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勇:从当律师到搅拌混凝土——贵州省预拌混凝土协会会长、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倪文勇,70后,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省预拌混凝土协会会长,领导下的兴达兴公司2016年年产值突破三亿元,公司智能制造项目已经被列为省级“砼智造”示范项目,明年将全方位实现“智能制造”。在今后三年内,公司还将实现在IPO主板上市,转变成一家高科技企业。
原是律师 转行干混凝土
倪文勇原本是一个律师,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建材行业。当时,与他有业务关系的贵阳某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改制,倪文勇便与几个合伙人一起参与其中,后来,他们将这个厂子接了下来,成立了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2009年,倪文勇意想不到的是,公司刚成立便遇上了金融危机,合伙人纷纷撤资,公司一度陷入危机中。“我当时其实也可以算作门外汉,在2008年以前,我对这个行业完全不懂,遇上金融危机后,合伙人全部跑了,说实话,当时我完全懵了,真不晓得该怎么办”。
苦苦坚持了半年多,他天天吃住在公司,后来,在国家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又开始进入了繁荣期,混凝土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倪文勇最终幸运地度过难关。
行业转型 主打绿色生态
后来,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突然一下子不顺利了。“从2010年开始,贵州对生态和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而传统混凝土行业由于污染大,能耗高,很可能会被当做落后产能淘汰掉。”他说,为此他特地赴日本、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决心要将一个污染企业转变成生态企业。
后来,倪文勇投入6000多万元,把传统设备全部拆掉,换上了全新的环保型装置,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大大减少,废料、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生产线的升级换代,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节省了人力成本。“以前每台装载机需要2名工人,5台就需要10多人,现在一名工人就可完成所有上料系统的工作,而且工人就在控制室内操作。”倪文勇说,虽然技改一直在持续投入,但同时公司也在向生态要效益,总体而言每年成本反而节约上百万。2011年,兴达兴成为贵阳市第一批生态文明企业。
智能制造 引领未来发展
“我们公司搞新型、绿色材料,是多花了不少钱,但这也是未来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倪文勇说,但是,要想适应这一趋势,要靠什么秘密武器,的确是一种艰辛的探索过程。
凭着多年来的经验和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倪文勇和他的团队准备走出新的一步——智能制造。
“这个行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迎来一场全新的革命,要想在这次革命中活下来,最关键的还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他说,为了这个事,近两年来,公司就准备向智能制造方面转型,首要的任务,就是研发高性能的大数据生产平台。
他介绍,智能化的生产平台,拥有着强大的信息化体系,在研发、生产上全部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程控制,其中要采用最先进的IT技术对生产环节进行模板编程,实现远程终端控制。接下来,公司还将建设“建材云”,将整个混凝土建材行业打造成透明、可追溯的行业,实行质量终身制,在今后,所有的产品都能被放到“云端”生产销售,用户还能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倪文勇的眼中,这样的工厂被称作“梦幻工厂”。他透露,目前公司的智能制造项目已经被列为省级“砼智造”示范项目,今年该项目将试运行,在明年就将全方位实现“智能制造”。
职场经验 成为一块海绵
从门外汉到行业资深专家,倪文勇没用太多的时间。现在的他经常会被各大高校邀请去给学生作报告,分享他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成功经验。
他认为,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收集、整理、创新的能力必不可少。
“我认为自己永远是一块海绵,总是在不停地吸收知识。”他说,在未来,职业体系将进一步细化,很多岗位会被分得很细,要适应这样的职场,年轻人要先做复合型的人才,先吸收大量的知识,然后再对某个点进行深度钻研,力图成为该行业的专家。
他表示,在未来,各个行业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行业的发展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不要和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要多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自信的品质。许多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他们具备了善于学习的本领,学习意识也很强,这也是收集、整理的能力。
当“海绵”吸收了很多知识后,就会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的理解,这时候,就要进行研究和创新了,他认为,这也是每个人成功的关键。“每个行业,只要社会需要,哪怕是在街上扫地,都可以学习和总结这个行业的规律,只要肯学习,肯钻研,都能在行业内创新地工作,做出不一般的成绩”。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