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企业如何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分得一杯羹?

网络转载 · 2017-01-06 13:36

  近年来,“城市看海”现象在我国并不罕见,据统计,在2013-2015三年间,我国遭受暴雨内涝困扰的大中小城市分别为125、234和154个,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都被淹过。如何避免“内涝成海”的尴尬,海绵城市的概念由此而生。如果说在城市防汛的过程中海绵城市是有着良药配方的功效,那透水混凝土就可以称为城市排水功能的药引子,其中作用绝不容轻视。

  以北京、上海为首的一线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规划当属国内数一数二,透水混凝土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推广。如北京计划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0%的面积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到2030年,建成区80%的面积能实现70%雨水就地消纳。这就意味着,如果一场雨的降雨量不超过19.4毫米,北京这块儿大海绵,将直接消纳这场降雨。在具体措施上,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就使用大面积的透水混凝土进行铺装。随后,国家体育馆“鸟巢”的湖边西路道路工程更是铺设多于9700㎡的透水混凝土,成效显著。

  再看看上海,2013年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雨水公园建成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2016年还开展了海绵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临港地区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一期工程目前已建成4.6公顷,主要采用了土地保护与修复技术:入口广场采用生态陶瓷透水砖,自行车道采用生态碎石铺装,慢跑道采用透水混凝土,保证路面的透水效果;表流人工湿地;生态岸线等海绵城市措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政策,透水混凝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的优越性更是有目共睹。

  我们都知道混凝土是道路建设的重要材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气、透水性就注定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了解,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开始对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并应用,不少国家也在大量推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在国际舞台上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至今,我国在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上与国际水平又有多少差距呢?在海绵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混凝土企业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在海绵城市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碗羹呢?

  “历史欠账”还需靠技术来还

  2016年全国大范围的暴雨洪灾袭击,虽然让民众对海绵城市概念重视程度加深,也让透水混凝土的作用进一步得到认可,但城市基础设施历史遗留问题过多,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首先,如果按照每个城市平均25亿元左右的投资测算,海绵城市的建设或将拉动超过1.5万亿左右的投资,海绵城市的建设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其次,透水混凝土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透水铺装材料,前景不容小觑,但我国混凝土企业对于透水混凝土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依然明显,若想超越自我,寻得商机,透水混凝土技术的突破就是关键所在。

  资金补助+PPP=定心丸

  前期的投入成本之大和资金配套问题是海绵城市在推广透水混凝土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据了解我国很多开发商和工程实施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都更加青睐于价格低廉的透水砖、荷兰砖,然而之后面临的不透水性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却是很难挽回的。目前,我国的透水混凝土主要用于园林景观道路及城市广场、人行道及自行车道和社区内地面装饰等特殊场地,如何实现透水混凝土的大面积推广,资金与技术的强强联手非常必要。技术方面,混凝土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更需要与国外透水混凝土技术接轨,真正做到从技术上降低成本,延伸行业产业链,做到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海绵城市又好又快地发展。资金方面,中央财政给出的措施则是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同时采用PPP模式为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这也给混凝土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国内国外宝贵经验要借鉴

  海绵城市建设道阻且长,在推广透水混凝土大范围应用的同时,混凝土企业还可以借鉴国内部分地区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成功应用透水混凝土的一些宝贵经验。

  国内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四川等地,透水混凝土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已大面积应用。如南京一条600米长的天保街就采用全新的路面透水设计替代传统的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快速排水和雨水采集、沉淀过滤以及植物滴灌系统相结合,这也成为南京第一条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透水混凝土同样得到很好应用的还有山东临沂,在北城新区南京路与蒙山北路的交会处,有一条生态透水混凝土建成的150米长的彩色道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透水性能极佳。据了解,根据临沂建设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要求,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将在临沂市推广使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还属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项目中的御道广场的铺装,在此次项目中,透水混凝土应用近40万㎡,广场铺装面积达15万㎡,这也成为大明宫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广场景观,同时更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纯平透水广场。

  再如邻国日本,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开始对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实验测试,数据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路面不仅有利于天然雨水还原地下水,更能通过空隙间的热量传导来降低路面温度以及空隙的减音作用降低汽车产生的噪音。

  法国在透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其透水混凝土水灰比多采用0.36-0.55,采用普通矿渣水泥或火山灰矿渣水泥作为粘接剂,骨料一般采用5-20mm碎石,此外还加入引气剂增强混凝土的抗融冻能力。

  众望所归才是正确选择

  目前由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共同组成评审专家组评审的中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共计30个,分别为2015年的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2016年的福州、珠海、宁波、玉溪、大连、深圳、上海、庆阳、西宁、三亚、青岛、固原、天津、北京。

  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透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同样道阻且长,混凝土企业若想在海绵城市这块巨大蛋糕分得一份,转型升级不可避免,因为只有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的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而在国民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城市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的道路上,我们也相信,透水混凝土的应用必定是海绵城市城市理念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众望所归。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9: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