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5万吨垃圾焚烧飞灰即将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协同处置
2020 年 4 月 23 日,唐山鸿泰恩萨飞灰处置项目正式通过环评批复。该项目位于唐山市丰润区,总投资约2.2 亿元,项目建成后处置规模 达15 万吨/年,将成为迄今最大的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无害化协同处置项目。
该项目将运用多项恩萨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以及与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中心的合作,结合水泥窑协同处置,高效率的完成飞灰的脱氯和脱汞,最终实现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汞污染就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九州水俣湾发生的“水俣病”,就是首次发现的汞污染引起的环境公害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危害。据统计,在日本水俣病中有5172人患病,730人死亡。此后,世界各国汞污染事件也陆续发生,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纷纷采取各种措施防治汞污染。汞污染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高度的生物富集性、强毒性等特性,并且环境中任何形式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汞具有长程跨界污染的属性,已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球性污染物,是除了温室气体外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2013年, 140余个国家达成共识,签署了全球首个汞限排公约《水俣公约》,中国也参与其中,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限制汞排放和泄露。
而在我国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此前一直不曾在重金属方面有明确的排放限值要求,水泥工业重金属防治却一直为业界专家关注。2013年底,在出台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和《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5-2013)中,首次明确了汞(Hg)的控制指标,给出了最高0.05 mg/m3的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在“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对重金属污染防控的要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5年正式发布,鼓励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窑生产工艺,鼓励采用窑磨一体机运行模式,减少水泥窑的汞排放总量。
该项目首次把脱汞作为项目建设的最终工艺目标之一,也是响应时代的需求及恩萨作为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对汞污染防治的决心。
目前京津冀地区飞灰年排放量60万吨;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飞灰年产量将超过120万吨,占全国12%以上。本项目将改变飞灰填埋厂选址困难,以及填埋带来的安全隐患,且投资与运行成本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量的增长速度加快,焚烧是目前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如何处理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多年的难题, 填埋场有限,用填埋的方式解决,已无济于事。飞灰的资源化处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环境保护重要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行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将严格按照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噪声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有助于建设飞灰综合利用生产线,将飞灰综合利用与水泥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实现飞灰的无害化处置,把飞灰处置清洁生产和资源利用融为一体,实现飞灰资源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