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
央行4月14日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社融报告显示,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这与去年同期1.24万亿元的净融资额相比,可谓云泥之别。
同时,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的新增贷款大幅增加。央行同日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6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8万亿元。
这意味着,始于去年11月的债市波动,依旧泛着涟漪。影响之一,即贷款对债券的替代效应的持续。
“去年债市动荡以来,发债成本上升了很多,跟银行贷款比起来,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北京某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去杠杆环境下,债市利率偏高,“优质发行人不愿意发;投资者风险偏好也低,差的又不愿意买”,且短期内难以看到债市利率大幅下行的机会,“贷款对债券的替换效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金公司3月末研报指出,在经历了去年四季度的大幅调整,一季度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了30-50bp。
一季度融资额同比下降逾60%
Wind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债市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共计发行金额10045.35亿元,2016年同期水平为25864.80亿元,同比下降61.16%;2016年第四季度为16711.97亿元,环比亦下降了39.89%。
无论是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还是央行主管的短融、中票、定向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均在今年一季度大幅缩水。其中,体量本就较小的企业债,一季度发行规模仅为198.2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1917.6亿元的十分之一;公司债发行规模为2035.35亿元,不到去年同期8448.20亿元的四分之一;短融、中票及定向工具的总融资额,也仅剩下7811.8亿元,不到去年同期15499亿元的二分之一。
“尽管减少的规模不是最大的,但公司债的锐减,对市场影响最大。”北京某券商信用债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证监会目前对公司债的态度,已从2015年新公司债管理办法出台时“想办法做大市场”,切换至“防风险为上策,不过分注重规模,以后可能会以上市公司为主”的状态。
实际上,从去年11月开始,证监会就开始大幅收紧公司债发行,发行量严重缩水。曾经的发行主力地产公司,则几乎被“卡死”,多月未见新批地产公司债券发行。
“最近倒是批了一小批城投平台的债,但之前我们报的地产项目一直没发出来。其中有一个最终拖过期了。”北京另一券商公司债承销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证监会监管趋严,并不仅仅体现在对发债申请“不放行”,还体现在:削弱债券吸引力。
4月7日,中证登发布质押回购新规,要求增量信用债的回购准入标准,从主体AA/债项AA提升主体AA/债项AAA。对此,联合信用研发部副总经理陈诣辉撰文指出,新政主动降低了债券流动性,“符合债券市场去杠杆的大环境”,但“对于非AAA债项评级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
1.5万亿债券到期压力来袭
前述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去年12月起信用债供给低迷,净融资额已持续数月为负数: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净增量分别为-2200亿元、-380亿元和-670亿元;历史上,只有2010年7月出现过负值,而且只有-120亿元的规模。
从行业分布来看,在这三个月里,信用债供给负增长主要来自三类行业:城投债发行量为1714亿元,但净融资额为-1208亿元;电力和石油行业发行量为858亿元,但净融资额为-1069亿元,其中电力行业约-900亿元,石油行业大约-2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债市融资规模仅为4531.82亿元,而进入3月份,信用债融资规模已恢复至5513.53亿元的水平,与5526亿元的月度到期规模基本持平。
“二季度的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无论按季度看,还是月度看,信用债偿付的高峰正在到来。”前述北京券商分析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届时,“后续再融资将面临更大挑战,尤其是那些资质相对较差的发行人。”
Wind数据显示,4-6月份将分别有5023亿元、5335亿元和4374亿元信用值到期,总量高达1.47万亿元,为全年最高。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