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女儿给中国拜年,特朗普向中国传递出四重信号

凤凰网 牛弹琴 · 2017-02-03 09:42

  周恩来总理有一句经典名言:外交无小事。很多看似很不经意的微小细节,其实背后都大有文章,有深意藏焉。

  比如,农历新年,以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要给华人拜年(尽管从政治正确上讲,是给全体过农历新年的韩裔、越裔、华裔等拜年,但主要是华裔)。但特朗普上台了,惯例取消了,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对春节没任何表示。

  特朗普在给中国下马威?

  但就在大年初五,他的长女伊万卡携5岁的女儿阿拉贝拉,突然出现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给中国人拜年。显然,在中美关系当前非常微妙的时刻,伊万卡的造访,没有特朗普的特意安排,是完全不可能的。

  第二天一大早,伊万卡还发了这样一条推文:“阿拉贝拉唱着她从中国新年学到的歌曲,在这节日庆典之际,祝愿每个人都有个精彩的新年。新年快乐!”

  最后的“新年快乐”4个字,还是用中文所写,并配发了女儿用普通话演唱中国歌曲《新年好》的视频,小姑娘真是很可爱!

派女儿给中国拜年,特朗普向中国传递出四重信号

  “公主外交”,是特朗普在对华外交上的第一次直接出招,传递出至少四重信号。

  信号一、特朗普要做一个强势总统。

  以前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给华裔拜年,但特朗普偏偏就不。有些人分析说,特朗普是为了避免落下“黄鼠狼给鸡拜年”的口实,他的一头标志性黄毛,活脱脱就犹如黄鼠狼的做派。

  嗯,或许也有一点道理。

  但从外交大局看,特朗普在对穆斯林国家大棒挥舞,对墨西哥发出恐吓,对日本、德国猛敲竹杠,对澳大利亚更是怒摔电话的时候,却还不忘给中国人拜年,显然会被美国强硬派质疑,特朗普你与普京有猫腻,是不是还是中国的内线?

  特朗普最崇拜的就是普京的强势、对局势的掌控能力。索性,我对所有国家都保持强势,这个中国年,我也不拜了。

 信号二、还暂不想对中国动手。

  上台十几天来,特朗普几乎把周围国家都得罪了遍。

  其中,有他非常厌弃的穆斯林国家,所以他公然下令禁止伊朗、苏丹、叙利亚、利比亚、索马里、也门和伊拉克7国公民入境;其中,也不乏盟国,美墨关系已经倒退到了几十年前,美国与欧洲现在也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美澳关系因那个特朗普骂娘的电话,短时间内也缓不过劲来。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如果再向中国开刀。有利一面,或许可以转移焦点,毕竟中美冲突,地动山摇,各方关注;但有弊一面,则是在盟国纷纷倒戈的当口,中美关系再出现波动,美国真可能孤家寡人,碰个老大没趣。

  权衡利弊之下,特朗普可能觉得,现在还要稳住中国,稍后再来算账,女儿伊万卡,则去做做中国人工作无妨。

  信号三、公主驸马有特殊地位。

  按照道理,特朗普不方便出马,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完全可以代丈夫前往。别忘了,当年奥巴马没访华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带着两个女儿先来到中国,学书法、逛长城,发挥了奥巴马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

  但从目前来看,斯洛文尼亚出生的梅拉尼娅,对化妆品很在行,对外交很不感兴趣。而特朗普长女伊万卡,将在很多时候代行第一夫人的职责。她的夫婿库什纳,更被特朗普视为左膀右臂,成了美国最有权势的总统女婿。

  安倍第一次见特朗普,伊万卡夫妇就在旁边。特朗普一度为了安抚日本,据说还曾这样对安倍说:我女儿对你印象不错,她很少夸人的。

  中国其实也不妨对症下药,伊万卡夫妇的密友邓文迪等,完全可以多发挥“二渠道外交”的特殊作用。

  信号四、特朗普其实很了解中国。

  在很多人看来,特朗普最近几天外交烽火四起,似乎他真是一个外交门外汉,大象闯进了瓷器店(China Shop)。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新人总有一个适应过程,但另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特朗普可能故意展现这种超级强硬,然后在谈判桌上谋求更大的收益。

  但其实,特朗普在某些方面很心细,他的政府非常了解中国。

  比如,伊万卡的女儿阿拉贝拉,从小就学习中文,她一身红衣来拜年,就表明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且,特朗普或许也知道中国人新年讲究一团和气,所以最近几天,他对穆斯林国家挥舞大棒,对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发飙,但很少谈到中国。他还特意让女儿、外孙女来拜年,既不损害自己的强势,又给足了中国人面子,也算是中国驻美使馆的不小突破,各方皆大欢喜。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硬的地方更硬,软的地方更软。所以,见过特朗普的马云就说,特朗普其实非常聪明,我们真不能低估。

  退一步展现姿态,然后是进一步寻求收益。特朗普时代,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新年看似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地火奔突。

  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突然使出了“公主外交”,有颜值有看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或许是新年的一个好兆头,但或许,这更是先礼后兵,高潮随后到来!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