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彭寿:水泥去产能 “良方”有哪些
2016年国内水泥产量24.03亿吨,同比增长2.5%,实现行业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55%。然而,看似华丽的产业经营数据却掩盖不了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事实。在东北、西北以及华北部分地区,熟料生产线运转率低于60%的情况并不少见。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基建以及房地产的兴起,使得国内水泥需求快速攀升,水泥产能快速扩张,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与国内水泥新增产能依旧不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形势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投资增速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万亿元,同比增长8.1%,较上一年下降1.9个百分点,增速自2001年以来首次破“十”。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导致水泥需求的大幅度下降,使得水泥产能过剩成为当前业内不得不面临的难题。彭寿,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作为建材人同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就水泥去产能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坚决淘汰32.5标号的低端水泥
彭寿在李克强总理参与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建议,国家在支持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同时,也一并加大对水泥、玻璃行业去产能的政策支持,其中应坚决淘汰32.5标号的低端水泥,同时制定和完善更加严格的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标准,严查严办违规行为,防止过剩产能反弹。
据其介绍,当前32.5标号水泥占据了总水泥产量的60%,且往往利用高端生产线生产。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明确指出:“停止生产32.5等级复合硅酸盐水泥,重点生产42.5及以上等级产品”。另外,取消复合32.5R的标准修订稿正处在审批过程中,并有望在2017年落地。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水泥产能过剩归根到底是熟料的过剩,32.5级水泥的取消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熟料用量,从而减缓产能过剩局面。与此同时,水泥标号的提升将打击部分以生产低标号水泥为主的小型粉磨站企业,加速行业落后产能淘汰进程,对于行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随着天瑞与山水、中国建材与中建材、金隅与冀东的整合,近年来水泥行业并购重组已经从大鱼吃小鱼走向强强联合。水泥企业的兼并重组不仅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利于化解产能过剩。推动兼并重组成为改变目前我国水泥市场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有效方式。
彭寿建议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扶持大企业,由大企业承担行业整合的重任,增加行业集中度,改善产能过剩,实现合理有序减产。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和做法,以结构调整去产能,建议政府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的产业领域,加大对转型升级企业和高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拥有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的领军企业。彭寿指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国际产能合作推进过剩产能输出和转移
除此以外,加快国际产能合作也是缓解国内产能现状的方法之一。在新形势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有序推进过剩产能的输出和转移,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一带一路”向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
彭寿在国际产能合作上提出了三个建议。
一是希望国家设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基金,加大对“一带一路”企业的支持力度。国际产能合作不能只靠企业的单打独斗,有了资金作保障,国内企业才能实现从单纯的EPC向技术输出、设备输出和跨境投资转型。
二是加大对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在跨境投资上给予支持,严控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境外投资,重点支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重大项目的国际产能合作,实现由中国品牌向世界品牌的转型。
三是国内各部委联动,建议设立统一的协调平台,提高跨境投资和产能合作的效率。
自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国际产能合作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水泥、玻璃等行业。“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为国际间开展优质产能合作创造了条件,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也需要这样的合作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造福人民,惠及各方。
毋庸置疑,产能过剩仍然是制约当前国内水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取消32.5级水泥还是加速行业并购重组亦或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皆不失为有效的尝试,但基于当前行业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局面,未来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彭寿在与总理的交流中表态,将努力在创新发展方面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创造新业绩。
编辑:俞美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