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恒管桩快马加鞭进军国际市场
落户山东威海南海新区6年,成为胶东半岛大型管桩生产制造商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快马加鞭进军国际市场;积极贯彻节能减排,树立管桩行业环保典范……今天让我们走进中恒管桩有限公司,了解他们的创业、创新之路。
2010年,中恒管桩的管理者看中威海南海新区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便利的交通环境,以及优厚的政策扶持,最终决定让公司在这座滨海新城落地生根。虽然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是在创业初期,面对人才和市场短板,公司还是遇到不小的困难。
中恒管桩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亚平告诉笔者,当时公司刚刚起步,总共还不到10个人,但是为了打开市场,总经理和基层业务员一样,每天都在跑业务,有时候甚至凌晨三四点钟坐着拖拉机去工地上了解情况。
要想进一步打开市场,自身的产品质量就一定要过硬。为此,中恒管桩自主开发了预应力方桩。这种方桩在正常使用下抗裂、抗弯、抗剪,能够让建筑地基更加稳定,备受市场欢迎。
张亚平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公司的业务遍布威海、烟台、青岛、滨州等10多个城市,到现在已经为600多个项目提供管桩,产值达到上亿元。
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正逢“一带一路”政策改善贸易进出口结构,中恒管桩负责人又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管桩出口。去年12月文莱石油基地项目的招投标会,中恒管桩公司从10多家管桩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近5000万元的订单。目前,首批价值700多万元的管桩已于1月份运往文莱,第二批管桩正在加紧生产中。
张亚平介绍,2017年,公司主要的拓展方向是马来西亚、越南、韩国等几个海外市场,并且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已经向韩国申请了产品的KS质量体系认证,专家们也会很快来到公司进行审核,审核成功后会更有利于公司产品推进海外市场。
不断改进工艺、严格产品质量是中恒管桩成功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为响应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号召,从去年开始,中恒管桩与烟台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聘请五六名年轻大学生进行合作实验,目的就是尽快完成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免蒸压项目。
张亚平介绍,以前的管桩生产工艺是从日本引进的,到现在有40多年了,虽然生产工艺成熟,但是在一些环节方面急需改进。通过这个免蒸压项目,他们将原材料的配比进行改变,并添加相关掺和料,管桩能在自然温度养护下5~10天就能够达到规定的强度。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管桩的生产成本,还有利于节能减排。
目前,中恒管桩部分生产线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新的生产工艺,其他生产线也正在改造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项目将带动整个管桩行业发生变革。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