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报告

CCPA预拌混凝土分会 · 2016-12-26 11:14

  预拌混凝土行业作为刚刚发展30余年的新兴行业,经过快速增长和积累过程,目前已经成为超过水泥产业规模的基础建材行业,2016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压减过剩产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降本增效,2016年国家基建投资保持上升态势,各地基建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预拌混凝土市场需求总体平稳、个别地区稳中略有进。

  预拌混凝土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从材料设计、原材料制备、混凝土生产到物流运输的产业链。借助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动力,预拌混凝土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因为经济转型与产能严重过剩,预拌混凝土产业依靠速度和规模实现发展的路径已走到尽头,全行业年均20%以上的年增长率已不复存在,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制约混凝土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创新乏力,大而不强,产能过剩,弱势难撼。尤其是近年来,在供求关系不断恶化、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向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行业产销量、经济效益指标下滑,正面临新常态发展周期中的重要转型期。

  一、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基本概况

  1、企业数量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数量共计10533家,同比增长3.88%;2016年上半年,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数量增至10788家,较去年同期的10396家增加392家,增幅为3.77%。

2010-2015 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变化趋势

  2、产量情况

  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共计18.34亿立方米,同比减少1.53亿立方米,降幅达7.7%,为199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总体来看,我国预拌混凝土产量变化情况同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

  2016年1-6月份,全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0.9%,增速较去年同期上涨1.8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较去年同期上涨1.5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较去年同期均有好转,尤其是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4.9%,去年上半年则是同比下降15.8%。

  发改委9月30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增长1%,去年同期为下降4.2%;商品混凝土产量增长5.1%,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1-8月,全国水泥产量154061万吨,同比增长2.5%,去年同期为下降5%;商品混凝土产量110345万立方米,增长6.8%,增速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下图为2016上半年全国主要地区商品混凝土生产增长情况。

  二、行业政策及影响分析

  1、绿色发展政策

  绿色发展是国家政策的主导方向。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促进绿色建材和应用行动方案》、《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等,此外,针对预拌混凝土的绿色生产与管理,住建部发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各项政策基本情况见下表。

[Page]

  2、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政策

  为加快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住建部和工信部联合下发《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指导意见》,在《意见》指导下,《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方案》相继印发,而各地区也积极响应,纷纷组织学习并推出地方性技术和管理标准。

  3、资源综合利用政策

  2015 年6 月12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印发<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 的通知》,文中把金属矿山的废石排除在外,并规定综合利用比例达到70% 方可退税,基本上预拌混凝土行业难以达到,不利于预拌混凝土行业在综合利用领域作用的体现。

  4、资质管理政策

  2014 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出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预拌混凝土被列入专业承包序列实行资质准入与考核,由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区的住建主管部门审批。由于预拌混凝土企业和传统建筑业施工企业的职能设置和运作流程差异较大,部分预拌混凝土大企业集团在申请资质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政策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和规模化企业成长。

  四、预拌混凝土行业现状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话语权低

  我国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众多,虽已有一定数量的领军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生产和资产规模过小,总体上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分散弱小,行业集中度低;虽然行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产业链上下游中的议价能力居于弱势,在市场竞争中话语权不够。另外,行业长期普遍存在的企业间相互拖欠款的问题,使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并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现象,部分企业生存难以为继。

  (2) 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不良

  由于需求侧的结构问题,市场被低端产品充斥,高端产品难以打开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比较严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不足,恶性竞争泛滥。低质量的产品埋下了许多工程隐患,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3)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管理效果微弱

  从政府到行业协会,对混凝土市场与产能的预警远远不够,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行业准入门槛,即便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也没有一个信息平台,发布有效可靠的信息。当前产能的全面过剩,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引导,以及准入、退出机制的缺失,不能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有力的支持。

  (4)市场信息渠道松散,亟待高效整合

  混凝土的市场信息依然在市政建设、建筑、建材、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领域各自集散,各自发展,相互间没有有效的通达渠道,致使产能相互重合,无法缓解过剩产能的状况,迫切需要对于市场信息渠道的高效整合。

  2、预拌混凝土现状分析

  (1)行业拐点或已来临,但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受宏观经济运行持续向下,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作为投资拉动高度依赖型的预拌混凝土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由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宏观经济保持中低速增长、房地产去存化、大规模经济刺激不可期等外在动力减弱,内生驱动不足仍将是预拌混凝土行业所面临的“新常态”格局。基于此,判断“十三五”时期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停滞或下滑局面,但总体来看,我国仍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期间我国依然将保持较大的建设规模,而新型城镇化、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新一轮振兴东北等一系列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得未来五年内市场对于预拌混凝土的“刚性”需求量继续保持在高位。

  (2)供给侧改革将引领行业走向去产能与整合重组

  预拌混凝土行业增长乏力,根本症结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缺陷:低端供给严重过剩、中高端供给不足;同质化供给严重过剩,个性化、定制化供给不足。结构性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有效供给,因此,对于低端过剩产能的约束将成为预拌混凝土行业未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去产能和行业整合重组将成为主要趋势。去产能方面,提高产业门槛和加强对于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过程监管将成为重要手段;而经济下行周期,也将为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产业整合创造有利时机。

  (3)创新发展将成为行业突破桎梏的重点方向

  创新发展正在成为行业转型的正能量,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重点将集中体现在观念、商业模式、价值链、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观念创新方面,预拌混凝土行业定位要由传统制造向生产型服务业的观念转变;

  水泥- 混凝土在发展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产业一体化将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内涵;价值链创新体现在对于覆盖水泥、矿山、外加剂、物流、研发、检测、建筑工业化、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领域的全产业链体系构建方面;材料创新主要围绕混凝土工程“更高、更大、更深、更精、更长”的发展方向,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产品方向倾斜。

  (4)预拌向预制转型时机日趋成熟

  装配式建筑将是预拌混凝土向预制混凝土转型的行业革命,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以及高性能混凝土、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预拌混凝土行业转型的时机已经来临。

  虽然现阶段我国预制混凝土行业发展面临政策落地困难、专业人才短缺、市场环境恶化、工程质量堪忧、工程成本偏高、企业运行艰难等一系列问题,但仍将是城市化建筑转型以及混凝土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Page]

  3、预拌混凝土发展方向展望

  (1)去产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涌现

  预拌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型建材上市公司的兼并以及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整合,将成为行业去产能的大动作。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在京召开重组大会, 两家公司合并重组, 正式成立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是典型范例。

  (2)“三位一体”运营成为主盈利模式

  北京金隅和唐山冀东二家超大型水泥和混凝土及矿山企业合并,在京津冀地区掀起大波浪,属于资源型的水泥和砂石价格上涨,混凝土价格稳定甚至下降,大型综合建材企业获利,小型企业陷入困境。

  (3)当前市场整合正在进行,企业分级化发展趋势渐渐显示

  ●   一类企业  市场份额60% 以上

  承担重点工程、拥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占有相关资源,具备不可撼动的市场竞争力。

  ●   二类企业  市场份额20-30%

  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品牌,注重于个性化服务和灵活的生产供应,或者拥有具备特点的产品技术。

  ●   三类企业  市场份额10%

  处于行业边缘地区,在行业内外徘徊。

  (3) 行业管理去政府化

  中国混凝土企业的资质的弱化正在讨论中,行业协会将发挥更大作用,商业行为和市场作用更加明显:引入混凝土产品责任险等商业保险介入混凝土质量控制;引入专业机构从事混凝土质量控制业务审计,弱化政府管理混凝土企业的作用。

  (4)混凝土产品趋于功能化、特色化发展

  混凝土产品从过去的普通量大的C30 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主转变成为功能混凝土、精细化产品发展,如装饰混凝土、轻质泡沫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并且对于原材料也将多元化和品质化,利用固废生产混凝土、利用微粉、超细粉替代胶凝材料生产混凝土。随着矿山行业的环境整改压力的加大,其运行模式从粗放加工向精细高品质方向发展,为混凝土产品质量的控制重视砂石质量提供了可能。

  (5)混凝土产品市场向多极化转化

  预拌混凝土销售市场由过去的满足住宅房地产业需要为核心向着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城市高水平发展需要、农村建设需要多极化转化。桥梁、铁路、公路、核电、水电建设将是预拌混凝土大展身手的战场。

  (6)国内混凝土企业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市场

  中国混凝土企业将跟随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走出国门,到国外建厂。国内的优秀混凝土企业将以技术销售、顾问型销售、产品领先为打开市场的金钥匙,并以关注环境、关注员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当地市场的尊重。

  (7)预拌混凝土企业华丽转身成为消纳城市固废的主力

  预拌混凝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消纳城市固废,如建筑垃圾,以及冶金废渣、矿山固废的主力军而变身成为城市不再排斥的一份子。固废消纳一体化工厂成为良好的运行模式,做到固废的100% 资源化利用、100% 产品市场化、100% 处理过程达标,是当前中国混凝土企业消纳固废的方向性指标。

  (8)互联网下智能型搅拌站的运行

  预拌混凝土企业借助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开发了“智能节约型搅拌站运行系统”,使得混凝土企业既要在市场好时吃得下管得住,满足客户需要,又要在市场回归正常时无闲人稳得住,盈得合理利润。“智能节约型搅拌站运行系统”利用互联网、工控技术、ERP 系统、磅房无人值守系统、数字化全过程质量监控系统、GPS 监控系统、手机APP 等手段将企业运行的全过程联通起来,减少人员干预和操作,实现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五、十三五期间预拌混凝土技术发展展望

  1、高性能混凝土绿色低碳实现一体化技术。

  以高性能混凝土为生产目标,结合粉体技术、骨料加工技术、功能型混凝土外加剂技术,以及绿色清洁生产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以减少碳排放为重要评价指标的一体化技术,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实现低碳和绿色的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轻骨料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轻骨料混凝土的高层泵送技术,拓展在城市高层建筑的应用空间,减重和保温隔热的混凝土新型材料应用将提高高层建筑的性能,并减少造价。

  3、克服混凝土构件的脆断、提高混凝土构件的延展性的技术。

  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技术研究,通过纤维复合、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提高混凝土的拉压比。

  4、混凝土微结构及其优化的研究。

  从微观角度解决和优化混凝土微结构缺陷,发挥更多功能型有机高分子和无机材料的微观作用,使得混凝土从根本上修复微观缺陷,提高耐久性。

  5、混凝土低碳绿色发展技术。

  通过研究混凝土矿物晶体结构和化学作用,按照混凝土性能调节功能,设计制备出标准化的单一或复合的钙质、硅铝质性能调节型矿物掺和料,以实现对矿渣—钢渣、粉煤灰、硅粉、石灰石粉、偏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6、耐久性设计大于100 年的混凝土规模化实现技术。

  完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实现常规化生产,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供应链中的质量保证。

  7、应用于免拆模板及混凝土结构材料的3D 打印技术。

  突破3D 打印所用的浆料配置技术,用非金属材料(如纤维增强水泥)代替金属材料,用3D 打印方式制作模具,满足复杂异形部品的制造。


编辑:徐洁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5 19: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