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三大试点进展迅速
14日,翔安新机场片区环嶝北路管廊预制厂,工人们正合力往模具上浇筑混凝土,很快,一个形状方正的管廊节段就成型了,不久后,这些管廊节段将被吊装入基槽内,一段段拼装成综合管廊,这是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一个场面。当前,厦门市综合管廊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今年将开工和续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47公里。
地下综合管廊是专为电力、自来水、通信、天然气、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打造的“集体宿舍”。在住建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厦门市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组织实施,高水平运营管理,在国内率先总结并大规模采用预制拼装法进行综合管廊施工;率先试点设计雨污水管和燃气管入廊;率先引入社会资本,首先在厦门采用PPP模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率先将弱电管线融入地铁现有断面空间;率先试行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率先出台管廊技术规范;形成了“规划有统筹、建设有标准、管理有制度、资金有来源、运营有保障”的“厦门模式”。
在三大试点项目方面,集美大道综合管廊项目已经建成投用。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项目大部分路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建成,进入机电安装节段,即将开始管线入廊工作。翔安新机场片区综合管廊项目除蟳窟北路外的其他路段管廊已全部开工建设。厦门市还大力推进智慧管廊建设,已完成“厦门市综合管廊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厦门市智慧管廊一体化资源管控平台”的开发。截至目前,厦门已投入使用干、支线综合管廊24.58公里、缆线管廊50.46公里,现已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300多公里。
今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加快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年将开工和续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47公里,完成主体工程建设6公里。同时启动《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修编工作,至2030年,厦门市将在翔安新机场片区、马銮湾片区、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邮轮母港等片区,以及岛内结合市政提升改造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
给城市管线一个安全的“家”
走进位于集美新城的和美路,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格外平整、清爽,路面很少有窨井盖,天际线由棱角分明的建筑物和绿树组成,看不到“空中蜘蛛网”,因为这里的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雨水、污水管道全部“住”到地下宽敞的“集体宿舍”里。“集体宿舍”有专门的管理员和智能设备,24小时监控管线运行情况,一旦有异常苗头,将及时发现并处理,而修复时,不用对道路“开膛破肚”,台风来了,也不用担心电线被吹断……这就是地下综合管廊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的具体体现。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建设重要的“里子”工程,2015年,厦门市被列入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市政园林局、市政集团等单位全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工作,目前,厦门已投入使用干、支线综合管廊24.58公里、缆线管廊50.46公里,现已纳入综合管廊的各类市政管线300多公里。通过多年的运营维护实践与探索,厦门逐渐摸索出一套具有本土特色、行业领先的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体系。
高起点规划
坚持规划引领 统筹管廊建设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其融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作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统筹规划、规划统筹”的要求,厦门市2015年编制完成《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借助“多规合一”工作先行先试优势,将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相衔接,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区域和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现正进行专项规划调整工作。
按照规划,至2030年,厦门市将在翔安新机场片区、马銮湾片区、软件园三期、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莲河片区、邮轮母港等片区建设干支线综合管廊。同时,厦门市也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十三五”期间,厦门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约70公里。
高标准建章
出台规范制度 为管廊“保驾护航”
为了保障地下综合管廊顺利建设和运行,厦门还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2011年出台的《厦门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和新区建设,按照管廊专项规划应当配套建设管廊;对已经建设管廊的城市道路,市行政主管部门不再批准管线单位挖掘道路建设管线。今年,我市将《厦门经济特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列入人大立法计划法规正式项目,对“管廊运营与维护”进行重点完善,现即将进行人大一审工作,计划于2017年9月颁布实施。《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规划指引》(2011年)对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明确。《关于综合管廊使用费和维护费收费标准》(2013年),明确了入廊管线的使用费和日常管理维护费的收费标准,并于2016年完成收费标准的调整工作,同年7月1日颁布实施。
2015年12月,厦门市出台《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厦门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补贴管理办法》和《厦门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绩效指标与考核办法》。2016年,根据住建部颁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结合厦门本地实际情况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经验,我市颁布了《厦门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高质量建设
预制拼装法 保障质量缩短工期
4月14日,翔安南部新城洪钟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基槽内,数十名工人正在绑扎钢筋,这是现浇结构施工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出入口等异型部位,而洪钟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更多的是运用预制拼装法:把干线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在工厂预制,然后运到施工现场,动用架桥机或吊车,像串冰糖葫芦一样,把这一段段拼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管廊。预制拼装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工期只有传统现浇工艺的一半,此外,这种工艺结构设计合理,更能保证管廊质量,抗渗及工程耐久性均有提高,施工作业噪声低、现场文明、有序而整洁,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效益,产品标准化生产,现场拼装时任意通配,有利快速生产,储存,装配等。在翔安新机场片区的环嶝北路,就有一个预制工厂,主要专业生产地下综合管廊的燃气舱节段,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内整齐地码放着数十个已经浇筑好的燃气舱节段,不久后,这些节段将就近运用到翔安新机场片区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
据介绍,厦门是国内首个大规模采用预制拼装工艺建设综合管廊的城市,2007年,厦门就在湖边水库片区综合管廊的施工中探索预制拼装工艺,其中490米采用了这种工艺进行施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2009年,集美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施工中开始大规模采用这种先进工艺,预制拼装施工的管廊长度达到7公里,占比达90%。2015年,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基本实现全部应用预制拼装工艺,长度达10公里。目前,厦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预制拼装工艺和技术标准,还形成了相关技术标准和上下游产业链,有效带动了装配式建筑业、装配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高水平管理
建设“智慧管廊” 实时监测管线运行
厦门市在2014年成立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化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单位,成为国内最早实行综合管廊企业化运营管理的城市。4月14日下午,走进集美新城综合管廊,映入记者眼帘的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自来水给水管、中水管、雨水、污水等不同的管线,分门别类、包扎严实、整齐有序地摆放在不同的支架上。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穿上反光背心,手里拿着红外成像仪和专用电话机,从位于集美新城和美路的地下综合管廊管理中心出发,经过管廊入口处,通过身份验证,进入地下综合管廊内部。工作人员例行对管廊内的管线进行巡查,先是检查了抽水泵机是否正常,随后,用红外成像仪检测电缆接头的温度。“入廊的管线单位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提供的服务相当于物业服务。”工作人员说,“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就会及时通报管线单位,把问题在苗头阶段解决。”
除了人工定期现场巡检外,厦门市政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大力推行智慧管廊建设,2016年底已完成“厦门市综合管廊管线信息管理系统”1.0版本的开发,并在集美新城参观段进行测试,该系统结合GIS和BIM等技术建立可视化、多元化的管线数据管理机制,实现管廊内部市政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在集美大道监控中心,结合BIM、GIS和物联网技术开发的“厦门市智慧管廊一体化资源管控平台”,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分区的运行情况,每个分区一个点,绿点代表正常,红点代表异常,24小时监控,一旦消防、供电、照明、通风、排水、监控等任一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将立即报警,通知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以确保管廊和管线安全运行。
【亮点】
更安全更高效
地下综合管廊益处多
2016年9月15日,许多厦门人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中秋节。这天凌晨,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重创城市电网、供水和通信设施,导致大面积停水停电,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运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不过,在台风袭击中,纳入湖边水库地下综合管廊的56.16公里110kV、220kV高压电缆在本次台风中均正常运行;纳入湖边水库、集美新城等综合管廊内的给水、10kV、通信各类管线等共计127.66公里市政管线,也无受到台风的较大影响。地下综合管廊发挥了保障城市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并为灾后电网、通信网等快速恢复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厦门是人口、建筑高密集型城市,同时也是台风多发地区。专家认为,管廊建设利用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结合智能化运营管理,可有效保障城市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在灾害发生时不受影响或将损失尽量降低,在灾后能迅速有效地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及时预防和控制二次灾害的发生。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也是“拉链路”的治本良方。湖边水库片区综合管廊投用以来,片区实现了“零破路”,同时实现清除“高空蜘蛛网”,提升了城市景观。2008年起,厦门市在BRT沿线建设了约18公里的强弱电缆线管廊,也大大减少了“拉链路”的现象。
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管线直接埋入地下,面对的是潮湿、闷热的环境,而地下管廊内通风、干燥,还有专业人员定期“体检”,及时消除病灶,对于管线来说,“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寿命大大延长且不会有被挖断的风险等。此外,地下综合管廊还能集约用地,湖边水库片区综合管廊建成后,高压缆线下地,一下子就节约出22万平方米的土地供开发利用。
【工程进度】
三大试点项目
集美大道综合管廊项目
位于集美新城,总长度为5.9公里,入廊管线有110kV和220kV高压电力、20kV电力、通信、有线电视、交通信号电缆、给水管和中水管等,目前已经建成投用。
翔安南部新城综合管廊项目
位于翔安南部新城,主要结合片区内高压电力隧道走向,在洪钟大道、石厝路、双浦路、东山路、肖厝南路、翔安西路等主干路网上布置,总长14.33公里,纳入管线包括:110kV和220kV的高压电缆、10kV电力、通信电缆(含有线、交通)、给水管、中水管。目前这一项目的大部分路段土建工程已全部建成,转入机电安装阶段,下一步将进行管线入廊工作。
翔安新机场片区综合管廊项目
位于翔安区,管廊所在道路包含翔安东路及大嶝大桥过海段、环嶝北路、横二路、机场快速路(原八一大道)、迎宾大道、大嶝中路、机场北路、蟳窟北路。综合管廊建设总长19.81公里,纳入管廊的管线包括10kV电力、110kV和220kV、通信电缆(含有线、交通)、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道等。截至目前,除蟳窟北路外的其他路段管廊已全部开工建设,施工场面如火如荼,其中翔安东路段、环嶝北路、横二路等已进入管廊主体施工阶段;机场快速路过海段已完成沉井施工,即将进入顶管阶段。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