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 筑牢安全“底线”

中国建设报 · 2017-04-05 11:29

  3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广州市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作业平台坍塌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伤;3月27日,湖北省麻城市仙山牡丹博览园水上乐园综合楼工程发生模板支撑脚手架垮塌事故,事故造成15人被埋,截至29日8时共搜救出12人,其中6人死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近期,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2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2起、死亡3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17起、死亡人数增加23人,同比分别上升340.00%和328.57%;2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事故3起、死亡10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同比分别上升200%和233%。这些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让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警钟再次敲响。

  从行业特点来看,建筑施工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露天作业多、施工中有90%以上属于高处作业,这些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极为重视。特别是2016年江西丰城“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委办要求重点整治各类高处施工平台、起重机械、架桥机、脚手架和模板支撑体系等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违规作业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领域重特大事故。而回顾近期行业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发现,作业平台坍塌、基坑坍塌、物料提升机坠落和脚手架垮塌等原因导致的事故占比仍然较大。

  警钟犹在耳,但悲剧却一再上演,原因何在?业内人士分析称,除个别客观原因外,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的结果。一方面,不少企业、项目部短视,认为安全投入既“劳民伤财”又看不到实效,存在侥幸心理,放任安全隐患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项目部受利益驱动,不顾人员安危和工程质量,盲目扩大“生产”,人为制造安全隐患,以至于酿成严重后果。

  安全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是安全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的“必然”结果。说到底,事故的发生一定是企业漠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忽视安全责任、缺乏对生命尊重、工作严重失职的表现。德国飞机涡轮机发明者帕布斯·海恩认为:“每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29次未遂事件、100个征兆以及1000个安全隐患。”从现实来看,“海恩法则”在工程建设领域同样适用。

  要让坚守安全“底线”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专家认为,长效安全生产机制的建立不可或缺,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据悉,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也将以此为重点,完善制度和责任体系、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全行业安全意识提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