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雾霾 国外都拿谁“开刀”?

新华社 · 2016-12-22 08:57

  拿车“开刀”

  机动车尾气是雾霾“元凶”之一。治理它,要分短期和长远两手。

  11月底开始,法国巴黎出现严重空气污染。政府决定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采取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限速等紧急措施。12月初,相关地区空气质量已见好转。

  从长远看,政策对路,会大大减少车辆排放污染。比如曾经的“雾都”伦敦采取的低污染排放区政策等,也都卓有成效。伦敦市政府还计划在20年内减少9%的私家车流量,降低12%的尾气排放。

  技术给力,“刀”才锋利。洛杉矶曾饱受光化学烟雾困扰,这种烟雾由汽车尾气和工业设施排放气体混合形成。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出现,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此外,洛杉矶还推广更高的燃油效率标准、使用清洁发动机等。洛杉矶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目前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只有30多年前的1%。

 拿污染工业“开刀”

  漫长的雾霾“突围”之路需要对污染“大户”动手。

  上世纪60年代污染加剧,促使德国对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在法律及管理条例中就工业设施排放、燃料中铅含量、大型燃烧设备排放等作出具体规定。系列措施出台迫使大量工业企业安装烟气洗涤设备,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几十年间,德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1952年发生“毒雾”事件后,英国政府将伦敦所有烧煤的火电厂关停或迁出。

  长期举措往往能治根本,而有针对性的临时措施则收效更快。巴黎去年3月遭遇雾霾时,也曾要求工厂采取污染排放最低的生产模式,有效加快了“除霾”进程。

  不过,一有雾霾就采取“宁可错杀,不可错漏”的态度,工厂全关、车辆全禁,显然不科学。生活要继续,经济需发展,只有调整经济结构、升级产业,逐步消灭污染源,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拿违法违规者“开刀”

  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规,更需要坚定不移的“铁腕”执行力。

  据巴黎警察局统计,在本次对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4天内,共有4.2万辆次机动车接受了巡警的监察,其中有2200辆次机动车的驾驶员因违反限行规定而被处以罚款,可见处罚力度之大。

  当然,能否将各类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不能仅靠执法者单方面的努力,还必须有更细更全的政策法规与之配套,这样才能确保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可以执行。

  在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员方面加强建设也十分必要。如加州环保署有5个部门,其中大气质量局有约1000人专门监管汽车尾气等“移动污染源”。

  与洛杉矶的汽车尾气污染、伦敦的燃煤烟雾相比,中国的雾霾成因更复杂,属于高度复合污染,有煤污染,有机动车高速增长的因素,有建材、水泥等工业污染。应对这些污染,需要多种措施齐头并进。

编辑:孔雪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2024-11-06 07:55:45