27),生态水泥被视为建材产品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典范受到赞扬。的确,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诱发乌龙的名称,尤其在商业宣传方面更甚。因为这个生态水泥的漂亮面纱至今仍旧误导着大量国人。

  所谓生态水泥是日本1999年开始研制,2002年宣布研发成功,以垃圾焚烧炉飞灰为原料制造出来的水泥。但因其工艺太复杂,正常水泥厂须新增许多洗滤装备,制造流程太长,产能又低,生产效率也低,致使生产成本高达普通水泥的2~3倍,市场很难接受。所幸一开始有关市场部门就给这种水泥取了一个时髦华丽的名称,谓之生态水泥。推入市场后国内滞销多年,2005年,日本开始将其推销到国际市场。然而,首先就在欧洲碰壁(当时笔者正在欧洲工作,目睹了不少相关场景),2008年前后则将重点转移到中国大陆。时值我国当时正处于绿色生态的启萌热潮中,生态水泥一时间在水泥界传为佳话,盲目吹捧的有之,借此效仿的不少,甚至现今还不乏其人。2010年开始,日本生态水泥在中国似乎显现了一线商机。

  历时3~4年,在我国几大城市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推介、交流、咨询和洽谈活动,力度很大,动静不小。几经沉浮波折,终因其专利、许可证、知识产权等费用要价太高,投资昂贵得离谱,逼得或有投资倾向的中国企业在明白人的提醒下,经过冷静思考分析后终于相继却步退场。日方继赴欧推销空手而归后,再次从中国无功而返。之后,这个生态水泥就再也没有走出过日本的国门,其在2001~2006年相继投产的五家生态水泥厂,合计最大产能仅85万吨每年,约占日本水泥总产量2%,硬撑到2014年开始处于关门的边缘。因日本吸取了教训,开始将一部分生活垃圾转移到水泥窑协同处置了。据悉现已有一、两家生态水泥厂停产了。

  我国金隅琉璃河水泥厂参考日本生态水泥的思路,自主研发的全套生产技术与装备所生产的水泥袭用了日本的美名,2015年成为我国首家生态水泥厂,也是至今我国唯一的一家正宗生态水泥厂。北京市政府给该厂的利废补贴是每吨飞灰1500元。建设该厂的主要目的是,从长期生产实践中充份亲身体验、分析研究这条技术路线的优劣,以利积累丰富的第一手经验教训,对其做出全面的科学评判。无疑,这是对我国水泥科技的一个贡献。

  研究反思日本生态水泥的起因及其演变过程可知,生态水泥这个项目陷于如今这般境地,主要是缘于1986年日本仓促决定全国生活垃圾100%焚烧处置,1年多之内全国各地突击新建投产了近2500台大小不等的垃圾焚烧炉,每年产生毒性飞灰100~150万吨,全部密封深埋,以为可以一劳永逸。虽然垃圾焚烧可以减量95%,但还有5%的飞灰和炉渣须要严密处置。毕竟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占地和隐患风险也在逐年上升。事实证明,这种单打一的技术决策是一个失误(欧洲就不是这样,从长计议,必须避免或尽快消除二次污染隐患,还应注意必须适当分散风险,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10年后,1996年日本全国累积深理飞灰1000~1500万吨,不巧当时却相继发生了几起飞灰填理场污染泄漏亊故,公众对其环境安全性的担忧上升。迫于舆论压力,政府决策部门为了尽快解决飞灰的出路,生态水泥项目就此匆忙上马。这是前期决策失误,后期又处理不当,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匆忙仓促中诸多败笔所造成的后果。

  国际经验表明,类似生态水泥这样的综合性系统性研发项目,期望在近期获得技术、经济和商业三方面的全面成功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现在生态水泥基本上是:技术上成功,经济上不理想,商业上失败。整体情况应属正常,无可厚非。问题是它的商业推销手法欠妥,其技术含量和宣传内容华而不实、过度夸张,期望太高,心气过大;不幸到处撞墙后,落差太大,不堪忍受,急于翻本又不成,反而致使基本符合科技研发规律的,最后结果属于正常的,不太成功的研发项目变成了一颗苦果;心态不摆正,还会越来越苦,这也亊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现在生态水泥商业推销的始作俑者们似乎已经在调整心态,偃旗息鼓了多年,可能正在面对现实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明白日本生态水泥起因与演变的全过程以后,相信我国水泥界和媒体将会又新增加一大批知道真相的,同时也会新减少一大批曾被误导的广大同仁和公众,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国有关技术政策,以及各有关行业都能认真研究其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引以为鉴!(另见中国环境报 2013.07.18 第6版 生态水泥本是一颗苦果)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