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装配式建筑发展盘点

中国建材报 · 2017-03-30 10:06

  

美国钢+PC挂板组合结构,装配式框架+预应力双T板车库体系


  ▲预制剪力墙+灌浆套筒


  ▲预制框架+灌浆套筒


  ▲芬兰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装配板式+弱连接”

  发端于工业革命,二战后装配式建筑进入大规模创立和推广期。70年代后,各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及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与方式。

  美国装配式建筑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城市住宅结构基本上以工厂化、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为主,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工厂通用性,增加了施工的可操作性。

  美国预制与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编制的《PCI 设计手册》,其中就包括了装配式结构相关部分,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欧洲装配式建筑

  法国建筑以混凝土体系为主,钢、木结构体系为辅,多采用框架或者板柱体系,向大跨度发展,焊接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结构构件与设备、装修工程分开,减少预埋,生产和施工质量高,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率达到80%,脚手架用量减少50%,节能可达到70%。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板、梁、柱、楼板、内隔墙板、外挂板、阳台板等构件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日本装配式建筑

  日本的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与其他国家差异较大,除了主体结构工业化之外,借助于其在内装部品方面发达成熟的产品体系,日本在内装工业化方面发展同样非常迅速,形成了主体工业化与内装工业化相协调发展的完善体系。

  日本采用装配式结构的原因是: 1.城市人口集中,住宅缺乏,到1985年需建造2700万户住宅才能满足需求。2.日本钢材、水泥和建筑机械较多,有迅速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条件。

  新加坡

  新加坡的组屋一般为15~30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采用预制装配式建设,现已发展较为成熟,预制构件包括梁、柱、剪力墙、楼板(叠合板)、楼梯、内隔墙、外墙(含窗户)、走廊、女儿墙、设备管井等,预制化率达到70%以上。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